【编辑推荐】
★我们的身体当然是神圣的,但它们往往不只属于我们
人可以患病,但不能成为疾病:一个超越病痛抵达艺术永恒的生命故事,一场重新定义自我、救赎自我的疗愈之旅。无论是病痛还是心碎,我们都生活同一张皮囊下,知晓它的脆弱,体味它的真实,争夺它的主权。
★头发、血液、子宫、脸庞,爱与病痛构筑的女性生命星空;母职、艺术、创造、死亡,以书写逃离监禁的一次身体越狱
格利森以自己从小患病的经历出发,结合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发展中的女性身体呈现,以手术刀般的笔触书写身体在女性生命经验中的意义,展示出性别与病痛对女性身体主权的定义、侵入和相互抢夺。
★介于文学随笔与社会学之间的书写,浪漫而严谨,温柔且坚定,格利森展现出她身兼作家、说书人与诗人的神奇魅力
作为当下爱尔兰最受欢迎的女性作家之一,希内德·格利森的作品融合了散文、诗歌、文艺批评与个人回忆录等多种体裁,文字兼具理性思考和丰沛的情感。
★从身体病痛到恋爱结婚,从亲友离世到生命诞生,从社会变迁到文艺新潮,从回望历史到展望未来
通过这些文章,我们既可观望到一位女性充满苦难与幸福的丰富人生,也可透过社会观察家的智慧之眼,剖析女性身体在文化与社会中遭受的误解与伤害。
★2019年欧美年度好书,令女性落泪、男性自省的重磅力作:“女性的身体是一个战场,这本书就是灼人的证据!”
2019年爱尔兰图书奖非虚构大奖;2019爱尔兰年度畅销书NO.1
《卫报》《观察家报》《新政治家》《爱尔兰时报》 年度好书
★进口特种纸平装双封,新锐设计师汐和担纲装帧设计,欧美文学博士倾心精译
封面优雅而温柔,细腻呈现遭受误解与伤害的女性肉身。120*200细长开本,优美便携,趣味盎然。
————————————————
【内容简介】
“我们打造出自己多重的身体,如俄罗斯套娃一般,
但我们应该保留哪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版本?”
希内德·格利森在少女时代便罹患单关节炎,成年后又患上白血病,在病痛中度过了大部分青春岁月。为了寻求康复的希望,她曾到圣地卢尔德的圣泉中沐浴,却遭遇了信仰的幻灭。
她开始转向内心,探索自己的痛苦,接踵而至的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喜悦——坠入爱河,成为母亲。于是她又将目光转向身体之外,开始钻研历史、艺术、文学以及音乐,开始书写女性身体的亲密体验,从疾病中重生 在局限中寻找希望。
在个人经历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汇中,格利森如解剖身体般一一审视骨骼、头发、血液、子宫之于女性的意义,探讨深受爱尔兰宗教传统和父权思想影响下的当代女性,要如何在身体病痛、养育子女、身体自主、艺术创作之间寻求平衡。
——————————————————
【媒体推荐】
希内德·格利森致力于支持女性发声,这改变了爱尔兰的文学版图。而在这本书中,我们终于听到了她自己的声音,这声音源于格利森身体史中的血液与骨头。她是一道绝对的力量:如果你想知道激情和坚韧来自何处,读读这本书吧。
——安·恩莱特(2007年布克奖得主)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是一本真正美丽的书。它关乎身体的巨大局限,因为宇宙中几乎所有其他事物(从歌曲到星星)都能将身体击穿。
——萨拉·鲍姆
这些精彩的文章读起来就像格利森在向她的读者发誓,要揭示在她生命中的所有日子里,寄居在一具人类躯体中意味着什么——无论好坏,无论贫富,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来看看黑色笑话和存在主义式的恐惧吧。请为美丽和柔情而停留。
——珍妮·奥菲尔
这是一部闪闪发光的作品……充满洞见、诗意、温柔、愤怒,一本了不起的书,一部令人惊叹的处女作。
——罗伯特·麦克法伦
私密而普世,多年来我读过的最有力量的散文集。
——约翰·伯恩(《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作者)
格利森是个纯熟的说书人,她笔下的故事与她对个人世界的分析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卫报》
格利森对细节的观察,尤其是对荒诞或悲剧性事物的观察,带着危险的敏锐。她是一位缜密的作家,从她的疾病中脱颖而出,坚韧而不屈。
——《泰晤士报》
你得有一颗石头般坚硬的心才能无视这些“赞美诗”和“颂歌”的魅力……这本书充满了活力和真诚。
——英国《独立报》
希内德·格利森的散文集写到了身体和艺术、鬼魂和女性身份、悲伤和母性,以及生活在一具让人失望的躯体中的感受,满怀激情、无与伦比。正如完美的书名所表明的那样,每一篇文章既独立存在、闪耀夺目,又共同构成一个强大的情感宇宙。
——Elle(英国版)
这本书就是灼人的证据——女性的身体是一个政治战场。
——《每日电讯报》
很明显,格利森的洞察力来之不易;而且,像那些激励她的女性一样,她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将自己的经验转化为强大的东西,需要被人倾听。
——《观察家报》
就像奥利维娅·莱恩的《孤独的城市》一样,这种智力和人性之间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除了娱乐和启蒙,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能深入我们内心的写作。
——《爱尔兰独立报》
这些文章关乎健康、艺术、性别、母职、悲痛、身体和格利森自己的挣扎,感人、深刻而优美……它们讲述了一个人的生命如何能够多次得救并活得精彩,尽管她经历了巨大的痛苦,遭遇了巨大的障碍。
——《爱尔兰时报》
希内德·格利森(Sinéad Gleeson)
爱尔兰著名女性作家、记者。曾在《格兰塔》等知名刊物发表作品,此前还主编过两部爱尔兰女性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均被评为爱尔兰图书奖最佳年度出版图书。
卢一欣|译者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
译者,诗歌、小说创作者。
我们之间有距离,一种不确定的距离,但那不是因为不感兴趣。青春有它自己的专注之处;一种将生命注满的感觉,执着于某些事物,而任由其他事物从我们指间流过。我们在不同的轨道上各自行进了一段时间。我会在远处看到他那辆火车,但我们两个都在铁轨上蹦、徘徊,想着我们还会再见面。
——引自章节:我们共同的朋友
不要担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预设你的四周都是好人除非确实没有,若果真如此,你就做那个好人。
——引自章节:并非一封信:写给我的女儿
彼得·图尔钦,康涅狄格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牛津大学人类学院研究员,进化研究所副所长。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社会与文化演化、历史宏观社会学、经济史与计量史学、长期社会...
疑难杂症-名中医特需门诊 本书特色 《疑难杂症/名中医特需门诊》编著者周育平。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
作品目录《再生缘》卷首 1序 郭沫若 3陈端生年谱 郭沫若 8谈《再生缘》和它的作者陈端生 郭沫若 12再谈《再生缘》的作者陈端生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曾任海德堡大学、巴塞尔大学教授。倡导存在哲学(后又称新人道主义)...
《嵌入式Linux与物联网软件开发》内容简介:本书的原型思想和内容,发源于朱有鹏老师早些年的研发和学习经历,发展于后来数年的线下
《佛语禅心》是一部涵盖经文、佛偈、寓言、诗词等多种体裁的中国文学作品选集,一部从文学角度出发的佛学入门书。它基本涵盖了中国佛教文学的主要体裁和经典作品。同时编者...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英国第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英国小说得以定型的奠基人,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大师。
「太太管家理帳是一把好手,妳嫂子更是生了一顆七竅玲瓏心,妳好好與她們學學,再過一兩年,妳也要及笄了,這般黏著我,將來嫁人了可怎麼好?」再怎麼捨不得,當年嬌嫩的小...
这是一部大胆且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学著作。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物质资源丰富、科技迅速发展、文化形态多种多样,无论是财富还是舒适度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蔡帆,浙江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史。
2017年“中国好书”名家推荐人之会心,或囊括宇宙,或隐于针锋,灵犀脉脉,若相问答。行霈为学多方,长于分析,每触类而旁通,遂游刃于群艺,尝倡边缘之学;举凡音乐、...
作者简介理查德·琼斯(Richard Jones),英国昆虫学家,英国皇家昆虫学会和林奈学会会员,英国昆虫学会前主席,BBC野生动物频道专家。文章常见于《卫报》...
帕斯卡尔·艾德兰法国童书作家,主要创作学前儿童用书,尤其擅长美术类、益智游戏类图书。画风鲜艳,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广受欢迎。在中国以出版同系列书籍《我们的身体》...
不能出门的日子,你需要一本旅行文学。·旅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抵达,而是如何抵达。说到底,旅行或者人生,就是一次次解决如何抵达的生命过程。“刘子超是这一代人中...
中医舌诊入门与病案全解-彩图+详解 本书特色 刘俊、陈云志主编的这本《中医舌诊入门与病案全解(彩图+详解)》将临床常见的典型舌象图文并茂,以便于形象直观教学和临...
「給爸爸一點時間,我要帶妳參加一場思考世界的實驗」世界上不公平為何這麼多?「市場社會」到底出了什麼事?以及人類遇上資本主義後的一切問題與挑戰。本書作者雅尼斯.瓦...
安妮宝贝 著有《告别薇安》《素年锦时》《莲花》《春宴》等。其作品自省疏离,风格清洌,拥有大量读者。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崔曼莉 2002年开始自由创...
《论真理》是克里希那穆提探索真理的集大成之作。“我认为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你不能通过任何宗教派别或方法而达到它。既然真理是无限、不受任何制约、无路可循的,当然也就...
本书汇集了诸多美食栏目的精华,包括“24道从小爱吃的菜”“14道我的私房菜”“15道为厨艺加分的菜”“12道简单的烤箱美味”“14道菌菇大集合”“11道健康田园...
宋小君:作家,编剧,朋友圈最火作家。代表作品《玩命爱一个姑娘》《一男三女合租记》《慕香》等。其中《一男三女合租记》成为豆瓣史上最火贴,连载期间一度引发网络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