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李连江、应星、项飙一致推荐!
☆ ☆ ☆ ☆ ☆ ☆ ☆ ☆ ☆ ☆ ☆ ☆ ☆ ☆ ☆ ☆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就连大学的象牙塔内也难以容下安静的书桌。校园的时钟滴答作响,大学变得像公司一样,不断催促教授们速度能再快些,效率能再高些,成果能再多些,却全然不考虑这些考核会如何破坏我们的学习和思考。在《慢教授》一书中,伯格和西伯两位教授呼吁在学者生活中引入“慢原则”,用“慢”来修复人文学科的生态。整本书以学者的职业生活作为方法,从教学、科研到同事相处,依次展开,揭示并分析了当今学界的绩效文化和速度焦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种解困之道。在提升教学、科研和学院生态的同时,又能减缓个体所承受的焦虑和压力。学界朋友,在你们觉得快得停不下脚步时,不妨试着翻开这本《慢教授》。
☆ ☆ ☆ ☆ ☆ ☆ ☆ ☆ ☆ ☆ ☆ ☆ ☆ ☆ ☆ ☆
在一个推崇效率的时代中,《慢教授》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该书就其本质而言是理想主义的。书中讨论在大学“公司化”的取向下,追求思想智识的师生如何面对今日的挑战与焦虑。作者强调学人在制度语境内的行动力,娓娓道来的是校园内习见的日常,尝试疏解的是抉择的困惑与纠结,呈现的不是答案而是贴切的建议。所谓“慢”与“宽”相关联,关系到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重新理解与感知。自主地“慢下来”,让学术过程更从容、回旋天地更舒缓,通过情感的融通和智识的韧性,激活学人交流对话与深度思考的能动力。
——邓小南,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 ☆ ☆ ☆ ☆ ☆ ☆ ☆ ☆ ☆ ☆ ☆ ☆ ☆ ☆ ☆
田雷教授翻译《慢教授》,固然因为与作者会心不远,更多因为他自爱与博爱。自爱助他超脱,在考核杠杠重压下谋定了生存,就踏实耐心地培养发扬才能,不在虚荣鞭子驱赶下荒废生命。博爱令他度人,不忍见谋定生存的同仁匆忙依旧,费心费力分享他了然于胸的智慧。
——李连江,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不发布,就出局》作者
☆ ☆ ☆ ☆ ☆ ☆ ☆ ☆ ☆ ☆ ☆ ☆ ☆ ☆ ☆ ☆
在国内学界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所谓“学科建设”中,我们实在是太需要读一读《慢教授》这样的著作了。两位作者给我们清晰地还原和展示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学术终究是比慢而非比快的。急促、焦躁与跟风不仅会毁了教授,也会毁了学科,最后只能看到一代又一代的“新父”们在学术舞台上自鸣得意的拙劣表演,而且各领风骚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促。只有慢才是真正“以科学作为天职”的学人的守身之道!
——应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社会科学》主编
☆ ☆ ☆ ☆ ☆ ☆ ☆ ☆ ☆ ☆ ☆ ☆ ☆ ☆ ☆ ☆
一个人走进博物馆,对讲解员的述说很不耐烦,而不断问这些展品值多少钱。只有钱数让他对艺术品产生有意义的感知。不要嘲笑这个人的无知。这正是大学教授们对待同事的研究、甚至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方式。研究的具体内容不重要,脑子里想的只是发表了多少、在哪里发表、这些发表在职称和奖金上如何兑现。强调早出、快出、多出成果,不是让学者多做贡献,而是相反,是让学者避免深度分析、避免干预历史、影响现实。无法控制自己时间的人,最容易被控制。慢下来,不仅是降速,而且可能带来根本的转向。对少数以快为乐的人,《慢教授》可以是一个及时的惊醒;更少数的已经在“慢性抵制”的学者,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取力量;对大部分在快和慢之间挣扎的学者,这本书也许能够为你开出一片新天地。
——项飙,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玛吉·伯格,英国牛津大学文学博士、加拿大女王大学英文系教授,多次获得学校的教学卓越奖,从2008 年至2012 年主持女王大学的教与学讲席,研究领域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学、文学理论、性别和性态。
芭芭拉·西伯,加拿大女王大学文学博士、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英文系教授,2014 年曾获得布鲁克大学人文学部教学卓越奖,教研领域为18 世纪至19 世纪英国小说、简·奥斯丁、动物研究。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本书翻译初稿完成于在北京大学文研院驻访期间,后改定于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时。完成本书翻译后,他开始学会理直气壮地慢下来,唯一迫不及待的是要与学界同仁分享本书,找寻慢中同道。
学术训练作为一个过程,包括了信奉一种学者个体主义以及智识精益求精的文化;如若承认了斗争,就会损及我们的教授身份。学术界作为一个整体,总是慎含蓄的,不愿意宣扬它所承受的压力;如要谈论身体和情感,也同大学格格不入,这个机构推崇的是心灵和理性。进而言之,教授群体作为一个有闲阶级的形象已经深人心,经年累月也就产生了一种防御性的文化,导向自责和过度工作。光是反驳社会大众对象牙塔的想象,就已经让我们忙得停不下来。
——引自章节:引言
那些关于时间管理的著作,在它们给出建议的部分,总是惊人的相似:保持记日志的习惯,看看你的时间到底“流向”哪儿了;安排好每一天的工作日程;建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整理好你的工作场所;学会说“不”。要做好计划,要分清轻重缓急,要井井有条,这些至理名言从不会错,但它们也往往会加剧我们的时间稀缺焦虑,因为所谓时间管理,就是不断地测量时间。我们的时间就是一块馅饼,现在则一个劲地细分,切成更小、也更精确的份额,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在此意义上,时间管理非常像五花八门的饮食指南(事实上,不少时间管理书也明文做过这种比较),它们会劝说我们记录自己的饮食日志,就每一餐做好计划,设定目标,然后计算自己摄人了多少卡路里,又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同理,这些饮食指南没有什么不正确的,但这种算法却很狭,它没有充分考虑到,究竟因为什么我们オ会在一开始就饮食过量,又是什么系统性的因素促进了“肥胖症的流行”。还要记住,如果说节食方案只盯着卡路里的摄入限制,就会造成匮乏(反过来又会导致饮食报复,节食者一屁股坐下来,往往能干掉一大袋家庭装的薯片,再来上一品脱的冰淇淋),那么时间管理的招数往往也会制造贫乏,即一种时间越来越不够的感觉,且会导致越来越糟糕的结果。反反复复,我们总是听说,时间短暂易逝。如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稀缺资源,各种建议将我们包围。
——引自章节:第一章不被时间所管理
钢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钢材概述、钢材期货合约与交易规则、钢材期货投资主要关注因素——上游生产、钢材期货投资主要关注因素——中游贸易等。钢材 目录 *...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香港最权威的投资评论家之一,财经专栏作家。现任香港信报财经新闻有限公司董事,主管信报投资分析部。三十多年来每周一至周六在《信报》撰写《投资...
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概念,颠覆了智力天生的理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情商》一书也高居纽约时报排行榜达一年之
◎兼具史学、美学、文学、儒释道全方位价值的大书◎一部历史文化根基性的大书◎海南岛土著作家孔见为家园创作的品格独具的大传◎真正有性情有深思的文字,一部蕴含了奥秘与...
作品目录第一章 沙尘暴第二章 百林苑第三章 阳光编织的玫瑰第四章 人在边缘第五章 狼的故事· · · · · ·
道格拉斯·诺斯,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20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942、1952年先后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经济史杂志》...
郭敬明(1983- ),网名:第四维;别名:小四。2001年以作品《剧本》获得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2年以作品《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获得第四届全...
钱汝平,绍兴文理学院南山校区越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杭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浙江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2001年起任职于绍兴文理学院。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普利策奖得主&《阿尔比恩的种子》作者大卫·哈克特·费舍尔的集大成之作呈现人类社会的四次价格革命浪潮,重塑800年来的世界史——“改变的...
金相检验 本书特色 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编著的《金相检验》内容介绍:理化检验工作是一项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对于提高机械工业产品的内...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这三本南希·麦克威廉斯博士的经典著作,是本领域公认的、每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和执业者必备的参考书。《精...
刘墉,画家、作家。一九四九年生于台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圣若望大学研究所及师大美术系毕业。曾任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美国水墨...
通过科普教育,让更多人不得晚期癌症,甚至不得癌症,才是目前解决普通国人难以负担抗癌药的更好方法。这一本书面对的是更广大的人群,详细解析如何科学地预防与筛查癌症,...
拙匠随笔 本书特色 本书称得上是一本“大师小书”,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在本书中,染思成先生以随笔的方式,漫谈中国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话...
《魔鬼逻辑学》简明、易懂、有趣、实用,一网打尽逻辑思考的方法和技巧。逻辑学是一场头脑风暴,想做做沟通的高手,营销上的金牌
念一
Kodi美食生活绘本作家个人网站:kodillia.com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odillia目前出版:《甜蜜厨房》KODI的美食绘馆:...
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1918-1958),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1945年,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摄影影象的本体...
尼尔·盖曼,作家、记者、诗人、编剧、制片人和导演。多本《纽约时报》畅销书的作者。作品覆盖幻想小说、图像小说、儿童文学等多个领域。图书代表作有《蜘蛛男孩》《乌有乡...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作家,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网名是“第四维”,媒体由此称他“四维”或“小四”。中国大陆“80后”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