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李连江、应星、项飙一致推荐!
☆ ☆ ☆ ☆ ☆ ☆ ☆ ☆ ☆ ☆ ☆ ☆ ☆ ☆ ☆ ☆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就连大学的象牙塔内也难以容下安静的书桌。校园的时钟滴答作响,大学变得像公司一样,不断催促教授们速度能再快些,效率能再高些,成果能再多些,却全然不考虑这些考核会如何破坏我们的学习和思考。在《慢教授》一书中,伯格和西伯两位教授呼吁在学者生活中引入“慢原则”,用“慢”来修复人文学科的生态。整本书以学者的职业生活作为方法,从教学、科研到同事相处,依次展开,揭示并分析了当今学界的绩效文化和速度焦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种解困之道。在提升教学、科研和学院生态的同时,又能减缓个体所承受的焦虑和压力。学界朋友,在你们觉得快得停不下脚步时,不妨试着翻开这本《慢教授》。
☆ ☆ ☆ ☆ ☆ ☆ ☆ ☆ ☆ ☆ ☆ ☆ ☆ ☆ ☆ ☆
在一个推崇效率的时代中,《慢教授》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该书就其本质而言是理想主义的。书中讨论在大学“公司化”的取向下,追求思想智识的师生如何面对今日的挑战与焦虑。作者强调学人在制度语境内的行动力,娓娓道来的是校园内习见的日常,尝试疏解的是抉择的困惑与纠结,呈现的不是答案而是贴切的建议。所谓“慢”与“宽”相关联,关系到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重新理解与感知。自主地“慢下来”,让学术过程更从容、回旋天地更舒缓,通过情感的融通和智识的韧性,激活学人交流对话与深度思考的能动力。
——邓小南,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 ☆ ☆ ☆ ☆ ☆ ☆ ☆ ☆ ☆ ☆ ☆ ☆ ☆ ☆ ☆
田雷教授翻译《慢教授》,固然因为与作者会心不远,更多因为他自爱与博爱。自爱助他超脱,在考核杠杠重压下谋定了生存,就踏实耐心地培养发扬才能,不在虚荣鞭子驱赶下荒废生命。博爱令他度人,不忍见谋定生存的同仁匆忙依旧,费心费力分享他了然于胸的智慧。
——李连江,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不发布,就出局》作者
☆ ☆ ☆ ☆ ☆ ☆ ☆ ☆ ☆ ☆ ☆ ☆ ☆ ☆ ☆ ☆
在国内学界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所谓“学科建设”中,我们实在是太需要读一读《慢教授》这样的著作了。两位作者给我们清晰地还原和展示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学术终究是比慢而非比快的。急促、焦躁与跟风不仅会毁了教授,也会毁了学科,最后只能看到一代又一代的“新父”们在学术舞台上自鸣得意的拙劣表演,而且各领风骚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促。只有慢才是真正“以科学作为天职”的学人的守身之道!
——应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社会科学》主编
☆ ☆ ☆ ☆ ☆ ☆ ☆ ☆ ☆ ☆ ☆ ☆ ☆ ☆ ☆ ☆
一个人走进博物馆,对讲解员的述说很不耐烦,而不断问这些展品值多少钱。只有钱数让他对艺术品产生有意义的感知。不要嘲笑这个人的无知。这正是大学教授们对待同事的研究、甚至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方式。研究的具体内容不重要,脑子里想的只是发表了多少、在哪里发表、这些发表在职称和奖金上如何兑现。强调早出、快出、多出成果,不是让学者多做贡献,而是相反,是让学者避免深度分析、避免干预历史、影响现实。无法控制自己时间的人,最容易被控制。慢下来,不仅是降速,而且可能带来根本的转向。对少数以快为乐的人,《慢教授》可以是一个及时的惊醒;更少数的已经在“慢性抵制”的学者,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取力量;对大部分在快和慢之间挣扎的学者,这本书也许能够为你开出一片新天地。
——项飙,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玛吉·伯格,英国牛津大学文学博士、加拿大女王大学英文系教授,多次获得学校的教学卓越奖,从2008 年至2012 年主持女王大学的教与学讲席,研究领域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文学、文学理论、性别和性态。
芭芭拉·西伯,加拿大女王大学文学博士、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英文系教授,2014 年曾获得布鲁克大学人文学部教学卓越奖,教研领域为18 世纪至19 世纪英国小说、简·奥斯丁、动物研究。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本书翻译初稿完成于在北京大学文研院驻访期间,后改定于2020年春季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时。完成本书翻译后,他开始学会理直气壮地慢下来,唯一迫不及待的是要与学界同仁分享本书,找寻慢中同道。
学术训练作为一个过程,包括了信奉一种学者个体主义以及智识精益求精的文化;如若承认了斗争,就会损及我们的教授身份。学术界作为一个整体,总是慎含蓄的,不愿意宣扬它所承受的压力;如要谈论身体和情感,也同大学格格不入,这个机构推崇的是心灵和理性。进而言之,教授群体作为一个有闲阶级的形象已经深人心,经年累月也就产生了一种防御性的文化,导向自责和过度工作。光是反驳社会大众对象牙塔的想象,就已经让我们忙得停不下来。
——引自章节:引言
那些关于时间管理的著作,在它们给出建议的部分,总是惊人的相似:保持记日志的习惯,看看你的时间到底“流向”哪儿了;安排好每一天的工作日程;建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整理好你的工作场所;学会说“不”。要做好计划,要分清轻重缓急,要井井有条,这些至理名言从不会错,但它们也往往会加剧我们的时间稀缺焦虑,因为所谓时间管理,就是不断地测量时间。我们的时间就是一块馅饼,现在则一个劲地细分,切成更小、也更精确的份额,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在此意义上,时间管理非常像五花八门的饮食指南(事实上,不少时间管理书也明文做过这种比较),它们会劝说我们记录自己的饮食日志,就每一餐做好计划,设定目标,然后计算自己摄人了多少卡路里,又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同理,这些饮食指南没有什么不正确的,但这种算法却很狭,它没有充分考虑到,究竟因为什么我们オ会在一开始就饮食过量,又是什么系统性的因素促进了“肥胖症的流行”。还要记住,如果说节食方案只盯着卡路里的摄入限制,就会造成匮乏(反过来又会导致饮食报复,节食者一屁股坐下来,往往能干掉一大袋家庭装的薯片,再来上一品脱的冰淇淋),那么时间管理的招数往往也会制造贫乏,即一种时间越来越不够的感觉,且会导致越来越糟糕的结果。反反复复,我们总是听说,时间短暂易逝。如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稀缺资源,各种建议将我们包围。
——引自章节:第一章不被时间所管理
银屑病广汗法治疗心路:我对给邪以出路的临证探索2/中医师承学堂 内容简介 1本书作者以银屑病这个临床疑难病作为一个讨论的支点,以汗作为健康的一个可靠的标志,讨论...
陈晓明,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职业。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
郝万山著名的中医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中医伤寒第一人,国家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中医讲学足迹遍及亚欧美澳和港台在内的国内...
汉方诊疗三十年 本书特色 日本汉方医学大家大塚敬书三十年临床经验的精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汉方诊疗三十年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的验案以治疗所...
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百万粉丝大V,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
许舜英,前意识形态广告公司创办人,现任奥美时尚首席创意长(Chief Creative Officer, Ogilvy Fashion CHINA)。许舜英以广...
本书是美国指数基金教父、先锋集团创始人博格生前的绝笔之作。博格在书中提炼了自己创业的座右铭“坚守”“前行”,这是他长期坚持的商业战略,也是他领导先锋集团在市场上...
在都市主流生活方式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地方传统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以贵州酸食为起点,探索发酵所赋予的各种可能。◎ 编辑推荐★聚焦于地方文化与都市生活的系列读...
方三文雪球ID不明真相的群众,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南方报业集团和网易公司工作,2010年创办投资网站雪球,2017年创立了雷石价值基金。入选《财富》...
作品目录序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到底做体制内的大师艺术等待天才来拯救“我喜欢那种由衷”“都市里的虚幻天堂”“洗澡”后的张扬重架
深木章子(Miki Akiko)194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曾经是律师。2010年凭借《鬼畜之家》,获得第三届岛田庄司玫瑰之城福山推理文学新人...
Society and the Supernatural in Song China is at once a meticulous examination o...
作品目录译者序前言第1章 我们居住的宇宙1.1 探索太空的目的1.2 航天任务组成要素第2章 探索太空2.1 早期的太空探索2.2 进
中国第一部西藏小沙弥传奇成长史。半个世纪前的西藏有着怎样的神秘往事?转世活佛有着怎样不寻常的艰难经历?六百多年前,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创造了什么样的神...
周雪妍、林泽鸿著的这本《在线社交网络关键用户挖掘方法研究》以真实的在线社会网络数据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热点话题意见领袖挖
医方类聚-(第4分册)(重校本) 内容简介 《医方类聚》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医学类书,系朝鲜金礼蒙等撰,初刊于1465年,朝鲜原刊本365卷,日人从朝鲜获得此书残本...
精彩摘录1353——引自第191页
作品目录第一编 百草园的泥墙根百草园的泥墙根茅屋,狗,塔,村女水村的夏夜夏夜的晚餐月色朦胧的故乡雪第二编 到外婆家看社戏
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薄层法原理及应用A503 本书特色 《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薄层法原理及应用》是由蒋通和田治见宏共同编著,同济大学出版...
湘西南木雕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布面线装,别致外封,装帧典雅★ 瑞兽与花鸟类:各类动物和花卉类的雕板数量甚丰,体现出典型的地域文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