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之城

大汗之城

作者:王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21-11-6

评分:8.4

ISBN:978751334390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大汗之城》是王南“建筑史诗”系列的第十一本,遍访日本和欧洲后主角重回中国。

元大都为中国历史上继隋唐长安、洛阳以及北宋汴梁之后又一规模宏钜之名都,并且由于元朝与各汗国横跨欧亚的广袤疆域,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都会。这座大汗之城从1267年开始规划、营建,到1368年被明朝大将徐达攻占并改造、缩小,作为元代都城共历时约一百年。经历沧海桑田,今日北京保留下来的真正属于元代的古迹早已寥寥无几,昔日的大汗之城如今越来越难觅痕迹。元代的草原都城元上都,曾与元大都同样繁盛辉煌,也在战火中化为废墟,并随着岁月流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本书的第一个主题,便是期冀通过中外文献和考古成果,向读者呈现昔日元代两都之洋洋大观。

另外,元代建筑的重要特色是其文化之多样性,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以元大都、元上都以及泉州(刺桐港)、杭州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大都会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情之中。本书也试图勾勒元代建筑的特殊面目,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延续与发展着中国的建筑传统,另一方面,中原传统与异域风情的碰撞、交融,也为元代建筑带来了丰沛的新鲜血液。

作品目录

引言
燕京梦华
大都宏图
故宫遗录
草原夏都
异域风情
中土真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王南,2001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建筑史学刊》副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著有《规矩方圆 天地之和——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与单体建筑之构图比例研究》、《北京古建筑》、《古都北京》、《农禅寺:水月》(与袁牧合著)、《乌镇剧院:并蒂》(与袁牧合著)等,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13年起,由读库陆续出版“建筑史诗”系列。

精彩摘录

1950年代,由于计划兴修黄河三门峡水库,永乐宫建筑群位于当时预计的淹没区内,文化部决定将其整体迁建到芮城县北五里的龙泉村附近(与珍贵的唐代木构遗存五龙庙大殿邻近),距离原址约四十五里。……然而永乐宫搬迁的最大挑战,是一千多平方米珍贵壁画的迁移重建,包括揭取和重装,时限仅一年,简直如同天方夜谭。……最后,工程人员自主研制了揭取壁画的工具——手摇锯和揭取台,在实施过程中,又制造或改进大小工具三十多种。采用手摇锯与拆除壁画背后墙体相结合,再辅以两面拉锯、平铲撬离等揭取方法,终于成功取下这一千余平方米的壁画。1959年3月动工,四座元代建筑于1964年按原状修复,1965年又完成了壁画修复。虽然完成了搬迁,但永乐官珍贵无比的元代建筑与壁画,仍然遭遇了一番剧烈的伤筋动骨,尤其是元代壁画的无上杰作一度被大卸成三百多块,实在令人心痛。为兴修水库而如此大规模搬迁并伤害珍贵文物,应该深刻反省。

——引自章节:中土真传


遗憾的是,北京城内已无元大都木结构建筑。山西为中国元代木构建筑的大本营,所留存的元代木构超过三百座,占全国半数以上;其中晋东南、晋南地区的遗物又居山西各地前列。本章将重点讨论两座最重要的元代建筑群——山西芮城永乐宫与洪洞广胜寺,以及规模最大的元代单体木结构殿堂——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之殿。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与唐、宋、辽、金木构建筑遗物中佛寺建筑占据绝对主力的情况不同,元代木构建筑最杰出的遗物,不论单体还是组群,皆为道教建筑,这与全真教在中国北方的兴盛有着密切关联。

——引自章节:中土真传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