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政治兴起,统治压力剧增
帝国,作为一种主要的人类政治构造,航行在民族主义时代的风暴中。
帝国的掌舵者们,并没有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
有些船搁浅了,有些船则被时代大潮打成了碎片。
他们所遭遇的困难,现在仍然困扰着一些多民族国家,
而对我们而言,观察这些水手的举动,
即使是他们在礁石上撞得粉碎的时候,仍然是有益的。
【编辑推荐】
※大众政治兴起,古代帝国失效,当代读者更应关注近代帝国
大众政治到来,掠夺型政府消失,以前被“官民关系”遮掩的族群问题必须在大众政治的框架内得到解决。近代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人类社会有和异己携手共建政治共同体的经验,古代帝国是机械堆积的结果,依赖的是人民的政治冷漠与顺从。从这个角度讲,古代帝国都几乎不是什么让人惊异、眼睛一亮的创举。我们很难说,古代帝国的治理术对现代政治实践能有什么借鉴作用,真正需要观察的,是那些活动在大众政治年代里的帝国。
各近代欧洲帝国的多元性更强,观察它们如何应对大众政治年代所带来的压力,不仅能使我们看到人类政治想象与政治设计的界限,同时也能为现代一些限于多元社会纷争的国度提供某些历史教训,因为它们有的时候也是在“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详述近代帝国的统治压力与应对之道,提纲挈领勾勒帝国的技艺
帝国压力来自内外两个层面 :在内,帝国的扩张、发展与维持会冲击核心区既有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形态,从而破坏本地的政治平衡。在外,近代环境下,核心区对边缘区的统治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军事优势为基础的统治,而必须有一定的法理基础 ;过去那种上下统治关系,必须以“群群关系”替代,而此群群关系自然也对帝国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
为了应对帝国压力,帝国会在正式/非正式、吸纳/隔离两个维度上移动,以此来避免或减弱帝国压力。
帝国可以选择一个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框架,这决定了帝国是否有一个等级式的集中控制体制,帝国中心与属地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否得到明确说明,权责划分是否明确,边缘属地的官员是由中央指定还是地方产生,以及,在非正式管道层面,中央—属地政府官员之间的交往是重在协商一致还是依靠律令。
此外,帝国的本部人群对待属地人民也可以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内外有别”,将属地的人民与本部的人民分别看待 ;另一种则不做此区分,赋予所有人群以统一的政治公民身份(或认为他们有资格获得此身份)。前者是一种政治隔离,后者则有吸纳/同化的含义。
※直击英、法、奥、俄罗四大帝国治理困境,指陈帝国统治利弊得失
各个近代帝国都有一些根子上的东西使它们偏爱某种设置,使得它们在一段时期对一些地方、人民的处置具有一致性,呈现某种特色。
英国在北美及澳洲的诸殖民地被当时的英国人看成帝国的核心区域,在对它们的处置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体现出英国的保守主义政治文化。
法帝国的建立与设置主要是一个政治行为,所以受到法国共和主义意识形态的极大影响。
哈布斯堡王朝在启蒙时代后在内莱塔尼亚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官僚政体,但由于德意志人始终占据人口少数,没法向法国学习,只能另寻他途。
俄罗斯帝国实际上是从一个相当古典的传统帝国演变而来,自然在边陲地区统治薄弱,但又受到一个民族主义时代的推动。
这些都使这些帝国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些其认为最重要的区域推行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政策、制度。
本书所描写的四个帝国,虽则各自失败,但都并非被民族主义一击便摧枯拉朽式地瓦解。这四个帝国都进行了某种反抗,虽成效不一,但足以给后人留下历史教训。
那么,对当下的民族国家来说,这些近代帝国的民族治理方略具体能有什么教益呢?如果帝国是在“统治不可统治之地” —那些被它统治的地方和人民,因为种种限制,无法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的设定之中,那么,对于处在较相似境地的人们来说,就要学会突破既有的政制设定,在国家的设置中加入足够的弹性。
【内容简介】
帝国,作为一种主要的人类政治构造,航行在民族主义时代的风暴中。帝国的掌舵者们,并没有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有些船搁浅了,有些船则被时代大潮打成了碎片。他们所遭遇的困难,现在仍然困扰着一些多民族国家,对我们而言,观察这些水手的举动(即使是他们在礁石上撞得粉碎的时候),仍然是有益的。
《帝国的技艺》想要探讨的,正是这样一些问题:近代帝国是如何统治其多民族属民的?在统治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内在的困难?它们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帝国的技艺》有几个基本假设:
第一,近代帝国并不只是征服—统治的等级关系,也不只是一撮人以某个地方及其人群为本部向外申延政治影响的工具和实体,其统治者、统治阶层通常都能超越狭隘的地区、人群本位,有切实的(当然同时也是自私的)整体考虑。
第二,在许多帝国统治者眼中,帝国并不是一次短期投资,而是长期持有的一项事业。因此,凭借武力驾凌一方并不是长久之策。“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不只是陆贾与刘邦才能理解的中国古代智慧,也是所有近代帝国的治国之道。
第三,诸帝国的构建模式本身很复杂,并不一定是一个由帝国中心出发对边缘区、社群进行管制的同心圆。
简而言之,近代帝国并不是古代的遗迹,也不是急就章式的多民族、多地域的拼凑之物,而是有正经政治考量的多元政治实体。
《帝国的技艺》将按如下线索展现对上述问题的思索。
引言中,《帝国的技艺》将介绍帝国的定义,解释为什么应该研究近代帝国而不是古代帝国。
第一章,《帝国的技艺》将陈述本书所面对的基本问题和假设—在近代,帝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诸帝国又是通过调整哪些政制、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的。
第二章至第五章,将英帝国、法帝国、奥地利—哈布斯堡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作为历史案例,以之来验证《帝国的技艺》的基本假设。
在结语中,主要是将各个帝国的应对之道做一比较,指出异同,也简略讨论了帝国民族方略之间的关系、帝国选择各自方略的依据,以及帝国属民对帝国方略的反应。
郑非,学术躺平主义者。
旅美历史学者王宏杰首套中文著作五代史三部曲Ⅰ——《乱世人心:从晚唐到五代》时运消散的晚唐,血色升腾的五代。乱世立志,不论出身;横刀立马,大浪淘沙;逆天改命,贵贱...
余光中在生命里从容漫步的诗人在时光中畅快漂泊的旅客余光中先生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
中医体质学说十论 本书特色盛增秀、庄爱文编写的《中医体质学说十论》收选了作者对中医体质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论文10篇。盛增秀为全国*名的名老中医专家,国家中医药管...
【本书目录】谢冕 历史将证明价值——《朦胧诗选》序北岛:回答走吧一切陌生的海滩岛是的,昨天雨夜睡吧,山谷船票宣告结局或开始迷途枫叶和七颗星星界限古寺十年之间噩梦...
刑法学方法的一般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刑法学基础理论方面的专著,专就刑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书打破了我国刑法学界长期以来对刑法学研...
星國年度TOP1暢銷熱門話題書揭開新加坡人的「家醜」,不敢公開的社會真相全球GDP人均所得亞洲第一、世界排行第八人民擁房率90%,貧困人口卻可能高達20%外人稱...
《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内容简介:华语世界最重要的修心之书、净化个体心灵的德性之书!生命的价值,在于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信誉
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下)新订一版 内容简介 本书在旧版基础上适当补正,变动幅度极大,不少课题几与全面改写无异,乃以新订称之;并因经此补订,其篇幅较大,爰分上下二册...
卢克·亨特澳大利亚生物学家,野生猫科动物保护领域的领军人物,猫科动物保护组织(Panthera)的主席。他不仅致力于世界各地野生猫科动物的实地研究项目,还关注猫...
卜正民(Timothy Brook),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2015—2016年度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
安房直子,一个远离尘嚣的女人,在她的心中,有一片被她称之为“童话森林”的小小的地方,那片森林,一片漆黑,总是有风“呼呼”地吹过。不过,像月光似的,常常会有微弱的...
★《2666》作者天才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成名作。★波拉尼奥作品版图里的重要作品,处于波拉尼奥作品文学三角的顶端。★进入《2666》的一把钥匙,波拉尼奥作品...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
《LTE/LTE-Advanced: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升级新版)》在3GPPRelease8(LTE)的基础上引入了Release9(LTE增强)和R...
流行病在人类的DNA中一次次留下印记它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塑造着人类的文明进程流行病,让我们成为人类·入选《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全美科学作家协会奖、纽约公共图...
阿兰·B·雅各布斯,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的教授。
“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丛书-十位考古学家上千幅珍贵图片百万字深入解读带你重新发现中国-【内容简介】《马王堆汉墓》是“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之一。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
近代中医界重大创新之研究 内容简介 以往的研究主要着重于中医学科本身的发展过程,本研究不是停留于一般的发展过程,而是深入具有创新意义层面的史学研究。我国古代早有...
《众筹的价值与风险》内容简介:本书从经济的角度对众筹的价值与风险进行阐述,对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等分别从发起人和支持人的角度
赵赵,北京人,七十年代生。曾做秘书、方案、唱片公司企宣、电视节目编导、杂志编辑。1996年开始为媒体写专栏:《信息时报》、《南方周末》、《希望》、《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