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千年经典,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博物志。其中涉及植物130余种、动物100余种,其中有的耳熟能详,也有的陌生新奇,更有的销声匿迹。 本书是解读《诗经》名物的原创随笔集,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大主题,以文学角度深度解读它们的前世今生,同时配以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中的手绘插画,让读者了解《诗经》名物的习性、状态,并介绍了相关的人文趣事以及《毛传》《陆疏》《本草纲目》《品物图考》等典籍中的出处,既有知识性,又具文艺色彩和美感。 穿越数千年旖旎时光,领略来自上古的纯真意境和感动。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诗经》中涉及植物130余种、动物100余种!这些动植物清丽雅逸、唯美可爱,既有知识性,又具文艺色彩和美学价值。
▼本书是解读《诗经》名物解读的原创文学随笔集,全新解读这些动植物的“前世今生”,同时配以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中的手绘插画。
▼作者历史数年创作,以趣味故事等形式介绍了这些动植物相关人文趣事以及《毛传》《陆疏》《本草纲目》《品物图考》等典籍中的出处,名称、特性及用途。
▼诗无邪思三千载,物生尘缘世世情。万物有灵——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皆是生命*美的馈赠!
▼知名插画师操刀,内封裸脊锁线装帧,外封进口艺术纸。图文四色印刷,是值得珍藏的经典之作!
绿竹 《淇奥》是先秦时代卫地汉族的民歌,“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以绿竹起兴,赞美君子的高风亮节。据《毛诗序》记载,“《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
武公即卫国的武和,是周平王的卿士,哪怕在九十多岁时,仍坚持廉洁从政,积极接纳劝谏,从而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淇奥》便由此而来。自古以来,在歌颂能臣良将之中,都承载着百姓对安居乐业的期盼。
关于“绿竹”,时过境迁,其实很难确定到底是以“绿,王刍也。竹,萹竹也”为准,还是以“绿竹为竹”为准。不过,在淇川地区出土的文物可以说明,这里曾经有过竹林。而且,在当时的官职设置上,也有专门管理竹林的官职,可见,竹林并非虚无的幻想,而是真实地存在,只不过后来消失了。
竹子,可分为毛竹、麻竹、箭竹等,是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其生长速度在世界植物范围内堪称**。挺拔,是大众对它的普遍印象,实际上,也有低矮如草的品种。它们的根茎成片生长,所以多见竹林。从古至今,竹子都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它挺拔修长,耐严寒酷暑,与梅、兰、菊同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同为“岁寒三友”。为它赋诗者数不胜数,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韧不屈,是竹子的风骨。唐朝刘禹锡诗云:“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如君子,在哪里都适宜生长。白居易诗云:“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
竹子并不稀有,但却很稀奇,明明与水稻是近亲,但生长速度却无人能敌,在短短一夜之间,就可以长高一米。在静默中拔节,完成生命的蜕变。有人会误以为竹子是树,其实它是草,判断的依据就是是否有年轮,有则是树,没有则是草,而竹子中空,所以并不是树。
还有人认为竹子不会开花,这其实是个误会。竹子也会开花结籽,只不过是以60年为一个周期,并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开花意味着新生,也代表着死亡。一片气势磅礴的竹林,或许只是同一株竹子,根茎在地下相连,地上则不断迸发新的竹子,“同龄竹”久而久之形成竹林,在60年的循环之下,花开花落,繁衍生息。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biàn)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瓠 瓠(hù),就是我们常见的葫芦,又叫壶卢、蒲卢、瓠、匏(páo)、壶、甘瓠,古时匏、瓠、壶名同物,是爬藤植物,喜欢温暖、避风的环境。
葫芦是世界上*古老的作物之一,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因为与“福禄”谐音,所以被中国人视为增寿、降瑞、除邪、保福、佑子孙的吉祥物。豪门望族都喜欢在中堂之上,供养几个葫芦,因为葫芦嘴小肚子大,古人认为能够化煞收邪、趋吉避凶。台湾就有“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的说法。
葫芦的品种繁多,所以名字也就五花八门。北宋陆佃《碑雅》认为“长而唐上日瓠,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曰壶”,所以瓠(hù)、匏、壶是按照不同形状来区分的不同品种。李时珍则与陆佃相反,他认为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
《毛诗陆疏广要》认为,葫芦按甘苦来分,瓠是甜的,匏是苦的;《本草纲目》则按照用途来区分,比如“茶酒瓠”“药壶卢”。《说文解字》解释说,“瓠字从瓜”,孔子也提到过“匏瓜”。现代植物学把各种“葫芦”都归属于葫芦科。 古人对某物的喜欢,往往源于对子孙繁衍的渴望,葫芦能蔓延、多果实的特点,正符合古人的期望,所以延续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我国,有20多个民族崇拜葫芦。
女娲、伏羲被视作人类的始祖,而传说中,他们都是葫芦的化身。“开天辟地”盘古,他的名字更是与葫芦紧密相关,“‘盘’与‘奭(shì)瓠’之‘奭’古通用,‘古’与‘瓠’音近,‘盘古’即为‘奭瓠’,而‘奭瓠’就是葫芦”。得道成仙的神话人物,也总与葫芦有关系。
古时夫妻入洞房后,会饮一杯“合卺(jǐn)”酒,也就是交杯酒,彼此承诺永不分离。卺指的就是用葫芦做的瓢。
葫芦如同瓜果蔬菜,让古人吃出了许多花样,元代王祯《农书》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又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为佳蔬。”不管是嫩叶还是果实,都是食材,叶子可以凉拌,果实可以做馅。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麦麦是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五谷的一种,分为小麦、大麦、燕麦和荞麦等种类。人们将麦子比作金黄色的希望,稻田之中自有一番安然的气息,这是因为麦子给了人们活着的底气。在闹饥荒的年代,小小的一根根麦穗,事关人们温饱,意义重大。南宋文学家姜夔“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诗句还在耳畔,中国是农业大国,麦子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之一。
一年四季中,一日三餐,一饭一蔬中,藏着中国人朴实的勤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是为了果腹,也是为了生活。
古人云“爰采麦矣?沬之北矣”,在麦田中,慢悠悠地采摘麦穗,也是一种乐趣。陆游云:“垦地播宿麦,饭牛临野池。未能贪佛日,正恐失农时。矻矻锄耰力,勤勤祝史辞。嘉平得三白,吾饱岂无期?”耕地、喂牛,每一个动作都生机涌动。
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麦子备受呵护,从*初的播种到*后的收割,中间还不忘浇水、施肥、除虫、除草,时刻牵挂着麦田。风调雨顺的年头,在精心照料下,从绿油油长到金黄色,麦子没有辜负人们的期许,准时献上一场丰收。
深秋初冬时,撒下种子,随后静待发芽。千辛万苦挣破泥土,又要忍耐凛冽的风、霜、雪,但是按照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来说,厚厚的雪是一种滋养和保护,正是在冰天雪地中,麦子一刻未停地生长。 冬去春来,麦子迎来了可以撒欢的时光,开出花、结出种子,每一粒都是沉甸甸的。麦子成熟后,田野间就会迎来一派忙碌的景象,割麦、打麦、扬场,老农黝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标准的北方人,但凡一顿饭没吃上面条、馒头之类的主食,就好像没吃饭一样。
《左传》用短短一句话记述了晋景公与麦子的一个故事:“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当时,晋景公重病,巫师预言他吃不上新收的麦子就会去世,但晋景公不服,一直坚持秋收,终于等来了麦饭,突然想去厕所,谁料一不小心栽进厕所,就此丧命。*终,还是如巫师所言,没有吃上新麦。
在几十年前,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没有成熟的麦穗就成了救命的粮食,用火蒸了、烤了,搓去糠皮,碾碎配上野菜,就能充饥。宋代典籍《尔雅翼》称:“麦者,接绝续乏之谷。方夏之时,旧谷已绝,新谷未登,民于此时乏食,而麦*先熟,故以为重。”
这个味道对于丰衣足食的现代人而言,是遥远的,但也是熟悉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吃法,都是人间的烟火味儿,也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怀。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吴玲,作家,自由撰稿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一个笃信人心敌得过岁月斑驳的女子。闲散的岁月中常执笔而立,蹙眉念心,笔端有温度,纸面有感情。著有《人间惆怅客此生不负卿:纳兰词传》《最美不过诗经》《永不退色的优雅:杨绛传》《一生最爱古诗词》等。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本书特色 这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精)》由周国平著。如果有人问,这本书对世界有什么意义,我无言以对。在这个喧闹的时代,一个小生命的生...
两个男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沉寂多年的马原再次复出后的**本散文集。马原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出色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如《虚构》《旧死》《死亡的诗意》一出即振聋发聩,很...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新诗的论文精选,内容涉及鲁迅、废名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及其思想的研究,卞之琳、林庚、张枣、萧开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内容简介:《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为海涅的长篇叙事诗,全诗文笔犀利,嬉笑怒骂,对当时专制横行、庸俗
漂游的原风景-坐上游轮看世界 本书特色 旅行,是与风景的约会,是在与风景的约会中放空灵魂的过程。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锦绣 本书特色 本书为付秀莹的*新中短篇小说集,主要收录了《旧院》、《醉太平》、《小米开花 》、《那雪》等19篇作品,展示了付秀莹作为70后作家代表人物的创作实...
西口漫笔 本书特色 经过十多年的整理挖掘、潜心研究,山西省河曲籍著名作家燕治国完成了西口三部曲的《西口情歌》、《西口漫笔》的编著工作。日前,该系列作品由山西出版...
《小坡的生日(经典悦读)》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文学家、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童话,于1934年由上海生活书店首次出版,
花屿小记 本书特色 张宗子早已在散文爱好者中负有盛名,气质雍容闲雅,冲淡飘逸,直追他的四百年前同名人张岱张宗子。《花屿小记》书名来自杜甫的诗句“花屿读书床”, ...
漫画一生 内容简介 本集所收的文章往往是通俗性比较强的,可又决不能与他们的专门研究领域毫无关联,那样是无法想像的。本集所收文章大都与他们专门研究领域藕断丝连,既...
当代诗坛点将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托塔天王晁盖;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后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等。当代诗坛点将录 目录 序...
玉台新咏汇校 本书特色 《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它汇集了自汉代至六朝六百余年间的千余首诗歌,是保存该时期诗歌面貌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文学发...
赫尔加日记 本书特色1939年开始写日记时,赫尔加9岁,与父母和住在布拉格的45000名犹太人一起,经历了纳粹的进攻和统治:父亲失去了工作,她无法再上学,全家人...
欧游杂记-大家书斋 本书特色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林非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
鲁迅选集。评论卷:插图评注本 本书特色 鲁迅选集。百读不厌的经典作品,诗意盎然的现代解读。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伟大?谁*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
《菊次郎与佐纪》内容简介:父亲菊次郎,凡事靠酒壮胆,糗事一箩筐的油漆工,北野武电影中的悲情英雄。母亲佐纪,自称贵族后裔的平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内容简介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晚明散文家张岱撰。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四季随笔 本书特色 《四季随笔》历来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之珍籍。作者吉辛以隐士赖克罗夫特的自述,抒发了自己对文学名著的爱好与追求,对大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是...
界外人语 内容简介 本散文集多为近年所作,分为思想录、书志、艺文志、人物志等四辑,各有所重。作者一生涉猎甚广,自称界外人。本散文集一如既往,离不开讲书、讲人、讲...
黄君书论文稿之七:一位书法家的心灵世界-黄君诗词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内涵丰富并具有典型解读意义的今人诗词集。黄君先生出版过八本诗词集,三十余年间创作诗词联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