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类简史

史前人类简史

作者:[英] 史蒂文·米森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2021-2

评分:8.6

ISBN:978754773898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追溯人类历史中关键的一万五千年,用科学的眼光填补历史的空白

公元前20000年的地球,寒冷、干燥、多风,大气中满是尘埃,四处横亘着冰川和沙漠。人类随时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只能同严寒和干旱斗争,艰难地生存下去。然而,他们尚不知道自己正身处巨变的前夕——随后的一万年,气候从干冷转向湿热,地球从冰河期转向间冰期。

就在这段时期,人类从居无定所的狩猎采集者转变成了定居农耕者。他们驯化了新的动植物、发明了农业,建造了城镇;他们开始拥有风俗和习惯,形成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并最终创造了我们所拥有的文明。

他们没有书信、没有日记,甚至没有文字用以描绘他们的生活和见证的事件,在仰赖书面记录的历史学家眼中,他们的生活一片空白。考古学家检查他们留下的垃圾,以严谨的科学还原这段神秘的历史。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认知考古学先驱,用前沿的技术与靠谱的考古证据,呈现有趣的史前史

汇聚考古学、遗传学、植物学、地质学、气候学、语言学、基因历史学的前沿技术,深入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结合科学与人文,重现不复存在的远古世界。

不列颠的甲虫遗骸,证明了冰河时期的严峻低温;比利时的桦鼠与仓鼠,标志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开端;敲打加工过的燧石条、搭建的火炉、散落的鸟骨,见证了对整个史前世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生火工作。

从古代沉积物中的花粉粒,追踪猎人们从地中海沿岸向东迁徙的足迹,再现史前人类餐桌上美味的天竺葵与藜;从墓室中的驼鹿雕像与狐狸牙齿和鹧鸪腿骨制成的珠子首饰,探索宗族、阶级、宗教信仰的原始面貌。

石质工具、陶器、火炉、食物残渣、动植物遗骸、被遗弃的定居点、壁画、墓葬、基因、语言……作者米森抽丝剥茧,以有趣生动的讲述全面完整的史前史。

★通过一个现代人的穿越时空之旅,横跨五大洲,再现史前人类的生活全景与细节

史前人类是头脑空空的野蛮人吗?这些人发明农业、筑造城镇,最后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北欧的猎人在风雪中追击驯鹿,法国的艺术家在山洞绘制壁画,中国的制陶人同时驯化了稻米。还有一群人在乌克兰用猛犸骨骼建造房屋,在苏格兰烤榛子,在死海西岸的住所为亲人的头骨涂上石膏,并在土耳其的加泰土丘建造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

他们驯化了绵羊和山羊,驯化了谷物与豆类,完成了人类从狩猎和采集向农业生活的转变。他们搭建村庄、打磨石器、储备食物、围绕篝火开展聚会,建立社群秩序与宗教信仰。

穿越时空,回到石器时代,一同体验冰河时期之后面对全球巨变的史前人类,如何在努力生存的同时创造历史,成为人类文明鼎盛的基石。

----------------------

内容简介:

公元前20000年,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顶峰——大气层中弥漫着浓重的尘埃,沙漠和冰川横亘在广阔的陆地上。人类即使能够生存下来,也时刻面临着灭绝的威胁。随后的一万五千年,全球骤然变暖,气候变迁带来农业、城镇和文明的兴起。新驯化的动植物开始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狩猎和采集转向农业,人类的历史进程彻底转变了方向。

《史前人类简史》综合了考古学、遗传学和环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这一万五千年的人类历史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作者史蒂文·米森想象了一位现代旅行者约翰·卢伯克。读者将跟随着他的脚步,一同探索五大洲的各处史前遗迹,纵览全球人类的进化图景,并思索这一特殊时期如何为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奠定根基。

作品目录

第一章 房屋

开端
第1章 历史的诞生
第2章 公元前20000年的世界
西亚
第3章 火与花
第4章 橡树林地的村落生活
第5章 幼发拉底河沿岸
第6章 千年干旱
第7章 耶利哥的建立
第8章 象形符号和柱子
第9章 在渡鸦谷中
第10章 鬼镇
第11章 加泰土丘的天堂和地狱
第12章 在塞浦路斯的三天
欧洲
第13章 北方土地的先驱
第14章 与驯鹿猎人在一起
第15章 在斯塔卡
第16章 蕞后的岩洞画家
第17章 沿海的灾难
第18章 欧洲东南部的两个村落
第19章 亡灵岛
第20章 在边界
第21章 中石器时代的遗产
第22章 苏格兰后记
美洲
第23章 寻找蕞早的美洲人
第24章 美洲的过去在今天
第25章 在钦奇胡阿皮溪畔
第26章 不安地貌中的探险者
第27章 克洛维斯猎人受审
第28章 重新审视原始性
第29章 牧人和“基督之子”
第30章 瓦哈卡河谷中的两种生活
第31章 前往科斯特
第32章 捕捞鲑鱼和历史的礼物
大澳洲和东亚
第33章 发现失落的世界
第34章 科乌沼泽的身体塑造
第35章 穿越干旱区
第36章 决斗者与蛇的诞生
第37章 高原上的猪和园圃
第38章 在巽他古陆的孤独生活
第39章 沿长江而下
第40章 和绳纹人在一起
第41章 北极之夏
南亚
第42章 穿越印度
第43章 跨越兴都库什山的长途跋涉
第44章 扎格罗斯山的秃鹫
第45章 走近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非洲
第46章 尼罗河畔的烤鱼
第47章 在卢肯尼亚山
第48章 青蛙腿和鸵鸟蛋
第49章 南非之旅
第50章 热带的霹雳
第51章 撒哈拉沙漠的牛羊
第52章 尼罗河谷等地的农民
后记 “文明之福”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 · · · · ·

作者简介

史蒂文·米森(Steven Mithen)

英国雷丁大学史前考古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研究兴趣包括200万年前的智人起源、农业的起源和传播,以及如何利用文化遗产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认知考古学的先驱之一,借由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心智哲学领域的研究来阐释考古记录。代表作包括《心智的史前史》《思考中的觅食者:史前人类如何制定决策》《歌唱的尼安德特人:音乐、语言、心智和肢体的起源》《水、生命和文明:约旦河谷的气候、环境和社会变迁》《流动的权力:水如何塑造文明?》等。

译者:

王晨,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译作有《金与铁》《黑死病》《骑士之爱与游吟诗人》《论欧洲》《拷问法国大革命》《古典传统》等。

精彩摘录

塔萨代人本身是淳朴的当地园艺家,在埃利萨尔德的诱惑和贿赂下演绎了他的石器时代幻想。该事件是菲律宾少数民族如何受马科斯政府追害的又一例子。它为本书提供了另个关于石器时代历史在政治上如何重要的证明,政客们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利用这段历史。还记得弗拉季斯拉夫・约瑟福维奇・拉夫多尼卡斯为了将鹿岛墓地纳入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史观而对其加以曲解,或者土著美洲人声称肯纳威克人的骸骨属于他们吗?当然,还有维多利亚时代的约翰・卢伯克的言论,他支持欧洲人具有头脑优越性的看法为那个时代的帝国主义找到了方便的理由。今日世界没有与世隔绝的石器时代部落。本南人和巴特克人可能是和平人的直系后代,我们也许可以根据对他们生活方式的观察来设想石器时代的采集、捕鱼和宗教一一就像我在前文所做的。2但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对此类描述保持谨慎。考古学家一定不能被当下所诱惑,他们必须不断回归分析器物和继续发掘。没有通往史前过去的捷径。

——引自章节:第38章 在巽他古陆的孤独生活


神话故事包含了在那些不可避免而又无法预测的艰难岁月中的生存策略。因此,只要每年举行典礼和仪式,只要人们有机会闲谈、交换想法和观察、讲述打猎收获的故事、重新确立社会联系、了解更多关于身边动物的情况,信息就会流动,社会就会繁荣一一至少在冰河期气候限制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公元前9600年之后,茂密林地中的生活不再必须满足同样的要求。现在,动物主要被一只只地捕猎,没有了大规模杀戮也就无须管理富余食物。狭窄的山谷和渡口不再那么重要,不再需要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恰好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也没有必要知道许多千米外的自然世界或社会发生了什么。实际上,狩猎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由任何人进行。如果找不到猎物,也有足够的植物性食物和贝可供采集。就像马鹿那样,人们开始以更小、更分散的群体生活,变得越来越自给自足。周期性的集会仍然举行,但只是为了解决维系社会关系的问题让人们有机会结婚,交换原材料和食物,学习和教授制作篮子与编织的新技术。这些群体活动不再需要在岩画中野兽的注视下举行。岩洞艺术的终结不应被归咎于文化解体、社会崩溃或者让头脑关上艺术大门的黑暗时期的到来。岩画绘制的中止清楚证明了在出现需求时,人类有能力重写社会规则。在全球变暖威胁地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这点。

——引自章节:第16章 蕞后的岩洞画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