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团队

多样性团队

作者:【英】马修·萨伊德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1-2-25

评分:7.7

ISBN:978720116944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团队的多样性,对于企业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样性团队》这本书,向组织者展示了如何建立一支有多样化视角和能力的团队,让企业得以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同样,规模化的人口效应也将让国家在创新力竞争中,拥有更多元化的视角,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梁建章,携程网创始人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将拥有认知多样性的人集合在一个团队里有多么重要,它提供了应对当今时代复杂挑战的新视角。

——简-安妮·斯图尔特,亨利商学院教授(英国皇家特许管理协会年度图书颁奖词)

当下的商业进入VUCA时代,充满不稳定(volatility)、不确定(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的变量。管理者要如何解决复杂问题、迅速发现机会、保持自我成长、永远走在变化前面?英国管理咨询专家马修·萨伊德认为,关键就是拥有一支真正的“多样性团队”——

 这个时代,管理者最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马修指出,当下各领域中的组织都有专业化趋势,但如果每个成员看待问题的参考框架高度重叠,那即便是精英团队也会做出平庸、错误甚至灾难性的决策。管理者要依靠多样性团队做出长链条的判断和决策,警惕“集体失明”。

 怎样拥有一支真正的多样性团队?

本书从管理学角度分析“二战”传奇情报组织“X站”、1996年珠峰登山队事故和硅谷崛起的历史过程,总结出组建多样性团队的4项原则:合理搭建多样性、保持适当的权力梯度、培养局外人思维、引导组织内部信息流动。

 如何让多样性团队持续发挥最高水平?

进化科学中,把个体智慧相互连接的整个网络效应称为“集体大脑”。本书援引这一概念,提出是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推动着集体大脑不断进化,达到了应有的思考水准。这是维持多样性团队所遵循的原理。

 全世界最成功的多样性团队都在做什么?

亚马逊“会前15分钟黄金沉默” | 谷歌“心理安全”原则 | 桥水基金“极端透明”沟通法则 | 古驰“影子董事会”……

作品目录

1. 集体盲点
决策团队中,一群聪明人思考问题的参照体系发生重叠时会产生集体失明,彼此间只是相互证实、互为代表。
2. 克隆人谬误
克隆人谬误:只有个体知识输入、没有成员间差异互补的决策思维。
3. 反对有效
亚马逊公司的30 分钟“黄金沉默”,谷歌公司的“心理安全”。
4. 突破!突破!突破!
这是创意至上的时代,站在思维固化的高墙内,有可能本来拿着一副绝好的牌,却最终输得一败涂地。
5. 回声室效应
回声室效应会在组织内部形成扭曲的信仰,从而强化决策时的认知盲点。
6. 打破标准化
许多重大决策不存在“标准化”,也不存在“最佳实践”。
7. 集体大脑
集体智慧的时代已经到来,多样性就是决策的隐形引擎。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马修·萨伊德(Matthew Syed)

企业培训专家,英国商界的传奇人物。

曾为英国乒乓球名将,保持国内排名第1长达10年之久,两次参加奥运会。

毕业于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创立“马修·萨伊德咨询公司”,与壳牌、乐购、亚马逊等世界500 强企业密切合作。

作为商业畅销书作家,作品仅在英国就售出超过100 万册,代表作《黑匣子思维:我们如何更理性地犯错》(Black Box Thinking: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Success)是《星期日泰晤士报》2016 年度商业书榜单第1 名,被译成20 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译者 ︱季丽婷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硕士。

曾任职中欧商业在线,负责内容研发,现任湖畔大学学习专家。专注于企业家、组织与人才的成长发展。

精彩摘录

当你被相似的人包围时,你们彼此拥有相似的感知点,基至还可能互相强化这些育点。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为“互为镜像”:周围的人对现实的感知和你一样,他们把这种感知投射给你,你又像镜子一样返还给他们,结果你们强化了一些不完整或者完全错误的判断。

——引自章节:1. 集体盲点


对于任何一个志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团队来说,第一步要做的一定不是更多地了解问题本身,也不是深入探索问题的各个切面,而是应该后退一步,问一问自己:集体智慧的短板在哪里?我们会不会陷入某些概念的盲区?同质化的问题有没有把整个团队拖向问题空间的某一个角落?在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得到解答之前,组织很可能在进行集体讨论时陷入一个常见的陷阱:讨论十分热烈,对问题本身也挖得很深,但实际上所有的努力不过是在强化集体的感知盲点。所以说,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保团队具备认知多样性。只有这样,团队的讨论才能带来启迪,而不只是同质思维的“互照镜子”。

——引自章节:2. 克隆人谬误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