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

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

作者:圣凯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2021-3

ISBN:9787518810031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圣凯,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首席专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学研究》主编、The Voice of Dharma杂志副主编。研究领域为南北朝佛教学派、儒佛道三教关系、中国佛教社会史、近现代佛教、佛教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中国汉传佛教礼仪》《摄论学派研究》《中国佛教信仰与生活史》,A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Faith and Life等。

作品目录

序论\
一、从地论学派“南北二道”到敦煌文献的发现\1
二、语言文献、历史考证与思想脉络\14
三、回归“五门”的地论学派思想史\18

第一章 《十地经论》翻译与北朝经论注疏 \22
第一节 南北朝经论翻译与编辑抄纂\22
一、南北朝经论翻译与学派的形成\23
二、南北朝经论广略与会译抄篡\25
第二节 《十地经论》翻译与合译、别译\32
一、《十地经》与《十地经论》\32
二、《十住毗婆沙论》与《十地经论》\38
三、《十地经论》与合译、别译\42
第三节 洛阳、邺城与长安:敦煌遗书地论学派文献的区域性特征\56
一、第一期文献(508-538):洛阳时代\57
二、第二期文献(534-580):法上、道凭与宇文泰\57
三、第三期文献(577-605):灵裕、净影慧远与重视《大集经》一系\63
四、第四期文献(605-632):《大法师行记碑》\67
五、金泽文库本《华严经旨归两卷》\69
六、地论学派文献年表\73
第四节 北朝佛教“转疏为论”与“义章”的出现\74
一、敦煌遗书中相关“实相论”\74
二、地论学派“转疏为论”现象的特点\84
三、“转疏为论”的印度释经传统 \86
四、“转疏为论”现象与“义章”的出现\93
结 语:地论学派对中国佛教释经传统的影响\94

第二章 地论学派与洛阳、邺城佛教\99
第一节 勒那摩提、菩提流支与洛阳佛教\100
一、佛陀禅师与勒那摩提\100
二、菩提流支与瑜伽行派\105
第二节 慧光、法上与邺城佛教\112
一、慧光墓志与生平\117
二、县遵→县迁一系 \126
三、县衍→灵幹一系\127
四、慧光的其他弟子\128
第三节 法上《大乘义章》与安阳修定寺\129
一、法上的生平与著作\129
二、法上与安阳修定寺塔\133
三、达摩郁多罗引文与法上的思想\142
第四节 道凭、灵裕与大留、大住石窟\162
一、道凭与大留圣窟\162
二、灵裕与大住石窟\166
第五节 僧贤与地论学派\185
一、《僧贤墓志》与僧贤生平\186
二、僧贤与邺城佛教寺院\189
三、僧贤与地论学派\194
第六节 道宠与道场\196
一、道宠的生平\197
二、道宠与道场\199
结 语:地论学派传承的复杂性与社会影响力\204

第三章 地论学派“南北二道”与北朝、隋初长安佛教\206
第一节 西魏、北周佛教与《菩萨藏众经要》\207
一、字文泰与西魏佛教\208
二、地论学派“五门”与《一百二十法门》\212
三、现存《菩萨藏修道众经要》卷十、十二 \214
第二节 净影慧远与《大乘义章》\217
一、慧远的生平\217
二、净影慧远的弟子群\232
三、净影慧远的著作\235
四、《大乘义章》与北朝佛教义学\241
第三节 地论学派“南北二道”与邺城、长安佛教\256
一、地论师的谱系建构与隋唐佛教\256
二、净影慧远、灵裕、志念和隋初政教关系\263
三、地论学派“南北二道”与灵裕的法统观念\270
四、思想、历史、文本视野下的“南北二道”\284
结 语:地论学派谱系的“观念建构”与“历史真实”\287

第四章 判教思想与大乘佛教意识的建构\291
第一节 南北朝佛学与大乘意识\293
一、印度佛教与大小乘观\293
二、有部禅法与大乘佛教\295
三、大小乘互斥与大小乘兼学\300
四、地论学派与北朝的大乘佛教意识\304
第二节 一音半满与四宗判教\308
一、一音教与半满教\308
二、渐、顿、圆教与四宗判\317
三、通教通宗与五十二行位\324
四、渐教大乘与顿教大乘\327
第三节 《大集经》与通宗圆教\329
一、县遵与渐、顿、圆教\330
二、三宗四宗与五宗六宗判\330
三、通宗之圆教与通宗之顿教\333
第四节 五时教义与南朝佛教\337
一、智诞与顿渐五时教\337
二、道凭与五时教义\343
三、F-180《教理集成文献》与五时教判\345
第五节 二藏与四宗判\353
一、评破异说与会通南北朝\354
二、二藏与顿渐教\358
三、四宗判与大小乘 \362
四、判教的浅深与等质\365
结 语:南北朝佛学融合视域下的地论学派判教\367

第五章 真如佛性与本始当现\372
第一节 佛性的当常现常与佛身的本有始有
——《金刚仙论》的佛性思想\376
一、真如佛性的现常与当常\376
二、法身本有与报身、应身始有\379
三、《金刚仙论》佛性、佛身思想与《大乘十地论义记》(羽 726R)\383
第二节 众生、真如佛性与真识心\385
一、相续不断与中道实性——P.2908的佛性思想\386
二、真如佛性与佛性真心\391
三、法身佛性与真识心\396
第三节 当常现常与本始理行\402
一、佛性的当常现常到当有现有\402
二、本有始有与理性、行性\411
第四节 佛性思想学术史上的“三重建构”\419
一、吉藏与“二元对立式”的地论师佛性思想批判\419
二、智颤的“别教”视野与地论师的本有佛性 \424
三、南道“本有佛性”与北道“始有佛性”——唐代至现代学术史的“遮蔽”\428
结 语:从“当常现常”到“本有始有”的地论学派佛性论\431

第六章 阿梨耶识依持与真如依持\434
第一节 两种阿梨耶识与真如体用:初期地论学派的心识思想\434
一、十二有支皆依一心与三界唯心:《十地经》的心识思想\435
二、阿黎耶识与自性清净心:《十地经论》的心识思想\439
三、二种阿梨耶识与一意识:菩提流支的心识思想\443
四、阿梨耶识依持与真如体用:法上及其周边的心识思想\448
第二节 自性清净心与八识真智\462
一、自性清净心与真如依持\463
二、通宗圆教与七识、八识\470
三、缘智与真智\473
第三节 真如依持与本末依持——净影慧远的心识论\478
一、真识与真妄\478
二、真妄体用、本末与依持\486
第四节 南北二道与隋唐佛教的“想象”:地论学派心识论的“三重建构”\495
一、《大乘义章·八识义》“异说”与《大智度论疏》\495
二、吉藏与地论学派的心识论\501
三、天台智颤“别教”视野与缘修、真修\503
四、南北二道的心识论、修道论与隋唐佛教\507
结 语:从修道论的真、缘智到心识论的七、八识\511

第七章 法界缘起与圆融量智\514
第一节 自体缘集与法界缘起\515
一、缘集与缘起——地论学派经论翻译与注疏中的概念史\515
二、真实法界与真实缘集——法上与《涅槃经疏》的缘集思想\518
三、自体缘集与法界缘起——灵裕与重视《大集经》一系的缘集思想\522
四、自体缘集与真识——净影慧远的缘集思想\533
第二节 体融相融与体用不二 \536
一、法界平等与无障无碍——“圆融”思想的渊源\538
二、圆教与因果——教圆与行融\542
三、空智行融与不二平等——法上与灵裕的法界平等思想\548
四、体融相融与体用不二——重视《大集经》一系的融即思想\551
第三节 六相圆融与量智教证\561
一、六相与“六种正见”:地论学派的经典解释学 \562
二、证教二道与体义圆融、体相用\570
三、三量与四量——地论学派的知识论与修道论\577
结 语:从缘起、六相的经典解释学到体相用的修道境界论\586

第八章 《四分律》弘扬与禅观实践\590
第一节 《四分律》的弘扬与僧制的确立\590
一、《四分律》与地论师的律学传统 \591
二、地论学派与北朝僧制的确立\595
第二节 地论师僧实、僧稠禅系与其禅法思想\598
一、僧实禅系与九次第定\599
二、僧稠的生平与禅系\602
三、僧稠的著作\612
四、僧稠一系的禅法思想\613
第三节 《大集经》与末法观念、邺城刻经\625
一、修习《大集经》的地论师\625
二、《大乘五门实相论》的无碍思想\628
三、《大集经》的末法观念与刻经\631
结 语:地论学派的修道生活与制度生活\639

结 论 从经典解释到法统建构\640
一、地论学派的区域性与南北佛学交流\640
二、地论学派的经典解释与修道论本位\642
三、从思想解释的“差别”到法统观念的“对立”\644

附 录\652
一、《一百二十法门》\652
二、《菩萨藏修道众经要》第十\659
三、《菩萨藏修道众经抄》卷第十二\677
四、敦煌遗书《毗尼心》与莫高窟196窟”戒坛窟”\698
(一)《毗尼心》的引用文献与撰述年代\699
(二)《毗尼心》的敦煌律学与南山律学\705
(三)《毗尼心》与莫高窟第196窟“戒坛窟”\708
(四)结语;文献、图像、历史与思想之间的“断裂”\715

参考文献\717
一、中文论著\717
二、日文论著\734
三、英文论著\748
四、硕博士学位论文\750
后 记\751
· · · · · ·

作者简介

圣凯,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首席专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学研究》主编、The Voice of Dharma杂志副主编。研究领域为南北朝佛教学派、儒佛道三教关系、中国佛教社会史、近现代佛教、佛教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中国汉传佛教礼仪》《摄论学派研究》《中国佛教信仰与生活史》,A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Faith and Life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