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绝大多数考古学者马上就会想到考古材料,考古学以实物遗存为研究对象,这是考古学成为一个学科的基础。最早的时候,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侧重研究器物,辨别真伪,判断年代,解读铭文,正所谓「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最终目的如吕大临所言,「探其制作之源,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西方近代兴起的古物学开始注意出土物的共存关系以及器物形制的演变,从而把人类的史前史划分为石器、青铜、铁器三个阶段,也就是著名的「三代论」,它开启了通过古物来构建史前史的先河。后来,为了更好地了解共存关系与器物演变,在近代古物学的基础上发展出考古地层学与类型学,形成田野考古方法,再后来把一定时空范围的有共同特征的遗存称为一个考古学文化,用以代表特定的人群。至此,考古学有了自己的理论、方法,再加上之前已经建成的近代博物馆以及相关社会实践机构,考古学正式形成。其后,发掘方法日渐规范与精细,材料分析的手段越来越多,博物馆、考古公园等相关文化设施也越来越多。简单地回顾一下考古学发展史,不难发现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确都是围绕考古材料展开的,所谓考古学的思维模式也只可能来源于此。如果有机会与典型的中国考古学家聊天,的确能够感受到存在某种统一的思维方式。这里所说的「典型的中国考古学」主要是指新石器—夏商考古,历史时期考古因为受文献影响太大,以至于不那么典型;旧石器考古则是因为受到自然科学影响太大,也不那么典型。我曾经著文(《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分析过三个分支之间的关系,典型的中国考古学中形成了文化历史考古范式,其中包括完整的概念纲领、支撑理论与实践体系,并对另外两个分支产生了强大的影响,虽然于这两个分支而言,典型的中国考古学中流行的「考古学文化」的概念并不怎么适用。典型的中国考古学家会非常关注陶器的形制与纹饰,注意它们可能受到的文化影响及其渊源流变,通过它们来了解不同地区古代人群的...
——引自章节:考古学的思维模式
就我个人而言,受过程考古学的影响比较深,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过程考古学有个经典的信条,「更科学,更人类学」,就是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重建人类学式的人类过去。所谓科学方法有两层意思:一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一是在一般意义上采用科学方法论。前者的使用比较普遍,不同考古学范式都有这方面的主张;特殊的是后者,它意味着考古学研究要采用类似自然科学的结构,探寻事物背后的机制与原理。所谓更人类学,它与更科学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是要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人类生活,另一方面是要了解人类文化适应的机制与演化规律。正是受到过程考古学的影响,我把考古学推理分为两个类型(可以参考《考古推理的结构》一文,《考古》2007年第10期),一个可以称为微观考古,它非常像刑侦工作,考古研究者需要根据考古现场的状况尽可能重建过去发生的人类行为。除了精细的发掘、多学科的分析,还要基于中程研究(民族考古、实验考古等)提出合理的假说,然后进一步验证。就这个方面的工作而言,它区别于文化历史考古的地方就在于中程理论。过程考古学认为考古材料是零碎的,我们不可能都找到如庞贝古城那样完整的材料,因此非常需要可以参考的框架(基本结构与过去类似,具体细节不论,从而把零碎的材料拼接起来。因此,中程理论研究越成功,就越有可能准确地基于有限的材料重建过去。当然,过程考古学并不仅仅满足于重建过去人们的行为,比如知道工具的功能、遗址中曾经有屠宰动物或分享食物的行为,而是更希望了解这些事实所代表的意义,在人类文化进化、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意义。这就需要考古学推理的另一个类型,我称之为宏观考古,它更像是人类学或社会学,从众多现象中探讨背后暗含的文化或社会机制。比如说我看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的考古材料,它出自三个文化层,分别属于裴李岗文化、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LateUpperPaleolithic)。通过石器组合、动物遗...
——引自章节:考古学的思维模式
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中国文化中有磁“公共”和“社会”的意识,特别是前者。具体来说,涉及的课题有,公德观念的性质与历史渊源,公民论理与中国民间论...
雕漆 本书特色 李一之编著的《雕漆/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是一本为数不多的全面介绍雕漆艺术的书籍。本书对雕漆艺术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介绍了雕漆的材质、种类、制...
神秘的八卦 内容简介 八卦日益迷信化,不揭示八卦的真面目,不把八卦从迷信中剥离出来,不洗清八卦的秽物,许多群众就会受到愚弄,旧的风俗就会蔓延。不仅如此,八卦——...
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精解-第二册-新版 本书特色 《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精解(新版)》是为《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二册)编写的配套辅导书。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
龙文鞭影 本书特色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安徽人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中国书店出...
知日-暴走特集-ZHI JAPAN 13 本书特色 暴走族、机车文化、旅行 极速热血青春物语“暴走”一词与暴走族、一种突然迸发的状态都有意义的关联,在中文语境...
走出写作障碍 本书特色这本书是作者坚持二十余年研究成就的成果,在研究创造性思维写作与实用写作之间的共性规律中,侧重于障碍的理论分析和克服的途径,特别是把写作者的...
增广贤文-国学课堂-解读版 本书特色 周希陶编著的《增广贤文》是一部成书于中国明代儿童启蒙著作。又称《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清末以后流传这样一句话“学了《幼学...
《用户参与式设计:智媒体手势交互创新实践》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相关概念、理念与方法流程、赋能技术、评
中外文化交流史(2009/1) 本书特色 《中外文化交流史》注重实录,不尚理论空谈。书中配有百余幅实物图片,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是国内**部贯通古今、全面系统且...
鹅湖学术丛书: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 本书特色 本书对北大国学门历史的阐述,并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围绕着现代学术体制建立和发展...
香奁润色 本书特色 ☉现代社会的快速节奏和生活压力使人们身心疲倦而无从释放重负,而古代的文人雅士即使同样有时代困境与生活压力的挑战,往往也能从容淡泊,他们是怎样...
(英)卢卡斯·博亚
作品目录推荐序一推荐序二作者序郭序庄序第一章 磊众健康素质分析第二章 问题在无知与疏忽第三章 提高免疫,无所畏惧第四章 生存
国学 第1册 本书特色 《国学(第1册)(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课本。国学 第1册 节选 《国学(第1册)(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内容简介:国学,...
中华趣味语文-青少年版 本书特色 《中華趣味语文(青少年版)》:知识量大、内容丰富,可谓青少年课外语文的知识宝库。语境精美,语意精练、问答幽默、陈述震撼,值得收...
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 目录 引言**章 明末清初西学东来及其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一、耶稣会士来华概况二、学术与宗教之间的取舍三、对于西洋科技的接纳及其局限四、...
1931-1949-美国的中国形象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20世纪上半期美国公众的中国形象及其成因。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传教士激情,由卢斯媒体误...
姓名与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自《百家姓》以来,中国的姓氏文化一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切近的组成部分,从取名字的避讳、姓名与五行的相生相克,到怎样的姓名主...
到巴黎去,这是一种世界性的欲望。《巴黎记》是诗人于坚对巴黎的朝圣之作。1994年,年届不惑的诗人第一次飞往巴黎,深夜抵达,他一直以为巴黎是一座璀璨的未来之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