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2017年度书单图书
高效利用能量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引擎
华语世界首次引进,加拿大历史学家、科学家瓦茨拉夫•斯米尔能量研究重磅之作
从远古采集社会到化石能源时代,全景展现能量利用与文明进化互相交织的历史
以能量为标尺,对人类社会的进化进行的一次有文化的、精确的分析
“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开篇语振聋发聩,奠定了本书讨论的基调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无所不包”的大书,既大气磅礴,宏观地回溯了采集社会到油气时代,人类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搜寻食物,到创造出足以更改地球面貌的毁灭性武器的壮阔历程,又细致入微,从都江堰的具体建设与规划思路到阿兹特克浮园的天才设计,从冬宫广场上美丽的亚历山大石柱的竖立过程到爱迪生与特斯拉的电流之争。……有趣的小故事,缀满了这部注定不易阅读的著作。不论是想要从能量的角度一窥人类文明史,还是希望看到一本另类的“百科全书”,抑或因对人类的化石能源使用现状感到忧虑而希望找到出路,你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答案。
◎ 内容简介
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要想达成任何目标,能量都必不可少。大到改变板块构造的力量,小到微小雨滴的累积侵蚀,能量无处不在。通过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为植物质的光合作用,生命得以形成。人类文明的存续更是依赖于各种能量——从化石燃料的采掘到光能发电。本书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量的利用之间关系的重要历史作了全面解读,范围上至远古采集社会,近至当今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
作为唯一能够系统地利用体外能量的物种,人类利用能量来开发智力、制作种类丰富的器具——从最简单的工具,到现代最先进的内燃机和核反应堆。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人类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战争与武器、信息与通讯、经济、政治、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斯米尔的研究是跨学科的,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全景式的视角。本书基于斯米尔1994年的《世界历史中的能量》,并作了大量增补和修订。在本书中,斯米尔组织了大量的新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去二十年中人们在能量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 专业推荐
《能量与文明》一书的作者从人类发展进程对能量的依赖谈起,诠释了能量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作用,提出了一方面需要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合理地利用能量,另一方面是要改善能量的来源,从两个方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作者对能量与文明的相互关系做了严谨的思考,期望能量更多用于推动文明的进步,而不是相反。总之,《能量与文明》一书值得能源工作者阅读和回味。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这本书回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客观地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明水平。全书通过俯视人类的文明史,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那就是使用能量这个标尺。《能量与文明》一书能够让我理解文明如何发展至今,又将向何处去。
——吴军,计算机科学家
这是一本基于扎实研究的心血之作。只知道什么时代的人用什么方式取得能量是远远不够的,高级知识都在细节之中:这种方式和那种方式相比,消耗多少、取得多少、浪费多少,由此产生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差异是什么?当时的人被能量限制而未必能意识到能量这条线索,我们却可以掌握这个思考维度。
——万维钢,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有些读者试图从思想和主义的角度理解文明,但实际上,那些都是被修饰过无数次的说辞。想要拨开各种迷雾,就要从资源、武器、人口上入手。而这三要素都是由能量转换效率、获取能量的成本决定的。这本书,扎实就扎实在这里。
——卓克,科普作者
能量是贯穿宇宙运行、文明演进、社会建构、产业创新的通行货币。这本《能量与文明》揭示的这个道理,令我震撼。全书糅合了历史学家、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综合功力,帮助读者在一个全新侧面,重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及与之互动的社会。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类社会数千年,如何生产与使用能量始终是最大的主题。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人类社会运用能量的轨迹清晰地描述了出来,堪称智者的深邃思考。喜欢思考底层逻辑的你不应该错过。
——仇子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能量与文明》追溯了人类的故事,以及能量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生产、使用、食用以及浪费的。能量在很多方面统治着我们人类社会。这是一本细节丰富的书,所以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似乎有些出于意料。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总结了能量对文明所有主要领域的影响。这是一本让人类思考自身命运与未来的好书。
——李大光,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教授通过一个有趣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控制能量的演化历史。通过详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能够利用的能源形式,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能量是如何改变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且驱动其进步的,很是值得一读。
——苟利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总编
在《能量与文明》中,斯米尔深入而广泛地解释了人类将能量转化为热、光和运动的能力方面的创新,是如何在过去一万年中推动我们的文化和经济进步的。——比尔•盖茨
一部充满智慧、饱含怜悯的重要著作。
——《外交》(Foreign Affairs)
他(斯米尔)悄悄塑造了整个世界对能量的看法。
——《科学》(Science)
斯米尔是一个不允许真相被政治遮蔽的作家。
——《纽约书评》(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人类所完成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获取能量的能力。有关能量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瓦茨拉夫•斯米尔是全世界顶尖的研究者。毫无疑问,《能量与文明》将是21世纪有关这一课题的最重要的指南。
——伊恩•莫里斯,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古典学教授,《西方将主宰多久》作者
斯米尔的非凡见解为我们阐释了能量在创造文明、维持文明的延续中的核心地位。本书立足于科学,对文明之间的差异保持敏感,内容翔实,是关于这一主题的权威性著作。
——大卫•E. 奈,历史学家,《百年流水线》《电气美国》作者
◎ 作者简介
瓦茨拉夫•斯米尔(Vaclav Smil),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杰出荣休教授,他是一位科学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名政策研究者。他是一位备受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推崇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经常现身世界经济论坛和气候变化国际圆桌会议,担任主要发言人,在能源、环境、食品、人口、经济、历史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均有突出建树,并且非常善于进行跨学科研究。他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增长》《巨变》《美国制造》《能源神话与现实》《石油简史》等。2010年,入选《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评选的“全球百位思想者”。2013年,比尔•盖茨在他的网站“盖茨笔记”(Gates Notes)上写下了如下文字:没有哪个作者的书能像斯米尔的新书那样让我满心期待。《科学》(Science)杂志则对他如此评价道:“他(斯米尔)悄悄塑造了整个世界对能量的看法。”
当人们必须快速收割一种作物之后才能种植下一种作物时,劳动力需求猛。中国有句谚语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情形,大意为“等到谷子和小麦都成熟金黄,连纺织的姑娘都得出来帮忙”。
——引自章节:共性与特性
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后,新中国以大量农村劳动力为基础的农业政策将内卷趋势延续了20多年。20世纪70年代,中国仍有几亿农民,占总人口的一大半,他们的口粮虽然分配得更公平,但仍然只是勉强够用。到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内卷化趋势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一些亚洲水稻种植国即使在1950年以后还陷在内卷化螺旋中。相比之下,日本的内卷化趋势随着1868年的明治维新而被打破。从19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的总人口増长了2.2倍。
——引自章节:3传统农业
Thisbookisanexcursioninsidethecodesandschemesthatmindusesinordertothink.Weknowth...
寺山修司 (Terayama Shuzi,1935—1983),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导演、赌马评论人。被称为怪杰、幻想家、反叛文化旗手、前卫艺术家。出生于日本...
Thiscomprehensiveguideincludesbothsurgicalandnon-surgicalapproachestotherehabili...
盖伊·川崎(Guy Kawasaki),盖伊出生在夏威夷,获得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学位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MBA学位。曾担任苹果电脑公司的第二位软件“布道师...
严肃点,我们在讲法哲学:法理大师们的趣味史 本书特色 ☆ 自古学术多恩怨,论战互撕哪家强?法哲学的前世今生,就是一部“大牛互撕”的历史。 ☆ 换个姿势,围观非(...
秘密侦查比较研究-以美.德.荷.英四国为样本的分析(5) 本书特色 本书作为国内首部就秘密侦查问题展开比较研究的专著,旨在为初期的学术研究与立法进程提供基础性资...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今夜有暴风雪...
墨武,新历史小说领军人物,“墨门”门主,曾出版《江山》(全六卷)等新历史小说,其作品布局宏大,悬念迭起,人物鲜活,语言风趣,一扫传统历史小说过于沉重的弊病,突破...
280ページに及ぶ、5年ぶりの新作写真集。土地に根差し、全身全霊で感受したカオスが立ち現れる。写真家 志賀理江子が宮城県を訪れてから6年が経過しました。この展覧...
同名影视剧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主演!由《琅琊榜》《欢乐颂》出品方正午阳光倾力打造侯鸿亮制片,即将在湖南卫视热播!古代女性励志口碑神作!一幅从江南闺阁到侯门大户...
作品目录序言洛阳古代墓葬壁画洛阳古代壁画墓分布图一、西汉卜千秋壁画墓二、浅井头西汉壁画墓三、烧沟61号西汉壁画墓四、八里台
养心斋医论医案集 本书特色 本书分医论和医案二部分。医论计14篇,多为作者学习名医名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其中9篇对李东垣脾胃学说做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能结合...
穆胜 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Thinkers50思想实验室(中国)秘书长。 跨界学者,同时拥有管理学博士、管理学硕士...
树研工业株式会社董事长、社长。日本中小企业代言人。1935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少年时期在疏散地松江度过,高中一年级时迁居到丰桥。1960年爱知大学法律经济...
《像里兹饭店那样大的钻石》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篇关于财富的魔幻小说。主人公昂格尔是个富家子弟,受邀到同学珀西家做客。珀西家住在一个神秘的...
70年代生的冯唐,他的世界观早已背离了“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的专制体例。万物生长靠什么?他的回答是靠摸索,就是“一颗精子在阴道里跌跌撞撞”,最终筋疲...
本书继承先人利用周遭资源发展发酵的智慧,将荤食及饮料发酵风味变化的奥秘娓娓道来:讲述酸奶、奶酪等乳品的备制,也为乳糖不耐受者提供种子和坚果奶及奶酪的制作指南;更...
完整中译本《附录和补遗》是叔本华晚期的封笔之作,也是他获得哲学家声誉的成名之作。“附录和补遗”的意思即“附属作品和遗漏之篇”,叔本华这样朴实直白地解释了书名和内...
郭妮,著名80后畅销书作家,曾出版《麻雀要革命》《天使街23号》《壁花小姐奇遇记》《再见,苏菲斯》等40余部作品,畅销全国,版权输出至香港、台湾地区,深受青少年...
约翰•克劳利,享誉全球的社会历史学家,现为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乔治•孟洛历史学教授,其主要作品包括《舒适观念的诞生》《帝国风景:英国的全球视觉文化》以及《不独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