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植物图鉴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

作者:[日]中平卓马

出版社: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1-6

评分:8.0

ISBN:978755983786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中平卓马,摄影家,摄影评论家。1938年生于东京, 1958年进入东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就读。毕业进入《现代之眼》担任编辑,1968年与高梨丰、多木浩二共同创办摄影同人志《挑衅》,对日本战后摄影产生重大影响。1970年出版摄影集《为了该有的语言》,翌年参加巴黎青年双年展。

1973年发表评论集《为什么,是植物图鉴》,宣布与摄影决裂,这本本也宣告他与《挑衅》时代的自己彻底诀别。在这本书出版之后,中平卓马将自己此前所有的摄影作品烧光。

1976年与筱山纪信于《朝日相机》共同连载 《决斗写真论》。1977年,因酒精中毒紧急送医,造成逆行性记忆丧失。此后,摄影遂成中平卓马作息般的生理行为,每天外出拍照,被称“变成相机的男人”。 2015年,因肺炎在横滨市某医院去世,享年77岁。

作品目录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
第一章 连续不断的视觉掠夺
记录这种幻影—从记录到纪念碑
平面图像幻想论
当代艺术的疲敝—参加第七届巴黎青年双年展
摄影,仅限一天的现实性
第二章 日期、场所、行为
照相机背负着悲观主义
回归朴素的记录
美学的崩坏
摄影能唤醒语言吗?
纪录片的今日课题
摄影能够挑衅语言了吗?
决定摄影价值的事物
照相机能盗取现实吗?
电视摄像机是现实的工作者
作品是现实的一部分
戈达尔不可能存在于作品的背后
作为不可避免之姿态的电影
确立影像的党派性是否可能?
让该存在的事物成立
不是血,而是红色颜料
诡辩的迷宫
源于日期与场所的想法
能否逃离作为制度的视角
表现总是危险的
虚构的祭典,虚构的肉体
费里尼的罗马
包裹科罗拉多大峡谷
“观看”戏剧这种行为
第三章 现在,所谓观看究竟是什么
什么,现在再说爵士乐?——场域论概说
非洲归来
舞台上、屏幕上的那种赤裸裸的直接性
电影能否用来煽动
复制时代的“表现”是什么——关于“疯狂·天野—白川义员的审判”
“发现日本”:被囚之旅的意义
无论如何都引人思考的问题:报道中的日本特色
后 记
解 说 判定的伦理
· · · · · ·

作者简介

中平卓马,摄影家,摄影评论家。1938年生于东京, 1958年进入东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就读。毕业进入《现代之眼》担任编辑,1968年与高梨丰、多木浩二共同创办摄影同人志《挑衅》,对日本战后摄影产生重大影响。1970年出版摄影集《为了该有的语言》,翌年参加巴黎青年双年展。

1973年发表评论集《为什么,是植物图鉴》,宣布与摄影决裂,这本本也宣告他与《挑衅》时代的自己彻底诀别。在这本书出版之后,中平卓马将自己此前所有的摄影作品烧光。

1976年与筱山纪信于《朝日相机》共同连载 《决斗写真论》。1977年,因酒精中毒紧急送医,造成逆行性记忆丧失。此后,摄影遂成中平卓马作息般的生理行为,每天外出拍照,被称“变成相机的男人”。 2015年,因肺炎在横滨市某医院去世,享年77岁。

精彩摘录

就其各个断片而言,既具有现实记录的性质,但它自身又不带有任何方向性,反而是断片的组合,或者在组合之前,透过判定基准,才第一次夺得明确的方向性与说服性。

——引自第55页


影像乃规制观看者意识方向的意识操作效果影像本身也可以独自转化为具有其他意义的纪念碑式礼拜物件。组合而成的现实支祠远超于其原本的范围,被刻意转换为全新的、具独立意义的另外一个现实。

——引自第55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