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云林森眇的仙山意象,墓葬中逝者头顶的引魂灵璧,桃花源式画卷尽头无字的石碑……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解读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与艺术表现。与石质的西方废墟不同,中国建筑遗迹消失的木质结构所留下的“空无”,成为艺术家哀悼往昔时光的重要方式;而荒烟蔓草中石碑沉默而又不朽的图像,似乎赋予了历史一种总体的轮廓和普遍的意义——它象征着历史知识的起源,因此也体现着历史的权威。
◆ 内容简介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本卷收录巫先生2005—2011年的14篇论文与讲稿,从时间性、空间性和物质性等多个角度探讨古代视觉文化中“复古”“废墟”观念的体现、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对主体的表现、“生器”与“明器”的理论和实践等,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兼具学术思辨和可读性。
“巫鸿美术史文集”下一步即将推出卷六《画屏世界》与卷七《思考尺度》,敬请关注。
◆ 专业评论
他的著作打破了按照材质分类,按照西方概念讲述中国故事的传统,从基本结构上改变了西方中国美术史传统写作的范式,正在构成一种具有历史关怀的、生动新鲜的叙事。不仅如此,以他为代表的这一代学者甚至在对世界范围内整个美术史学科的走向产生重要的作用。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巫鸿教授有关中国美术的相关研究,跨越上古与中古时期的墓葬美术、宗教美术与传世书画艺术,兼及史前时代的玉器文化与当代实验艺术,其开拓领域之广、研究力度之深,可谓前所未见。他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当代人类学的思维与视角,创造性地将绘画、雕塑、器物与建筑有机整合为一体,从而发展出一套适用于美术史学科的、能够打通微观研究和宏观叙事的“中层研究”方法论体系,使图像、器物与建筑空间的研究能够与人和时代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相联通。
——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教授、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巫鸿并未把艺术品作为多样而变化中的世界观的图解。相反,艺术品在他手里成为了历史中的演员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历史的标志物。
——伊万兰•卜阿(Yve-Alain Bois,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前系主任,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巫鸿希望的,是通过分析美术材料本身找到一条可以跟随的线路,寻找视觉材料内在的演变路径。换句话说,也就是把美术演变的轨迹从这些概念中剥离出来,在美术中说明一个精神性的“中国”。
——胡一峰(《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他在方法论上兼具中国传统美术史和美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的优点,重视人类学和美术学的跨学科融通,并且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法论。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巫鸿先生在解读中国画史名迹时不仅注意重新审视传统的读画方式和内容实质,还充分注意到绘画媒介形式的物质性特征,将绘画置于一种由创作者、观赏者共同参与动态过程,从而丰富和提升了鉴赏这幅名画的内涵和意义。
——赫俊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 媒体评论
巫鸿认为作为处理历史材料的研究者,最终能够改变西方中心格局、建立全球性美术史的途径并不是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推演出一套理论话语,而是通过对于历史的具体的作品,通过考古材料,通过历史上的书写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提炼出多元性的美术史的概念和叙事方式。
——雅昌艺术网
巫鸿是一个有着特定的视角和兴趣,并将这种视角和兴趣沿用到极为多元的研究对象之中的学者。
——《燃点》
在如今更趋多样化的美国学界,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可谓是最活跃的一个中国艺术学者。他的研究领域跨越了古代与现当代的壁垒,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并互为借鉴。
——《艺术新闻(中文版)》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 双重 博 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展开全部)
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Ricoeur)认为遗迹具有两种不同又互补的功能:一方面是现实中的可见可触之物,属于此时;另一方面又凝聚着已逝者的过往经历,属于过去。一般而言,生器承载着逝者的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留存使过去不会被彻底抹去。但是一旦墓门关闭,这些器物不再为生人所见,也就不再传递生人对死者的记忆。它们在黄泉之下的象征功能转为指示死者的多种时态,构造死亡和再生之间的桥梁。中国古人相信死者的灵魂具有意识而且“生活”在墓中。墓葬中生器的意义既在于它们的“过去性”又在于它们的“现时性”:它们来源于过去,但又象征着一个永恒的现在。
——引自章节:65.“生器”的概念与实践
古典风格的出现和流行有赖于一群关注政治的儒家士人,他们对朝廷多有批评,自我标榜为传统价值的保护者和倡导人。“因此,所谓古典风格的出现不应被视为艺术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应被视为随着儒生的社会、政治、文化地位的提高而出现的复古运动的一种表现。
——引自章节:66.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复古”模式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曾做过11年体育记者,采访过三届奥运会,两届世界杯和百余项世界赛事。后担...
中国50%以上的学生在全国2000多个县接受教育,县中应该采用精英教育,还是普惠式教育的模式?解决县域教育难题,应加大对口扶贫还是强化自我造血功能?县中的孩子是...
作为爱灵魂三卷本系列的一种,《爱灵魂自我教程:爱·性·婚姻与友谊》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对“爱”这一在我们生命中像水一样重要的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刻而又大胆的阐...
第一部整体叙述中国商业史的编年体著作吴晓波中国企业史三部曲完整版如果把当代放入两千余年的历史之中进行考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正在发生的一切,竟似曾相遇,每一次经济...
脑卒中居家照护指导手册(/配增值) 内容简介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多发病和常见病,病后康复锻炼和护理对于患者恢复基本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书介绍了脑血管...
肺部疑难病例诊疗策略与解析 本书特色 《肺部疑难病例诊疗策略与解析》是一部对肺部疑难病例进行解析的专业图书,共分为两部分。**部分,从无创性检查和有创性检查两方...
精彩摘录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疥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
本书写作于1946-1948年,是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创作的作品,也是山本周五郎作品中为数不多的现代风侦探小说。主要的登场人物是五道三省(地方城市的警察署长)、我(...
王坚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2005年进入腾讯,先后担任过QQ邮箱产品经理、Q吧产品总监、高级战略经理等职务,2011年创业全职运营糗事百科。 ...
约翰·赫尔(JohncHull),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Joseph L.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Bonham金...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江户川乱步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等日本重要文学奖项得主,2009—2013年日本票选最受欢迎作家第...
《PhotoshopCS5图像处理案例实训教程》共分12章。其中,前10章主要介绍PhotoshopCS5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使读者初步掌握使用计
西蒙·戈德希尔(Simon Goldhill),古典学家,就职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与剑桥大学古典学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古希腊悲剧、古希腊后期文学、古希腊文学接受...
几米,台湾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在广告界、插画界工作多年,1998年开始创作绘本。首开成人绘本风气之先,作品风靡海内外,美、法、德、西班牙、希腊、韩、日、泰等国皆...
针灸治疗学-(供针灸专业用) 本书特色 《针灸治疗学(供针灸专业用)》内容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
孟洪涛(Edward Meng),美籍华人,投资人,职业机构交易员。《期货日报》、《证券红周刊》签约作者。孟先生拥有康涅狄格州立大学(UCONN)金融和市场学硕...
夏七夕(深蓝、鲸鱼蓝、鲸鱼小姐),《花火》签约写手。(现已解约)17岁出道,19岁担任少女刊《星光少女》主编,又担任《飞魔幻》主编,现今已辞职。 至今为止,出版...
時雨澤惠一 1972年生,雙魚座A型,神奈川縣出生,日本輕小說作家。以第六回電擊電玩小說大賞選考候補的「奇諾之旅」初試啼聲。著作有《奇諾之旅》系列、《艾莉森》系...
于雷,作家兼编剧,著有《守法公民》《狩猎现场》《她的名字》《消失的恋人》《蓝莲花》《烧纸人》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多部作品已售出影视版权,均由一线团队倾力打造。
陈嘉映,著名哲学家,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生于上海,长于北京,“文革”期间在内蒙古插队,曾经在油灯下研读了黑格尔、康德等人的著作,并自学了德语。北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