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云林森眇的仙山意象,墓葬中逝者头顶的引魂灵璧,桃花源式画卷尽头无字的石碑……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悉心解读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与艺术表现。与石质的西方废墟不同,中国建筑遗迹消失的木质结构所留下的“空无”,成为艺术家哀悼往昔时光的重要方式;而荒烟蔓草中石碑沉默而又不朽的图像,似乎赋予了历史一种总体的轮廓和普遍的意义——它象征着历史知识的起源,因此也体现着历史的权威。
◆ 内容简介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本卷收录巫先生2005—2011年的14篇论文与讲稿,从时间性、空间性和物质性等多个角度探讨古代视觉文化中“复古”“废墟”观念的体现、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对主体的表现、“生器”与“明器”的理论和实践等,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兼具学术思辨和可读性。
“巫鸿美术史文集”下一步即将推出卷六《画屏世界》与卷七《思考尺度》,敬请关注。
◆ 专业评论
他的著作打破了按照材质分类,按照西方概念讲述中国故事的传统,从基本结构上改变了西方中国美术史传统写作的范式,正在构成一种具有历史关怀的、生动新鲜的叙事。不仅如此,以他为代表的这一代学者甚至在对世界范围内整个美术史学科的走向产生重要的作用。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巫鸿教授有关中国美术的相关研究,跨越上古与中古时期的墓葬美术、宗教美术与传世书画艺术,兼及史前时代的玉器文化与当代实验艺术,其开拓领域之广、研究力度之深,可谓前所未见。他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当代人类学的思维与视角,创造性地将绘画、雕塑、器物与建筑有机整合为一体,从而发展出一套适用于美术史学科的、能够打通微观研究和宏观叙事的“中层研究”方法论体系,使图像、器物与建筑空间的研究能够与人和时代的精神、思想和文化相联通。
——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教授、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巫鸿并未把艺术品作为多样而变化中的世界观的图解。相反,艺术品在他手里成为了历史中的演员和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历史的标志物。
——伊万兰•卜阿(Yve-Alain Bois,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前系主任,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巫鸿希望的,是通过分析美术材料本身找到一条可以跟随的线路,寻找视觉材料内在的演变路径。换句话说,也就是把美术演变的轨迹从这些概念中剥离出来,在美术中说明一个精神性的“中国”。
——胡一峰(《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他在方法论上兼具中国传统美术史和美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的优点,重视人类学和美术学的跨学科融通,并且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方法论。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巫鸿先生在解读中国画史名迹时不仅注意重新审视传统的读画方式和内容实质,还充分注意到绘画媒介形式的物质性特征,将绘画置于一种由创作者、观赏者共同参与动态过程,从而丰富和提升了鉴赏这幅名画的内涵和意义。
——赫俊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 媒体评论
巫鸿认为作为处理历史材料的研究者,最终能够改变西方中心格局、建立全球性美术史的途径并不是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推演出一套理论话语,而是通过对于历史的具体的作品,通过考古材料,通过历史上的书写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提炼出多元性的美术史的概念和叙事方式。
——雅昌艺术网
巫鸿是一个有着特定的视角和兴趣,并将这种视角和兴趣沿用到极为多元的研究对象之中的学者。
——《燃点》
在如今更趋多样化的美国学界,芝加哥大学的巫鸿教授可谓是最活跃的一个中国艺术学者。他的研究领域跨越了古代与现当代的壁垒,以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并互为借鉴。
——《艺术新闻(中文版)》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 双重 博 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展开全部)
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Ricoeur)认为遗迹具有两种不同又互补的功能:一方面是现实中的可见可触之物,属于此时;另一方面又凝聚着已逝者的过往经历,属于过去。一般而言,生器承载着逝者的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留存使过去不会被彻底抹去。但是一旦墓门关闭,这些器物不再为生人所见,也就不再传递生人对死者的记忆。它们在黄泉之下的象征功能转为指示死者的多种时态,构造死亡和再生之间的桥梁。中国古人相信死者的灵魂具有意识而且“生活”在墓中。墓葬中生器的意义既在于它们的“过去性”又在于它们的“现时性”:它们来源于过去,但又象征着一个永恒的现在。
——引自章节:65.“生器”的概念与实践
古典风格的出现和流行有赖于一群关注政治的儒家士人,他们对朝廷多有批评,自我标榜为传统价值的保护者和倡导人。“因此,所谓古典风格的出现不应被视为艺术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而应被视为随着儒生的社会、政治、文化地位的提高而出现的复古运动的一种表现。
——引自章节:66.中国艺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复古”模式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本书特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
作品目录第一章 有钱人不花钱――存钱、花钱的心理学1 当天就花光赛马所得的10万日元的心理2 为什么储存100万日元反而比储存100
南美洲,对阅读者来说,到底是什么?这些天才般的南美作者——聂鲁达、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曾留下他们的话语——聂鲁达在他最好的诗《马丘比丘之巅》里问:『石块垒着石块...
在线阅读本书The End of Faith. The God Delusion. God Is Not Great. Letter to a Christia...
杏林心语-一位中医骨伤医师的临证心得-第三辑 本书特色本书是《华夏中医论坛》中医畅销原创系列丛书的分册之一。 中医骨伤讲究内外兼治,强调七分手法三分药,故而对手...
[英]加里·考克斯(Gary Cox)拥有英国伯明翰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时也是荣誉研究员。他著有多本关于萨特、存在主义和一般哲学的著作。
ThisthematicallyarrangedtextfollowsachronologicalaccountofJonathanSwiftslife.Itf...
岳沛芬临床经验集 本书特色 《岳沛芬临床经验集》:一代名医的薪火传绪两世医家之临证心法岳沛芬临床经验集 内容简介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是我国中医界的一代...
人体躯干淋巴系统解剖图谱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介绍作者近年采用该创新方法对人体躯干的淋巴系统的研究成果,其中多数内容均为首次记录及展现。书中大量照片与x线相结合,...
◆茅盾文学奖得主、《南方有嘉木》作者王旭烽最新长篇小说力作◆沉潜二十六年,见证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下的百年中国-----﹥【内容简介】《望江南》是茅盾文学奖得...
HOW TO THINK ABOUT ALGORITHMSThere are many algorithm texts that provide lots of...
★给孩子的世界军事文明图鉴,由兵器开始,换个角度认识人类历史!微博高口碑卡通军事图鉴,幽默靠谱全手绘还原早期军事文明。鲜为人知的军事考古,旁及社会、生活等更多领...
作品目录译序 原序 宗教学演讲集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注解和例证 阿克巴大帝 非洲的语言 波利尼西亚神话 中国人对神的
儿科医师效率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由北京儿童医院编著。该院为我国*著名的儿科专科医院,在儿科常见病基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和造诣。本书以手册的形式叙...
宁波中医药文化史 内容简介 宁波中医药历史悠久,萌芽于史前,兴起于宋元,辉煌于明代,至清代仍旧保持了不凡的业绩。宁波历史上医家辈出,陈藏器、日华子、高武、赵献可...
美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本书特色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SWCT)是当前*前沿的创面修复技术。本书用精辟简练的语言向读者详细地论述了这一技术的特征以及治疗原理,并结合...
《唐宋八大家散文》内容简介:“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唐宋时期的八位文学家。他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了番茄的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等。第二部分为日光温室番茄的三种育苗技术,包...
Hewasdirtyandunkempt,Icouldtellthat.Heworeaknittedhat.Hishairwasamessunderthatha...
《诗词中国(第六期)》内容简介:如果回到唐宋时代,说起诗词与人生的关系,两者大概是可以用约等号的。别说诗仙、诗圣,即便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