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哥伦布

再见,哥伦布

作者:[美] 菲利普·罗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21-7-31

评分:7.3

ISBN:978753278662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再见,哥伦布》是菲利普•罗斯二十六岁时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收录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和五个短篇小说。该书出版后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他在作品中富有爆发力的才智、深刻的洞察力及其对笔下人物的悲悯之情,令其在美国文坛一举成名。

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讲述一对同为犹太人但家境悬殊的青年恋人的故事。出身贫寒的图书管理员尼尔与青春貌美的富家女大学生布兰达在盛夏的游泳池畔邂逅,一见钟情。但社会阶层的差异、恋人之间的种种猜疑最终导致一段青春恋情黯然收场。

五个短篇分别是《犹太人的改宗》《信仰的卫士》《爱泼斯坦》《世事难测》和《狂热者艾利》。

1. 文坛首秀,艳惊四座

1960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名单明星璀璨,刚刚在文坛展露头角的罗斯凭借处女作,一举击败了自己的文学偶像福克纳和贝娄,不仅奠定了自己的文坛地位,也从此走上了开挂之路。难怪贝娄会说,这是部“处女作但绝非出自新手”。

2. 主打中篇《再见,哥伦布》:似写情事,实说历史

罗斯立志书写美国当代史,而《再见,哥伦布》就是含着这种“志向”的银汤匙出生的。1960年代的美国,帕蒂姆金一家,移民三代继承了二代积累的物质繁荣,却迎头撞上“降临在无数美国中产头上的精神空虚”,罗斯以“极端的准确”(欧文·豪语)记录了这种繁荣的困境。虽然是一个美国故事,但大洋彼岸的我们亦能感同身受。

3.五个短篇:非主打之光

当精于钻营的小兵遇上善良正直的长官,天真好奇的熊孩子遇上虔诚严苛的神学老师,“好人王”艾利遇上“全民公敌”黑衣人……亨利·詹姆斯作品所特有的形式和结局,菲利普·罗斯也玩得游刃有余。故事的走向,戏剧的张力,牵动着读者的心。

作品目录

再见,哥伦布/1
犹太人的改宗/167
信仰的卫士/193
爱泼斯坦/245
世事难测/283
狂热者艾利/303
· · · · · ·

作者简介

菲利普•罗斯(1933-2018)

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1959年凭借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受到瞩目,此后笔耕不辍,获奖无数,赢得国内外的高度认可。2012年宣布封笔,一生共创作29部小说,代表作有《波特诺伊的怨诉》《鬼作家》《萨巴斯剧院》《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秽》等。

精彩摘录

我昂头吸气,看见头顶的天空低得像一只推将下来的手。我又游了起来,似乎是想摆脱它的压顶之势。我想回到布兰达身边去,因为我又不安起来了——这担忧没有根据,对吗?——如果我在水里待得太久,回去时她可能早就走了。我懊悔没有把她的眼镜带走,这样她势必要等我领她回家。我知道我是在胡思乱想,在这样漆黑而陌生的地方是很容易胡思乱想的。我是多么想在池中呼唤她啊,然而这样做她一定不会答应,于是我强制自己游完第三圈,尔后是第四圈,但当我游到第五圈中途时,我又一次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瞬息间想到自己的毁灭,那次我一游回来就紧紧地搂住她,比我们俩想象的还要紧。“放开,放开,”她笑着说,“又轮到我了——”“不,布兰达——”然而布兰达还是去了,这次她似乎永不回来了。我只得沉住气,等着晨曦照到高尔夫球场的第九个孔上,祈求这晨光给我慰藉。布兰达终于回到了我的身边,这次我再也不让她走了,她身上的潮气在不知不觉之际侵入了我的肌体,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到此为止吧,布兰达,不要再赛了。”我说。当我再次说话时,我把她搂得那么紧,两人几乎融成了一体。“我爱你,”我说,“我太爱你了。”

——引自第48页


我仅仅看了一下窗玻璃上由光线反映出的我自己。我想,我就是这样一块料,就是这在我面前的四肢和脸庞。看着,看着,然而我的外部形态表达不出我的内心世界,去捕捉影像后面的以及从自己眼里所看到的一切。是什么把我内心深处的追求和执著变为爱情然后和盘托出?又是什么使胜利归于失败,又把失败-谁知到-转为胜利呢?我相信我曾经爱过的布兰达,虽然站在这儿,我知道,现在我已不能再爱她了。我知道,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像爱布兰达那样去钟爱别的姑娘。对任何其他人我能激起那样强烈的感情吗?我对她产生爱情的同事也能引起那样炽烈的欲望吗?如果她与布兰达稍有不同。。。。。。那么我是否会爱上她呢?我凝视着正在按下去的玻璃窗,凝视着我自己的影响,接着我的目光透光窗子,越过阴凉的地板,落到一堆乱七八糟的书上。我并没有待多久。就在犹太新年的第一天,太阳冉冉升起之时,我打上去纽瓦克的列车,提前回到了工作岗位。

——引自第127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