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左派的精神领航星:良心的守护者
同代人中最具全球意义的声音
本书是关于约翰·伯格生平及著述的首部精神传记
~~~~~~~~~~~~~~~~~~~~~~~~~~~~~~~~~~~~~~~~~~~~~~~~~~~~~~~~~~~~~~
经验的纹理、政治的重压、艺术的力量、历史的转向,
还有那间歇折返前行的路途,铺展开来一副三联画:
——作为新闻工作者和文化战士的早期,尝试解开冷战挫败感的缠结
——活力、感性、高产的变革中期,六十年代的革命力量随后被瓦解粉碎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崛起,自我重塑为抵抗者和农民经验的编年史家
~~~~~~~~~~~~~~~~~~~~~~~~~~~~~~~~~~~~~~~~~~~~~~~~~~~~~~~~~~~~~~
《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是关于约翰·伯格生平与著述的首部传记。
约翰·伯格是战后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作家之一。作为小说家,他在1972年获得布克奖,并将一半奖金捐给黑豹组织。作为电视主持人,他以《观看之道》改变了我们看艺术的方式。作为一个政治活动家,他捍卫了全世界工人、移民和被压迫者的权利和尊严。他在1953年写道:"我远没有把政治拖进艺术,而艺术把我拖进了政治"。直到2017年1月去世,他仍然是一位革命家。
围绕着一系列个人和历史的分水岭,《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追溯了伯格的发展历程,从1950年代伦敦冷战时期的艺术学生和论战者,到1960年代的狂热——当时革命不仅是政治的,而且是性的和艺术的,再到他重塑为田园作家,以及之后经历的新左派的兴起和衰落。通过第一手的、未发表的访谈和最近公开的档案资料,本书作者在诸多争议性的时刻之下挖掘出一个具有非凡复杂性和韧性的人物。他的形象是一位文化创新者,既被人称颂,又经常被误解,他是一位越来越被他所热爱的事物和他所反对的事物所驱动的作家。
《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将他的众多面孔汇聚在一起,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重新带回他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图景中。
~~~~~~~~~~~~~~~~~~~~~~~~~~~~~~~~~~~~~~~~~~~~~~~~~~~~~~~~~~~~~~~
了不起的约翰·伯格得到了与他相称的深刻细腻的研究。乔舒亚·斯珀林对这位格外多面的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讨论都游刃有余:他的艺术评论、他的小说、他热情的政治承诺、他对阿尔卑斯山村民生活的沉浸等等。伯格作品的爱好者会在这里找到丰富的背景资料,而那些还不了解伯格的人,我希望也会受到启发,读懂他。
——亚当·霍希尔德(《利奥波德王的幽灵》作者)
观点尖锐,文笔潇洒……伯格本人的观看之道,加上其散文本身的直中要害和抒情性所带来的力量,横跨了岁月,给年轻的一代带来了希望,正如这部传记本身所体现的那样。
——《纽约书评》
这本书对于伯格的研究,以及对过去五十年文化左派总体的学术研究,都做出了生动而精辟的贡献。
——《出版周刊》
这部引人入胜的住传记追述了伯格的创作进化历程,突出了他大量的产出中的精华作品,并将这些作品与他一生追随的马克思主义之中。
——《纽约客》
在约翰·伯格90年的人生中,他曾先后,有时同时是艺术评论家和小说家、纪录片作家和编剧、农场工人和历史学家、诗人和论战家……这一堆显然矛盾的身份聚合起来代表着什么呢?对于任何一位约翰·伯格的准传记作者来说,诀窍就是要在多样性中找到统一性。乔书亚·斯珀林能胜任这项任务。
——《洛杉矶书评》
读斯珀林的评传……就是进入了一个失落的高风险知识分子的狂热世界。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伯格对一件事情的观察和理解“面面俱到”的天赋,他那不可思议的浮动视角,如果不是他总能用它来选择正确的一面,价值就会降低。
——Sarah Nicole Prickett,Bookforum
作者熟练地从政治切换到个人,再从个人到政治,反映出了多舛,有时动荡不安的人生的高潮和低谷。
——《星期日卫报》现场报道
《G.》《第七个人》和《看问题的方法》的作者当然是一生都在论战和革命。但是,归根结底,他是一个“与其说是被他所反对的东西定义,不如说是被他所热爱的东西定义”的人。乔书亚·斯珀林对约翰·伯格的研究时而批判,时而充满热情,他的观察力、严谨性、深刻性和这本书的主人公一样出乎预料地引人入胜。
——大卫·埃德加,《写在心上》作者
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介入,它公正地对待了伯格的思想和作品遗产,在英国,对这些遗产的低估简直到了犯罪的地步。
——《晨星报》
极佳……斯珀林虽然是一个伯格迷,却并没有写成满是恭维的圣徒传。[斯珀林的]传记……揭示了一位仍能以最雄辩而充满激情地说出我们当前的挫折、恐惧、希望和欲望的作家。
——Elisa Wouk Almino,Hyperallergic
论据充分,有趣,信息量大
——《艺术报》
乔舒亚•斯珀林
Joshua Sperling
生于纽约,成长于加利福尼亚,于耶鲁大学获得比较文学、电影与媒体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欧伯林大学,文章见于Brooklyn Rail, Guernica, Film Quarterly, Jump Cut, Bullett Magazine及众多出版物。
“当今世界,对意义的选择就是在墙的两面之间做出选择。墙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管我们身处何境,我们可以在内心选择与墙的哪一面同声相应。墙并不是隔离在善与恶之间,墙同时存在于善恶这两面之中。这选择处于尊重自己与浑浑噩噩之间。”——约翰·伯格《冷酷大师?》(2004年5月)
——引自章节:第八章山谷的形状
性别化的身体与革命化的政体,无论以何种隐喻打比方,都是双向的。……至少部分地,小说可以被归结为代际反叛: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长久斗争。
——引自章节:第四章难以两全的忠诚
郭敬明:中国畅销小说家,导演,编剧。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杂志主编,《文艺风象》《文艺风赏》杂志出品人,“80后”作家群的代表人物,青春文学...
图解展示陈列设计 本书特色 消费者行为问券调查显示,高达80%的消费者是走进商店后才决定要买哪些商品,这意味着展示陈列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借由结合品牌形象、商品...
《芯路:一书读懂集成电路产业的现在与未来》着力阐述了全球半导体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历史,解读和评析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展现了产业博弈的残酷与精彩,并对我国半...
要不是生活崩溃到了怀疑自己的地步,亚瑟与乔治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亚瑟,也就是鼎鼎大名的亚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此刻正经历着人生理想的破灭:...
【编辑推荐】1、本书是“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系列中的一本。这一系列是司马辽太郎先生游历中国时写下的珍贵的中国印象,通过文字带领读者领略他眼中独特的中国之美。2、...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是俄国-苏联杰出的戏剧大师。他系统总结了"体验派"戏剧理论,强调现实主义原则,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反对把表演艺...
十几亿年前,在浩瀚宇宙的某个时空,两个黑洞发生了碰撞。其中一个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29倍,另一个是太阳的36倍,它们碰撞后合并成一个大黑洞,质量达到太阳的60倍。...
自我苛求,是力量,还是执念、枷锁?对自己做好的90%视而不见,却对不够好的、没得到认同的10%耿耿于怀、痛苦不堪?你当然不能“躺平”,不追求事事完美,是为了把宝...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新的、广谱且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在临床各科的合理应用,充分地发挥其抗病毒等作用,并减少副作用,降低医药费用。适于医务人员特...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期望在荒原、巨山,或者无法泅渡之河中遇见另一位伙伴。人生更像是漫游在大海里的哥伦布,甚至不抱有遇见一块大陆的希望。只有抛却失望的人,才能继续...
卫生宝鉴精要 本书特色 罗天益原著的《卫生宝鉴精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卫生宝鉴精要》的精华辑选,一是该书所列古方的现今运用举例。在《卫生宝鉴》里,罗氏对脾...
13种语言版本席卷全球,4国亚马逊高分推荐80项全面自测+24道健脑美餐+11层大脑膳食金字塔挑选食物时,比起琢磨肌肉、脂肪的偏好,我们更该问问大脑爱吃什么◎ ...
中医经典必背 本书特色 读经典、背经典、早临床、多临床,这是中医人才成长之路。《中医经典必背》一书结合现行的教学大纲,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史蒂文·J. 米勒(Steven J. Miller)美国耶鲁大学数学与物理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硕士及博士。现任威廉姆斯学院数学教授、Erdős研究所教职研...
梁启超(1873年~1929年),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学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给人以启蒙,在学术...
程序化交易广告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就一直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大大小小的DSP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DSP,AdX等概念对于国内绝大多数行业的广告主(甲方...
The biggest challenge facing many game programmers is completing their game. Mos...
本书是一本跨越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论著。全书对组织社会网络领域的主要概念进行了言简意赅的介绍。书中阐明了网络研究方法的基本原
希尔达·杜利特尔(Hilda Doolittle,1886—1961),笔名H.D.,诗人、作家。1911年前往伦敦,成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后期创作...
有人说,南非杰出领袖曼德拉背后的精神资源是图图大主教,而图图大主教背后的精神资源,则是南非著名的灵修作家慕安德烈。慕安德烈一生著作等身,在他众多脍炙人口的属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