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对话

与艺术对话

作者:[英] 马丁·盖福特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1-8

评分:9.5

ISBN:9787559838070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二战后的伦敦和纽约、巴黎一样,俨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中心,那是英国艺术史上一个极具创造力的时期,本书围绕1945~1970年间在伦敦绘画圈所发生的大事小事,通过作者与包括培根、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在内的众多艺术家的访谈记录,力图为读者还原那个充满神秘又魅力十足的“伦敦画派”。

本书可被视作一次集体采访记录,或者说是一部百科全书般的艺术家群像传记。书中囊括了至少两代画家,提及的人物不计其数。从二战后的伦敦画家青年时,到英国经济复苏后的功成名就,不计其数的画家出场又落幕,采访记录跨越25年,泰晤士河畔边“伦敦画派”里上演的人生百态被作者一一记录。

★ 与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私交甚广的马丁·盖福特,为艺术家们出书立传

作者马丁·盖福特是一位艺术史学者、评论家和记者,他与英国当代最伟大的画家的卢西安·弗洛伊德、被称为“英国艺术教父”的大卫·霍克尼进行过多年的跟踪采访。书中所记叙的那些重量级的艺术家,大多数都与作者见过面,聊过天,有的已是作者的至交好友。因此在该书出版后,有媒体评价道:如果说谁有资格为这些艺术大师出书立传,那绝对非马丁·盖福特莫属。

★ 一部跨越25年的珍贵档案,凝聚众多艺术家思想与回忆的访谈素材首次发表

本书的原始文本虽然是各种访谈和对话,但作者在长时间整理录音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观察,然后重新以编年体的形式为画家们立传。本书中的资料均为作者采访艺术家而来,可说是一部集体采访或多人传记。书中囊括了至少两代画家,提及的人物不计其数,集腋成裘,终汇成这部跨越25年的珍贵档案。本书的依据是重要亲历者及参与者的访谈,其中多数是首次以文字形式发表。

★ 聚焦二战后的英国艺术,聚焦在变革中沉浮的一代

书中出场的人物经历了战争和文化的双重影响,他们的成名史正是新媒介对绘画技艺的一次次冲击史。接受保守英国艺术教育的是他们,成为“在英国艺术那十年里搅弄风云的艺术家”的也是他们:

当用抽象启蒙的学生遇到了说“再画抽象画就开除”的老师,

当摄影的出现倒逼以写实闻名的肖像画家另辟蹊径,

当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开始代替各种形式的绘画成为艺术界的新宠,

身为“伦敦画派”一员的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 既是艺术家们思想创作的编年史,也是艺术家生活交友的八卦史

当热衷写实和沉迷抽象的两位艺术家成为了室友会发生什么?

身为培根画中唯一的女性,“万人迷”的她和对女人几乎毫无性趣的他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幅成为了之后预言的艺术家群像,为何在当时被一众画家集体排斥,甚至让人众叛亲离?

作者用轻松风趣的语言,对艺术家们在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艺术风格的变迁、他们之间的“相爱相杀”进行了生动而真实的描述,从当事人述说到亲朋好友“拆台”应有尽有,以“局外人”视角来观察英国艺术圈里的形形色色,把所有读者都变成了“局内人”。

★ 装帧精美,内含大量名家画作、私人影像

全书收录114 幅精美插图,从艺术家们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到知己好友的独家收藏,从刊登流传的公开照片到不曾发表的私人影像,作者将画作欣赏与创作背景解读相结合,带领读者深度了解艺术家们的所思所想,见证他们从稚嫩少年一步步改变与成长。

作品目录

引言 6
第一章 青年弗洛伊德:二战时伦敦的艺术 1
第二章 弗朗西斯·培根 12
第三章 坎伯韦尔的尤斯顿路画派 30
第四章 群众意识:博罗理工学院 49
第五章 手拿玫瑰的女孩 59
第六章 跃入虚空 79
第七章 艺术人生:20世纪50年代的培根与弗洛伊德 97
第八章 同气连枝 114
第九章 是什么让现代家庭如此不同? 126
第十章 行动的舞台 146
第十一章 1960年伦敦的局势 163
第十二章 艺术家心有所想:霍克尼与他那届同学 183
第十三章 只见笑容不见猫:20世纪60年代的培根与弗洛伊德 194
第十四章 美国交道 213
第十五章 神秘的因袭 234
第十六章 被艺术手段环绕的肖像 255
第十七章 闪烁与消融 278
第十八章 阿克顿的无存在感 301
后记 322
致谢 328
原版书注释 329
原版书参考书目 336
· · · · · ·

作者简介

马丁•盖福特是一位英国艺术评论家和作家。2009年,英国伦敦国家肖像画画廊举行康斯太勃尔肖像画画展时,他是监管人之一。他曾担任《旁观者》和《星期日电讯报》的艺术评论专栏作者,现在他是《布隆姆伯格新闻》的资深艺术评论家。他出版了多本著作,包括《艺术在路上》《凡·高与高更:在阿尔勒的盛放与凋零》《恋爱中的康斯太勃尔》《蓝围巾男人》《观看的历史:大卫·霍克尼带你领略人类图像艺术三万年》。

精彩摘录

之前也有艺术家打造自己的公众形象——惠斯勒的单片眼镜、达利的胡子,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过去,这种做法将变得更为普遍。霍克尼曾经是个学生,长着一头黑发,抄着浓重的约克郡口音,出众的才华一目了然。不过从1961年秋开始他就不再满足于此了,他想塑造一个有趣的形象。严肃的粗框眼镜与惊人的金发、艳丽的服装构成尖锐的对比,准确地表现出霍克尼思想开放、喜欢享受、紧跟时代的一面。

——引自章节:第十六章 被艺术手段环绕的肖像255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