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的“文明復興三部曲”的第一部。該三部曲源於作者對世界歷史發展、當今國際局勢以及中國崛起意義的解讀和研究。冷戰結束後,世界並未像西方理論界所預想的那樣走向“歷史的終結”,“9·11”事件的爆發預示著美國所構築的“新羅馬帝國”並未得到完全服從,現代普世文明也並未一統天下。中國崛起也構成這一世界帝國、現代普世文明的挑戰者。面對今天的中美衝突以及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格局走向,面對中國崛起的可觀前景以及重重險阻,面對整個世界“深度全球化”的趨勢但卻並未停歇的政治角力和文明衝突,我們不禁會問,美國的一系列動作背後,到底有什麼一以貫之的理論邏輯?中美衝突背後有怎樣的哲學意義?中國文明的復興又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提供怎樣的哲學圖景?各大文明如何才能和睦相處?全人類的共同文明理想又在何方?作者認為,未來全球秩序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之間圍繞世界帝國和文明秩序所展開的鬥爭,而中國崛起的意義就在於,它將會帶動多元文明強勢復興,各大文明將一同邁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境界。
本書作為第一部曲,主要研究對象是美國。本書追溯了全球貿易發展推動世界帝國興起的過程,並以此為背景,圍繞“9.11”事件、烏克蘭選舉、碳政治、中美貿易戰以及美國的長臂管轄等重大事件,集中討論了美國是如何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系統地展開世界帝國建構,以及這一世界帝國體系與“深度全球化”的歷史發展趨勢之間存在怎樣的根本矛盾,從而為我們理解全球格局的未來走向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而其中,中國的國際戰略思維則初露頭角。
作者是中國內地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若想了解中國大陸思想界對當今國際局勢的理解與構想,本書不可不讀。
—————————————————————————————————————
“文明復興三部曲”出版說明
當今的世界並不太平。蘇聯解體後,西方思想界曾經志得意滿,宣稱歷史已經終結,自由民主體制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後的制度,技術理性下大眾消費的現代普世文明將是人類共同的最後文明,而生活在其中的慵懶而幸福的我們將成為“最後的人”。可是,整個世界似乎並未朝著這一預想前進,動亂、仇恨、極度貧窮、體系性不公等仍在不斷上演。尤其是2001年的“9.11”事件後,美國對伊斯蘭世界發動反恐“新戰爭”,更宣告了美國試圖構建的“新羅馬帝國”並未得到完全服從,普世文明也從未一統天下。二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崛起勢頭正盛,美國不得不從阿富汗撤軍,集中力量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和科技戰,並藉助新冠溯源等問題聯合盟友對中國發起“新冷戰”,這似乎意味著中國崛起也構成“新羅馬帝國”和普世文明的一大“挑戰”。面對今天的中美衝突以及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格局走向,面對中國崛起的可觀前景以及重重險阻,面對整個世界“深度全球化”的趨勢但卻並未停歇的政治角力和文明衝突,我們不禁會問,美國的一系列動作背後,到底有什麼一以貫之的理論邏輯?中美衝突背後有怎樣的哲學意義?中國文明的復興又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提供怎樣的哲學圖景?各大文明如何才能和睦相處?全人類的共同文明理想又在何方?
正是懷著這樣的疑問,恰逢“9.11”事件二十周年,我們計劃推出強世功教授的“文明復興三部曲”,以反映一個中國學者對歐美學術界自冷戰結束以來熱烈討論的“帝國”、“歷史終結”以及“文明衝突”等諸多理論問題的學術回應。強教授學貫中西、視野宏闊,長期關注世界局勢和中國崛起,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和中國發展的歷史走向,他並非止步於作時事分析,而是指向更加恆久而深刻的歷史發展動力和人類文明未來。他的這套“文明復興三部曲”試圖突破社會科學研究中主流的主權國家視角,選擇更為廣闊的“帝國”和“文明”理論來考察人類歷史上全球權力形態的演變以及文明在其中的重要意義。他敏銳地指出,地理大發現之後,人類文明進程發生根本性轉向,全球貿易推動“世界帝國”形態興起,導致歷史上處於不同地理空間內的、曾經璀璨輝煌的多元文明帝國秩序趨於瓦解;而在文化上,一種與世界帝國秩序相匹配的普世文明隨之誕生,“歷史終結”的意識形態開始出現,普世文明與傳統文明間的“文明衝突”也初現端倪。唯有從這樣的“帝國”和“文明”的全球視角出發,我們才能理解,“冷戰”後全球秩序的實質就是美國建構的世界帝國和普世文明在全球的擴張及其所遭遇的抵抗,中國崛起和文明復興就是抵抗中的一環。未來全球秩序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美之間圍繞世界帝國和文明秩序所展開的鬥爭,而中國崛起也必將帶動多元文明強勢復興,各大文明將一同邁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境界。
“文明復興三部曲”的第一部為《文明終結與世界帝國:美國建構的全球法秩序》,追溯了全球貿易發展推動世界帝國興起的過程,並以此為背景,圍繞“9.11”事件、烏克蘭選舉、碳政治以及中美貿易戰等重大事件,集中討論了美國是如何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系統地展開世界帝國建構,以及這一世界帝國體系與“深度全球化”的歷史發展趨勢之間存在怎樣的根本矛盾,從而為我們理解全球格局的未來走向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大國崛起與文明復興:中國對全球法秩序的重構》,則追溯了中國“天下主義”秩序建構的歷史起源和發展,並圍繞中國崛起面臨的邊疆問題、政治發展道路和文化教育問題,從“文明復興”的角度來關注中國崛起的重大歷史意義。這剛好與第一部提出的“文明終結”問題相呼應。如果說前兩部分別集中在美國和中國問題上,那麼第三部《地理、帝國與文明:重新想像全球法秩序》則集中在“帝國”和“文明”的一般理論問題上,尤其從地緣政治入手,考察西方歷史上帝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及其對中國崛起的啟示。
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希望這套書的出版,能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當今中國所處的國際形勢,以及中國崛起與文明復興的歷史意義。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編輯部
法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北京大學國家法治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港澳研究院副院長。2004年至2008年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調研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律社會學、政治哲學、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等。主要著作有《法制與治理》(2003)、《立法者的法理學》(2007)、《中國香港》(2008)等。
哲学基本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自觉或不自觉必须面对或思考的。本书作者以基本问题为导向,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如上帝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内容简介:一本凝聚了尹建莉老师教育理念精华以及古今中外圣贤教育箴言的教育常识经典。正如尹建莉
关于本系列在瑚尔海中央的一个小岛上,生长着参天的珈瑚巨树。天空中,有猫头鹰守卫者在自由翱翔。树洞里,有长者为好奇的小猫头鹰讲述久远的传奇。无数小猫头鹰在这里出生...
弗朗索瓦・里卡尔(1947-)加拿大皇家学会成员,麦吉尔大学法语文学教授,文学批评家,著有《反文学的文学》、《抒情的一代》等文学批评集。
Eyal Press is an author and a journalist based in New York. The recipient of the...
本书是艾米·亨利专门为年轻女性所写,想与你“面对面”地分享她在商界的经验和心得,为你的发展和升迁提供一些关键的建议和忠告。职场的规则长期以来都是男人们写的,艾米...
Chinese Esoteric Buddhism is generally held to have been established as a distin...
作品目录第一章 欲谋好前程,先练好口才 1.语言表达能力不好,升迁机会就少 2.当下属就应该说下属该说的话 3.为了美好前途,
作者:鴨志田一1978年4月11日生。神奈川縣出身的左撇子。筆名的由來是小時候就讀的小學校名。主要作品有《神無き世界の英雄伝》、《Kaguya~月のウサギの銀の...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笑面人》是他的主要长篇小说之一。
イケメンタラシの北村と、真面目で意地っ張りな寺尾は趣味も性格も正反対。それなのに同じ高校、同じ会社、同じマンションと共通
亚当·斯密(1723-1790):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为他...
《人性的弱点》最新中文译本。本书译自美国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1937年第一版,正是该公司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人性的弱点》。本书忠实还原戴尔•卡耐基的38篇初始手...
宇宙中每个事物,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运动故事,从最慢之物到最快之物,宇宙万物是怎么运转的?伯曼用18个探索自然奥秘的故事,带我们领略一段万物运转的奇妙旅程。★一句...
马达原名龙泉,知名博主,美食撰稿人,「什么值得吃」创始人。在德国留学期间,马达开始在豆瓣、博客大巴等平台撰写美食垂直领域的高质量文章。其美食文章超过10次被豆瓣...
作品目录《清代野记》,初名《四朝野记》,作者署名梁溪坐观老人,本名張祖翼,書多载晚清咸同光宣四朝史事,「凡朝廷、社会、京
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指南 内容简介 全书叙述了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中现代化的道路勘测与信息采集、公路信息库、道路路线CAD以及路基、路面、涵洞、挡土墙等计算...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英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曾长期任教于牛津大学,现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自1960年代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涉及文学理...
我们总是在遗忘,却又害怕被遗忘;十二个故事,十二种人生的可能,一部城市漂泊者的心灵歌集。如果有一天,你想听关于我喜欢一个人的故事,那或许会让你有些失望。不是因为...
罗杰·泽拉兹尼杰,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大师,20世纪60年代科幻“新浪潮”运动的旗手之一。1937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6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