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隐诗社研究

惊隐诗社研究

作者:周于飞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2021年10月

ISBN:9787300299778

所属分类:网络科技

书刊介绍

《惊隐诗社研究》内容简介

明清交替之际,是文人结社活动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曾经涌现过许许多多的社团。清朝初年以江苏吴江为中心,由苏南浙北一批遗民所组成的“惊隐诗社”,是当时重要的社团之一。对“惊隐诗社”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明清文人结社史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个案,也可以拓展清代诗歌研究的维度。本书主要探究了“惊隐诗社”的发展历程,考察其众多成员的生平事迹,并对诗社的文学创作、理论主张以及学术成就等做出分析和判断,最终从文人结社和文学史的双重角度出发给予其一个恰当的定位。
周于飞,女,1984年生,湖南衡阳人。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供职于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方向为清代诗歌。

作品目录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一、“惊隐诗社”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研究思路、结构及意义
第一章:“惊隐诗社”的历程
第一节
“惊隐诗社”的形成
一、“惊隐诗社”形成的背景
二、“惊隐诗社”形成的概况
第二节
“惊隐诗社”的活动
一、“惊隐诗社”的集会
二、“惊隐诗社”的学术活动
三、“惊隐诗社”的政治活动
第三节
“惊隐诗社”的消亡
一、“惊隐诗社”消亡的原因
二、“惊隐诗社”消亡后成员的去向
第二章:“惊隐诗社”的成员
第一节
“惊隐诗社”成员的认定过程
一、潘柽章等《松陵文献》
二、乾隆《震泽县志》
三、杨凤苞《书南山草堂遗集后》
四、陈去病《惊隐社中人姓氏录》
五、谢国桢《顾炎武与惊隐诗社》
六、其他
第二节
“惊隐诗社”成员的生平事迹
一、叶继武父子二人
二、吴宗潜兄弟子侄七人
三、吴江另十九人
四、长洲四人
五、昆山二人
六、无锡一人
七、湖州三人
八、嘉兴七人
九、杭州一人
十、籍贯不明四人
第三节
“惊隐诗社”成员的内部关系
一、宗族与师生
二、同乡与邻省
第四节
“惊隐诗社”成员的外部交往
一、与遗民志士的交往
二、与贰臣人物的交往
三、与仕清官员的交往
第三章:“惊隐诗社”的诗歌
第一节
“惊隐诗社”的诗歌创作
一、内容与主题
二、风格与艺术
第二节
“惊隐诗社”的诗歌理论
一、论性情
二、论穷与工的关系
三、论学古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章:“惊隐诗社”的代表人物
第一节
归庄与顾炎武
一、交游情况
二、异同比较
三、后世影响
第二节
陈济生及其《天启崇祯两朝遗诗》
一、《天启崇祯两朝遗诗》的编纂动机
二、《天启崇祯两朝遗诗》的史料价值
三、《天启崇祯两朝遗诗》与钱谦益《列朝诗集》
第三节
吴炎与潘柽章:一、吴炎、潘柽章与《明史记》
二、吴炎《吴赤溟先生文集》
三、潘柽章《观复草庐剩稿》
四、吴炎、潘柽章《今乐府》
第五章:“惊隐诗社”的地位与多重影响
第一节
“惊隐诗社”与明清文人结社
一、“惊隐诗社”与复社
二、“惊隐诗社”与清初其他遗民社团
三、“惊隐诗社”与南社
第二节
“惊隐诗社”的多重影响
一、“惊隐诗社”的文学影响
二、“惊隐诗社”的艺术影响
三、“惊隐诗社”的学术影响
附录一
“惊隐诗社”成员简表
附录二
“惊隐诗社”成员生平活动年表
附录三
“惊隐诗社”成员作品辑考
一、程棅佚诗二题
二、戴笠(曼公)佚文一题
三、戴笠(耘野)佚诗八题
四、范风仁佚诗一题
五、顾樵佚诗二十二题
六、顾有孝佚诗九题
七、归庄集外诗二题
八、金瓯佚诗一题
九、钮明儒佚诗一题
十、钮棨佚诗九题
十一、潘柽章集外诗三题
十二、沈嘉楠佚诗一题
十三、沈永馨佚诗三十一题
十四、沈祖孝佚诗七十二题
十五、施諲佚诗四题
十六、王礽佚诗一题
十七、王锡阐集外诗一题
十八、吴寀佚诗五题
十九、吴珂佚诗十二题
二十、吴南杓佚诗九题
二十一、吴炎佚诗五题
二十二、吴在瑜佚诗一题
二十三、吴宗汉佚诗二十九题
二十四、吴宗泌佚诗十九题
二十五、吴宗沛佚诗一题
二十六、吴宗潜佚诗七题
二十七、颜俊彦佚诗二题
二十八、叶敷夏佚诗二题
二十九、叶继武佚诗二题
三十、叶世侗佚作十题
三十一、钟嵚立佚诗二题
三十二、周灿集外诗一题
三十三、周抚辰佚诗五题
三十四、朱鹤龄集外诗三题
三十五、朱临佚诗一题
三十六、朱明德佚诗一题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今著作
二、学位论文
三、期刊论文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