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神话传说及佛教化时代、封建统治时期的朱子学之一、国学者的“日本精神”哲学、明治时期的唯物主义与夫神论、日本型资产阶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论争和成长等内容。
纪念学界老前辈,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宗教学家朱谦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是我们学术界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我有幸在朱先生生前能不断得到他的教诲,从我一开始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天起,就由他直接指导、带领入门,及又共事十余年,缅怀良师益友,心情格外激动!朱先生出生在19世纪末,历经中国现代史上三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大半生在旧社会度过,生活道路坎坷不平。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发展历程反映了一个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重压下爱国知识分子探寻真理和追求自由与光明所走过的道路。他的一生奋发努力,自强不息,总是对自己走过的道路不断进行总结,不断前进,跟上时代发展的道路发展。他一生辛勤耕耘,孜孜不倦,用他的全部才智,为文化学术事业作贡献。朱谦之先生有百科全书式学者之称,其究活动广泛,涉猎历史、哲学、宗教、文学、音乐、戏剧、政治、经济、考古和中外交通文化关系等各个领域,著作等身,其中专著40余部,译著2部,重要论文百余篇,许多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新意不绝,建树颇丰,在国内外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与朱先生相处过的人对朱先生总会留下这样的印象:他双眼炯炯有神,才思敏捷,学识渊博,真诚坦直,为人宽厚,情纯心善。我们今天纪念他,不仅崇敬他的学术贡献,也要学习他的治学精神和做人的品格。首先,他始终抱有爱国赤子之心,勇于追求真理,紧跟时代步伐。朱先生出身于喉医世家,母亲颇通诗书,但双亲早逝,生活清贫。自幼胸怀大志,发愤读书,追求真理,报国心切。中学时就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并不满教会学校的教学体制。中学毕业后投考当时蔡元培任校长,取“兼容并包”方针、学术思想比较自由的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时,满怀革命激情,积极参加示威集会,并写文章抨击时政,提出改革社会的主张。1920年“五一”节,他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上发文,在我国首次提出“劳动人民神圣”等口号。10月,与北大学生在城内散发传单,当听到有三位同学被捕后,他决计以自己承担责任的办法换回被捕者,遂入狱历百日。在狱中与审讯官唇枪舌剑,坚持抗暴,后经各方援救出狱。嗣后著书《革命哲学》以明志,从“革命的真义”谈起直到“宇宙革命宣言”,反映了他反对旧制度、追求民主与自由、要求革命的强烈愿望。但在小资产阶级世界观驱使下,又走向极端,转向当时在青年学生中流行的虚无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要求否定一切,打破偶像,扫除迷信,废除任何制度。此路不通,在碰壁与失望之际,他又想在宗教中进行革命,而且还想“组织一种宗教新村”,不久,发现僧门的虚伪和袈裟下苟且偷安的空虚与他这样一个奋发而要有所作为的青年格格不入,随后与佛门决裂。在探索真理的征途上,从“虚无”境界又转回现实中来,在周易哲学的影响下,提倡人生浑一的“真情之流”的“唯情哲学”。在过一段“飘零身世任轻帆”、浪游无定的生活后,处境困苦,又使他的思想从虚无到唯情,从唯情转向尘治之途。抗日战争爆发后,目睹日寇大军入侵中国,他痛心疾首,认为民族之不能复兴,乃由于文化之不能振兴,欲救中国,须从文化建设着手,于是在中大任教期间,大力提倡“南方文化运动”和“现代史学运动”,组织研究会,自费出版有关刊物,敦促校方改革教务,提高教学质量,活跃学术空气。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他不仅探索本国文化的价值,努力使史学研究与当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研究工作从考证、考古转到对抗战史料和社会经济的研究上来,提出为抗战建国的需要,应开辟历史研究的新途径,加强科学史的研究。二次大战后期,在科学飞速发展、德日法西斯战败的时代背景下,他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进行了研究,深受启迪,这促使他的世界观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解放前夕,他暗中读了不少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著作,从对旧哲学的批判中学会新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面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他以蔑视和不合作的态度表示反抗。蒋介石到广东巡行时曾邀请包括朱谦之先生在内的数位中大教授谈话,他不予理会,拒绝赴会。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朱先生深为自己终究找到了人生道路的归宿而感到欢欣鼓舞,他以满腔热情投身到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去,认真钻研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组织发起学习会,开出新的课程,并发表了《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辩证认识论新发展》等论文。1952年后,他调入北大哲学系任教,先在中国哲学史教研室,1960年主持东方哲学史教研组工作,1964年后至宗教所任研究员。晚年壮心不已,著书立说,笔耕不辍,直至1970年11月突患脑溢血卧床不起,两年后终因不治而逝世。追忆朱先生一生的业绩,可贵之处在于他追求真理,矢志不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不断总结中,勇于解剖自己,不断修正人生坐标。正如他在“七十自述”中所言:“自我批评须及早,煌煌真理有依归。”一位有成就的老知识分子,在晚年还能冷静而谦虚地总结自己,不停步地前进,真是难能可贵。重来但愿成霖雨,世世生生更益人——纪念朱谦之诞辰一百周戴康生重来但愿成霖雨,世世生生更益人——纪念朱谦之诞辰一百周年
朱谦之(1899—1972年),字情牵,福建福州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生于世代业医家庭,幼时父母双亡,由姑母抚养成人。民国初,入省立第一中学学习,熟读经史,曾自编《中国上古史》,并发表《英雄祟拜论》等小册子,因而知名于乡里。17岁中学毕业,以全省第一名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朱谚之到京后,改入北京大学法预科学习,凡二年,又转入北大哲学系攻读,直至毕业。当时北京大学由蔡元培主持,学术气氛比较自由,朱谦之深受熏陶。他思想活跃,关心国家前途,勤奋学习.打下深厚功底。他听名师授课外,饱读中外哲学文化书籍,以至当时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担心馆内的杜科书籍会被朱谦之椟完。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时曾说到:’我常常和一个北大学生,名叫朱谦之的,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可能性。’朱在法预料的发表《周秦诸子学统述》、 《太极新图说》等。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朱谦之满怀搬情参加北京学生的游行示威,并参加当时重要影响的《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和宣传无政府思想的《奋斗》杂志的编辑工作。他撰文抨击时弊,提出种种改革社会和教育的主张。他认为,读书为求学问,不想要文凭,连毕业考试都不参加。他在北大第一次贴出大字报,要求废除考试制度等。1920年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劳动节时,朱谦之在〈京大学学生周刊》上发表〈劳动节的祝辞》,首次提出“劳动人民神圣口号,主张“一切收回社会公有”,“劳动者要直接管理工场。”1920年U月。朱谦之因散发革命传单遭军阀当局逮捕,入狱百余日,后经北京学生集会营救和全国各地声援才获释。出狱后,著有《革命哲学》 (创造社丛书之二)一书,充满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青年人理想。他的理想在现实中多次碰壁后,设想通过改造人心的途径改造社会,因而求助于佛教。1921年朱谦之离京南下,至杭州兜串寺从太虚大师出家;以后又去南京支那内学院,向著名名佛学家欧阳竟天求教。经过出家体验后,他认为僧伽佛门不能实现自己的凤愿,遂发表《反教》诗,宣布与佛门断绝关系。以后他往返于京、沪、杭各地,遁迹于江湖之间,过着“飘零身世托轻飘,浪漫生涯亦自豪”的生活。此时他发表了《无元哲学》和《周易哲学》等,抛弃过去虚无主义思想,宣称宇宙人生都是浑—的真情之流,真生命在人世间即可实现。1934年,朱谦之应厦门大学之邀.出任教职。他在厦大撰写了《音乐的文学小史》,后扩充为《中国音乐文学史》,获祖国内外好评;此书出版后,日本中村嗣次把它译成日文(198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印此书)。1925年,朱谦之辞去厦大教职,隐居于西湖葛岭山下:门对宋代诗人林甫(和靖)故居,潜心著书立说。他发表了著名的《历史哲学》;撰写了《大同共产主义》、 《国民革命与世界大同》、 《到大同之路》等等,以托古改制方式,宣扬儒教乌托邦式的政治和社会理想,寄希望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左派身上。他赴广州,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又从事工农革命运动,多次发表讲演,号召“农工大联合”,倡导革命。1928年,朱回杭州不久,妻子杨没累病逝,对他打击沉重,再赴广州、上海,与胡也頻、丁玲、沈从文等谈诗论赋,寄情笔墨.1929年.朱谦之获中央研究院资助赴日本进修两年,潜心于历史哲学的研究。在日本,他首次接触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难物主义,他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学说加以研究。1931年归国后任暨南大学教授。他在暨大主编《历史哲学》丛书,并为丛书撰写了《黑格尔主义与孔德主义》、(历史哲学大纲》等文。1932年起至广州解放止.朱谦之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历史系主任、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主任、历史学部主任等职。这一时期是其学术生涯的高峰期,撰写了大量著作,重要的有: 《历史哲学大纲》、 《文化哲学》、《孔德的历史哲学》、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 《扶桑国考证》、 《太平天国革命文化史》等等。1935年,他与学生何绛云结婚。抗日时期,他历尽艰险.始终勤于职守。为适应抗战需要,他大力提倡“南方文化运动”和‘现代文学运动’;自己出资筹办《现代史学》,推动历史研究中的“考今”工作。1949年l0月广州解放。他在中山大学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和教学活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他回到母校北大哲学系任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1952年至1964年,他先后完成《辩证唯物论与历史难物论教学大纲)、《中国哲学史简编》、《中国哲学史史科学》、《老子哲学》、 《老于校释》、《李贺》、《中国哲郸于欧洲之影响》、《中国古代乐律对于希腊之影响》、《王充著作考》、《新辑本职确镶>》等一大批专著以及论文数十篇。1958年后.转入东方哲学的研究,培养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此后陆续发表《日本哲学史》、《日本的朱子学》、《日本古学及阳明学》、 《新编朱舜水集》、日本哲学史资料选编(古代和德川之部)》等著作,另外.还发表了《空海与汉文学》等重要论文多用。1964—1970年,朱谦之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所研究员,致力于宗教学研究,这时他已得重病,卧床不起,但仍奋力完成《中国景教》一书,并翻译了《中国掸学思想史》和《韩国禅教史》等。1972年,他突发脑溢血症逝世,享年73岁。宋谦之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专著42部,译著2部,论文100余篇。他的论著涉及历史、哲学、文学、音乐、戏剧、考古、宗教、政治、经济、中外文化关系等各个领域,有些研究领域在我国还是开创性的(如日本哲学、中西哲学交流、文化社会学等),因此,人们称赞他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考。著名学者王亚南曾称誊:“朱先生时代感非常强烈,而且搜集之富,钻研之精,涉猎之广,读其书,知其生平考,均交口称道。”朱谦之读书极其认真,钻研极其刻苦,治学十分谨严。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善于用脑和用手,读书时常用朱笔勾画圈点、摘录。在着手写一著作时,必先列出阅读和参考书目,如在写作《日本哲学史》时所列书目竞达30多个印张;在《中国哲学对于欧洲之影响)一书的“中国哲学与法国革命”一章中竟有190处引文和注释。可见其用力之勤!他所写《老于校释〉序言,辞藻之华丽,章句之对仗,用典之贴切,虽词章学家犹不能过也。朱谦之在学术上的造诣学术界早有定评。他在中国哲学史、中外关系史和东方哲学三个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贡献最大。对中国哲学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系统知识.对先秦诸子和近代启蒙思想家有深入的研究。他对中国哲学史的系统认识慨括在他所著《中国哲学史简编》 (合订稿本6册,约200万字)和《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通论三部9册)中。他是治中围哲学史中最早注意少数民族的哲学宝藏之一:他也重视中国哲学在汉文字圈中的传播和西方的影响。他在1918年就发表《周秦诺子学统述》,这是最早用新观点整理的我国早期哲学史,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他对孔子、老于和庄子等部有专门的著作。《老于校释》在各种版本中招集资料员丰,因之在莫斯科召开的世界汉学家会议上被一致推荐为最佳研究,给予荣誉奖赏:他的《李贽》一书在国内学术界也获得好评。朱谦之在历史研究特别是在中外关系史研究中作出特殊贡献,取得国标性荣誉。郭沫若曾说朱谦之和向达教授是我国治中外交通史方面最杰出的学者。他的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对于欧洲之影响》、《中国古代乐律对希腊之影响》、《扶桑国考》、《哥伦布前一千年中国僧人发现美洲考》、《中国景教》等。1958年以后,朱谦之转入对东方哲学的研究和教学,他带领一批青年研究人员和朝鲜、捷克的研究生,先后发表了《日本哲学史》、 《日本的朱子学》、 《日本古学阳明学》、《日本哲学史资科选》 (古代之部和德川之部)。另外,还协助朝鲜留学生完成《朝鲜哲学史》中“程朱理学对朝鲜的影响”、翻译《朝鲜禅学恩想史》等。在上述研究中,他发掘了不少在日本、朝鲜已经散失但仍在我国保存的珍贵文献和资料。他的开拓性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前苏联和日本都曾提出要与我国合编日本哲学史资料,越南科学院要派人向朱谦之学习,希望协助他们完成《越南哲学史》等。他的研究成果是突出的,为我国东方哲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刺猬的正义 本书特色 古希腊人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知道一件*重要的事。罗纳德•德沃金在他的集大成之作中主张,价值就是一件*重要的事,不论它表现为...
中有理想才能成为美学的这第三个领域的内容,因为这里正是世界观整体中的美的理念本身化成对象,所以艺术作品现在还不应理解为本
历史思维对科学思维的解蔽 内容简介 科学思维表明了传统存在论哲学与科学的内在一致性,即设定性。这种设定性或假定性自身就造成了遮蔽。历史思维则代表了生存论哲学向历...
传奇是深为世人喜爱的一种小说体,它始自唐代裴鉶所撰短篇小说集《传奇》,多以神怪、剑侠、爱情为题材,是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
《心经禅解》内容简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的总纲,也是佛法的总纲。
李泽厚美学概论 内容简介 《李泽厚美术概论》是在1990年、2006年的两次讲座基础上进行学术性提升后的结果,概说了李泽厚美学富有原创性与体系性的品格,更说明了...
讀古書若不明古人著作體例,難免有似是而非之論。本書為作者三十年代在北京各大學講授校讀古籍時所寫的講義,一名《古書校讀法》
福地萨迦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具德萨迦派持教鄂、宗、擦三大支派的观点概述正士喜言》及《雪域藏地金刚座具德萨迦寺》两部分,是本人为了方便刚接触萨迦派及萨迦寺的研究...
传习录校释 本书特色 《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传习录》是...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人物 本书特色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人物》探讨了一系列近代中国人物如马应彪、林联辉、梁廷枏、郑观应、洪仁玕、孙中山、杨衢云、容闳、林则徐、王韬等与...
时空中的莲花-(全二册) 本书特色 ★《时空中的莲花》(上下册)是民初著名文学家夏丏尊根据日译本《南传小部经典》于1944年重译的《佛陀本生故事集》。主要介绍佛...
禅这东西 本书特色 禅是什么,是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之间的会意,是达摩九年面壁的苦修,是慧能壁上题诗的明了,是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灯灯续焰,是幡动风动心动间的...
嫉妒的制陶女 内容简介 《嫉妒的制陶女》可以说是《神话学》一脉相承的续篇。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印第安人各个族群关于陶器、夜鹰、树懒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
美.以及美的反思 本书特色 康德美学是西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的一个顶峰,一个制高点,也可以说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美学史和文艺学的人必经的一个炼狱。康德美学萌生、发展...
大学.论语-中华国学传世浩典-最新彩图版 内容简介 《大学》即『大人之学,君子之学』,由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曾参继承和传播了孔子的思想,对儒家文化起了承上启下的...
大家国学-王国维卷 本书特色 《大家国学王国维卷》介绍了:“国学”和“国学热”,现在已经成为媒体习见的热门名词。上海的《学术月刊》与《文汇读书周报》,曾将国学评...
本书依据近年出版的《哥德尔文集》和已公布的哥德尔的部分手稿,参照西方哥德尔研究的最新文献,通过透视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哥德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 内容简介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部西...
佛学研究十八篇 本书特色 《佛学研究十八篇》:佛法初入中国,相传起于东汉明帝时。正史中纪载较详细,为《魏书·释老志》。其文如下:汉武……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器还...
庄子的享受-王蒙解《庄子.内篇》 本书特色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庄子》一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书。它是哲学,当然;是散文,是神话,是寓言,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