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作者:[美] 洛莉·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

出版社:上海文化

出版年:2021年6月

评分:9.4

ISBN:9787553522838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洛莉·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1966年出生于洛杉矶,美国作家、资深心理治疗师。她为《大西洋月刊》撰写的“亲爱的治疗师”专栏备受读者欢迎,她的TED演讲是2019年播放率最高的十大演讲之一。她经常作为心理健康话题的专家,出现在《今日秀》《早安美国》等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凭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书,她已成为《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出版人周刊》等媒体热推的畅销书作家。
译者:张含笑,资深广告人,自由撰稿人、专业译者。

作品目录

作者的话
序:当痛苦可以被言说
第一部分
1、到处是蠢货
2、世事难两全
3、每次走一步
4、聪明的那个,还是好看的那个
5、练瑜伽不如躺着
6、寻找温德尔
7、觉知的起点
8、罗西
9、我们的自拍照
10、此刻就是未来
11、告别好莱坞
12、欢迎来到荷兰
13、孩子应对悲伤的方式
14、解剖课
15、不要蛋黄酱
16、完美之选
17、没有记忆也没有期望
第二部分
18、治疗师的聚会
19、当我们做梦
20、第一次忏悔
21、戴着保险套做心理治疗
22、牢笼
23、乔氏超市
24、做一个了结
25、快递小哥
26、不期而遇
27、温德尔的母亲
28、上瘾
29、盖比是谁
30、钟上的时间
第三部分
31、徘徊的子宫
32、紧急治疗
33、因果报应
34、就由它去吧
35、二选一
36、渴求的速度
37、终极问题
38、乐高乐园
39、人类如何作出改变
40、父亲们
41、完满还是绝望
42、我的“聂萨玛”
43、垂死之人的言语禁忌
44、来自男友的邮件
45、温德尔的胡子
第四部分
46、蜜蜂
47、肯尼亚
48、心理免疫系统
49、是业务咨询还是心理治疗
50、葬礼狂人
51、亲爱的麦伦
52、母亲们
53、拥抱
54、别搞砸了
55、这是我的派对,想哭你就哭出来
56、幸福就在有时
57、星期三的温德尔
58、对话中的暂停
鸣谢

热门书摘

你没法逃避痛苦,只能承认。

没有什么比从痛苦中解脱更令人向往了,也没有什么比丢开依赖更让人害怕了。

完美是幸福的敌人

我发现只要人们一感到孤单就会拿起一个设备来逃避这种感受。这通常发生在两件事中间的空档里,比如在结束一次心理治疗的时候、等红灯的时候、在收银台等待结账的时候、坐电梯的时候。人们长期处于受干扰的状态下,似乎丧失了和别人相处的能力,也丧失了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人们会想尽办法,各种荒谬的办法,来避免面对自己的灵魂。”但他还说过:“只有直面灵魂的人,才会觉醒。”

拯救我们的不再是任何道理或技巧,只有直面的勇气。

治疗的关键在于治疗性的举动,而不在于治疗性的言语。

没有什么比从痛苦中解脱更令人向往了,也没有什么比丢开依赖更让人害怕了。——詹姆斯·鲍德温

无所失则不得变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如果你每天赖以维持生活的唯一动力只是能在晚餐后打开电视,那你很可能就是抑郁了。

我意识到,其实我还有大把的时间。

有时我们就是自己的绊脚石。如果我们能把“自己”从前行的路上挪开,奇迹便会发生。

有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大喊一声:“操!”

人们长期处于受干扰的状态下,似乎丧失了和别人相处的能力,也丧失了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还有那通未接来电,原来是别人打错了。

诚实总是困难的,尤其在自己特别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们改变不了问题,但我们可以改变对问题的态度。

去做一件事,再让这件事驱使你去做另一件事,用一个良性循环来替代一个恶性循环。大多数巨大的转变都是靠我们用数百个微不足道、甚至难以察觉的一小步累积而来的。

我以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应对无聊,直到多年之后我才发现,我只是解决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痛和痛苦是有区别的。”温德尔说,“你会感觉到痛,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到痛的时候,但你不必让自己那么痛苦。感到痛不是出于你的选择,但你选择了让自己痛苦。”

我们最抵触的往往是我们最需要看到的东西。

“你必须不断作出决定,是逃避疼痛,还是忍受着疼痛作出改变。”

他选择亲自上阵。

然后我就会质疑自己一路走来,在不同的人生岔路口做过的每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我确信自己如今的处境都是因为我做了人生中最错误的决定才造成的。

愤怒是大多数人最容易进入的情绪,因为它是指向外在的,愤怒地责怪别人能让你感到痛快又义正词严。但宣泄出来的情绪往往只是冰山的一角,如果你透过表层去看,就能瞥见表象下积聚着更多情绪,那些你没意识到的或是不想表达出来的情绪:恐惧、无助、嫉妒、孤独、不安。如果你能包容这些更深层的情绪,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去理解它们,倾听它们的诉求,你将能更有效地管理你的愤怒,那你也就不会总是怒气冲冲的了。

追随你的嫉妒心,它会告诉你你想要什么。

现在我办公室里的书架就是山姆做的。

互联网可以是安慰剂,也可以是毒品。作为安慰剂,它可以帮你屏蔽一些痛苦;但同时上网也会带来上瘾的痛苦。当网络毒品失去效力的时候,你不会感觉更好,只会更糟。

大多数人所谓的“型”是一种被吸引的感觉:可能是吸引他们的一种外貌的类型,也可能是一种性格的类型。但在这种类型背后隐藏的是一种熟悉感。如果父母是易怒的人,那自己往往最终也会选择易怒的伴侣;父母有酗酒的问题的人常常会被爱喝酒的另一半吸引;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孤僻或挑剔,那他很可能也会跟孤僻或挑剔的对象结婚。这些都并非巧合。

这四个终极问题是: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

我们生命中经历过的各种关系都不会真正结束——哪怕你永远都不会再见到对方。每一个你亲近过的人都会活在你的内心深处。过去的爱人、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不论他们是活着还是死了(不论这“死”是象征意义还是字面上的意思)——有意或无意间,他们都会唤起一些记忆,而且你常常能从他们身上看出自己是如何与自己和别人相处的。有时你会在心里和他们交谈,有时他们会在梦里和你交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