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催化原理

现代催化原理

作者:吴越杨向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05-01

评分:5分

ISBN:7030145801

所属分类:自然科学

书刊介绍

现代催化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在平衡态热力学的基础上,总结了催化作用中的一些普适性规律和动力学研究进展的特点,并以众所周知的卜H和R_E催化作用机理为例,演绎并给出了各自的表面动态学理论表达式。
根据反应物种(原料、产物、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分子内部各种模式能量的变化,揭示了吸附和催化基元步骤以及反应物种和催化剂之间能量交换过程的特点;介绍了表面激发物种的弛豫、减活和寿命等现代概念和实验数据。
根据非平衡态热力学原理,确认催化过程中某些步骤热力学上的非平衡性,是产生诸如催化剂再构、速率振荡和共轭以及化学能的增强等一系列耗散结构的原因。以此为契机,探讨了在非平衡态热力学基础上建立新催化理论的可能途径。
本书可供吸附和催化领域以及从事表面现象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的教师、研究生和其他高年级学生参考。

现代催化原理 本书特色

本书在平衡态热力学的基础上,总结了催化作用中的一些普适性规律和动力学研究进展的特点,并以众所周知的L-H和R-E催化作用机理为例,演绎并给出了各自的表面动态学理论表达式,可供吸附和催化领域以及从事表面现象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的教师、研究生和其他高年级学生参考。

现代催化原理 目录

前言**章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研究催化**节一些有显示度的例子一、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二、金属催化三、氧化物催化剂四、仿生催化第二节以平衡态热力学为基础的催化中的普适性规律一、催化剂不能影响一个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只能改变到达平衡的速率(Ostwald定义)二、可逆催化反应的总速率由正、反方向的反应速率的差所决定,同时随反应混合物远离其热力学平衡程度而增大(Horiuti关系)三、线性自由能关系(Sabatier规则)四、催化中的吸附作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参考文献第二章表面反应动力学和动态学**节从动力学研究到动态学研究一、宏观反应动力学二、微观反应动力学(分子反应动态学)三、表面分子反应动态学第二节动力学模型的公式化一、反应网络的选择二、速率常数的估算第三节表面反应动态学一、引言二、直接的和俘获传输的表面反应三、表面反应速率的过渡态理论四、俘获传输的表面反应五、提要第四节表面反应能量学参考文献第三章研究方法**节反应机理的动态研究方法一、束法二、激光方法三、研究激发分子减活的射流法第二节表面结构的原位表征方法一、无空间分辨技术二、空间分辨技术三、原子尺度的实验四、微观结构第三节原位瞬(过渡)态催化研究一、引言二、原位瞬态实验方法参考文献第四章反应分子的活化:分子束和表面的相互作用**节分子束和吸附分子的散射动态学一、单一能量的原子束二、单一能量分子束,平动能量(T/'u变换)的变化三、转动能(RV交换)的变化四、振动激发(VV交换)的变化第二节能量不同的分子束和表面相互作用的动态学一、平动能(TU交换)的影响二、转动能(R-u交换)的影响三、振动能(VV交换)的影响第三节表面上化学和催化反应的激发一、分子束向表面传能以激发反应二、选择激发第四节催化反应产物中的能量分布一、原子的催化再结合二、催化氧化三、其他催化反应参考文献第五章化学能的增强作用**节实现化学能增强的条件一、增强作用的基本定义和机理二、增强作用的发生三、增强效率的数值评估第二节催化中的链反应机理和化学能的增强作用参考文献第六章激发分子的多相减活**节振动激发分子的多相减活一、研究方法二、金属表面上的减活三、半导体表面上的减活四、氯化钠(NaCl)和聚四氟乙烯表面上的减活五、C02分子晶体上的减活第二节电子激发物种的多相减活一、氩。R.z在石英上的减活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