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拙著分别收入了以下各部分:**本收入《台下人语》和《台下人新语》;第二本收入《菊坛知见录》、《津门乱弹录》、《看戏知见录》、《看戏琐谈》及《戏迷闲话》等。其中《台下人语》已是第三次重印,其它内容也都是第二回了。这些文字,都曾收入《吴小如戏曲文录》。我并不想一味“炒冷饭”,只是它们侥幸还有读者。出于“上帝”们的要求,又承天津古籍出版社厚爱,这才鼓起勇气让它们再次与读者见面。盖《台下人语》初印本距今已超过二十年;就连《戏曲文录》问世至今,也有十年了。这本拙著,在欧洲、北美、日本和东南亚诸国,都有读者;其中有侨胞,也有国际友人。有的外国朋友还征求过我的意见,把书中某些文章译成外文。这虽近于“不虞之誉”,但也足以说明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还不是空谈泛论,不属于泡沫或垃圾。而至今还时有读者向我索书,并询问何处可以购买。我因原书早已售缺,愧无以应,这才考虑到化整为零,把它们分成两册,重新付梓。这既可以使出版社不致亏本太多;而读者也无妨各取所需,减少点经济负担;我本人对读者庶几也略减愧疚。这实是由衷之言,绝非虚晃一枪的客套话。
这里须郑重说明并有必要向业内人士提醒的是,在《戏曲文录》出版以来的十年中,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我的信息,获悉拙著的读者青年人占相当大的比重。有的青年戏迷还展转给我写信,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我收到过自黑龙江的黑河、四川的雅安和新疆的乌鲁木齐等远方读者写来的信,年龄*小的有正在求学的初、高中在校生;而戏迷中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则为数更多。除通信外,有的青年人还同我结为忘年交。这些读者,不论年龄大小,他们都有一个共识,即都不爱看那种以获奖为目的的所谓“新编历史剧”。不少青年人认为这种新编的戏只是一种奢侈浪费的“形象工程”或“政绩象征”,国家付出巨额投资,换来的只是昙花一现。从艺术角度看,有些根本不是京戏,不是昆曲。即使有的戏(如《大唐贵妃》)保留了若干段传统唱腔、却与整个剧本、剧情乃至舞台氛围完全格格不入。有些不伦不类的清装戏(如《宰相刘罗锅》,)明明是靠噱头骗取票房价值的闹剧,却被戴上了“精品”的桂冠。因为这些青年观众更爱看长期脍炙人口的传统老戏。由于多数青年人进剧场的机会少(有的身在边远地区,有的苦于没有钱买票看戏),这就使他们尽量通过传媒包括从网上聆听自上个世纪初至六十年代前的名家老唱片。有的青年人居然能接受谭鑫培,而更多的年轻戏迷则非常喜欢余叔岩、孟小冬、马连良和杨宝森以及四大名旦。上述这些信息和观点,都是我从四面八方的读者来信中得知的,我可以指名道姓一一说明其来历,绝非空穴来风。当他们自己的这种业余爱好和审美观点与当前传媒索宣传的带有倾向性的艺术见解相枘凿而发出矛盾时,无意中读到了拙著,于是他们乃想方设法同我取得联系,希望从我这里得到印证和支持,证明他们所抉择的艺术对象和审美趋向是正确的,是可信并可靠的。从这些无可置疑的来信和访谈中,我自然而然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多少年来那些甚嚣尘上的对京剧强调改革创新的议论,说什么青年人不爱看京戏,看不懂京戏,京戏必须改得合乎时尚潮流(实际上正是让京戏尽量不像京戏)才能吸引下一代观众等等,并非全部事实真相。有些很可能就是一些根本不懂京戏(乃至根本不懂我国古典传统艺术)或对古典艺术持虚无主义态度的人只图为己所用而片面夸大了这方面的现象,甚至不排斥其中还有主观臆测乃至向壁虚构的成分。这些似是而非的论非的论调,实际上产生了多方面的误导:既误导了演艺界,更误导了文化艺术方面的某些决策人。这*后一种误导负面影响至钜,甚至连我们党的高层领导同志提出的“当前对京剧应以抢救、继承为主”的指示也未能认真得到贯彻执行。如此年复一年,*终的恶果乃是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走了一段很长的弯路(实际上目前还在向弯路上不停地走着),而且不免误入歧途,从而走向绝境。正是处于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我写的几本旧书才引起不少青年朋友的强烈共鸣。一位北大化学系的博士生曾当面对我说:“先生二十多年前即已说过的话和写过的文章,为什么有人就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到今天还在误导观众呢?”而我却有自知之明,那些积极主张“创新”和一心想让我们的古典传统文化艺术同国际接轨的“先进人物”,岂但对我说的话、写的文章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实际上是根本听不进去、看着有反感。几年前我还接到过匿名信,大肆诅咒我和朱家溍先生(伤心的是,朱老病逝已逾周年,再也无法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伸张正义了)是顽固保守分子,认为京剧“改革创新”的步伐之所以迈得不大、走得不远,就是我们几个老顽固在拖后腿。然而事实证明,只要你真正走出去面向基层观众,了解一下青年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看法,就会发现究竟是谁在制造泡沫文化,谁在加强使文化艺术阵地沙漠化,则是非不辩自明。恐怕这也是我此次决定“炒冷饭”,重印拙著的原因之一吧。是为序。
2004年10月在北京写讫。
《你比自己想象的伟大》内容简介:《你比自己想象的伟大》是成功学大师奥里森·马登鼓励青年人的经典励志之作,由国学大师林语堂鼎
《宿醉:关于醉酒后第二天和寻求宿醉解药的故事》内容简介:###来自作者的剧透### 这本书花了近十年时间才写成。不过在写这条说明时
《区块链与新经济:数字货币2.0时代》内容简介:本书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系统阐述区块链技术的入门级系统教程,从数字货币1.0到数字
《中美相遇》内容简介:1784年,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派出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帆船,满载对财富的渴望和对东方文明的幻想,前往
《经济学就这么有趣》内容简介:·世界公认经济学入门教材《经济学原理》(曼昆版)译者、知名经济学家梁小民作品。·研究经济学的
吉狄马加的诗歌与世界-(上下册) 本书特色 汇聚了当今世界众多诗人的声音,数十位杰出诗人、思想者、批评家以他们充满差异而又互补的视角诠释了吉狄马加的诗歌与世界。...
美国后现代主义名作--1940年后美国诗歌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大量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囊括了黑山派,纽约派,新超现实主义,自由派,垮掉派诗人及重要的独立诗人,...
风行水上 本书特色 《风行水上》记录了作者“我为书狂”和对世道人心独到观察、描摹的心路历程,既有“我观”,也有“观我”。由朱卫国著作的这部《风行水上》,或许读来...
《山之四季》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近代桂冠诗人高村光太郎的山居笔记,其中15篇文字记录山中隐居生活。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人与自
校辑民权素诗话廿一种 本书特色《民权素》为民初*名杂志,有“诗话”一栏,总计有21种,但流布的民权素诗话,种类大多不全,每条诗话亦有删削...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旅行尽头的土地 本书特色 玛丽·奥斯汀编著的《旅行尽头的土地》描绘了作者1923年的史诗之旅,她在55岁离开在东海岸的家,穿过美国西南部独...
文学王 内容简介 在世界文学的长廊上,已经悬挂了一系列的伟大文学家的肖像,他们代表着各个时代和各个不同文化区域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准则,创造了属于各自文化的不朽成就...
洪荒演义 本书特色 上古神话《洪荒演义》为章回话本。所述神话故事,始于盘古而迄于夏耕。取材富赡,稽考有据。作者汲古为用,以深厚的古学根底,写出了内涵丰富、充满神...
笠翁对韵(名画.朗读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笠翁对韵》配图朗读版,附有重点注释。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
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 本书特色 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随同第二任丈夫马克斯·马洛温前往中东地区,在当地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于是,阿...
国民党将领10次大起义 内容简介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本文所介绍十次在战场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成为成千上万国民党起义官兵的缩影。他们高举义旗站到人民方面来,...
父后七日 本书特色 一场笑中带泪、悲极生乐的告别仪式, 勾起马英九丧父之痛的温睛之作,粱文道、马家辉、钱文忠,奔泪,推荐,台湾“林荣三文学奖"首奖作品,出版不足...
短篇小说-2017中国年度作品 本书特色 ★老树画画精心绘制封面图,富有收藏价值★青春的时尚年选!深度的大众年选!品质的经典年选!★三年如一日地用心,以品质向时...
大象版副刊文丛半日闲谭/副刊文丛 本书特色 《半日闲谭》收录了董小酷、吴画成、舒翼、贾飞黄、文紫啸五位作者的作品,主要内容涵盖了作者品味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不同...
顿河晨曦(今日俄罗斯漫步) 本书特色 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6年的“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的“俄罗斯中国年”,就是为实现“战略协作,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