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内

置身事内

作者:兰小欢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年:2021年8月

评分:9.4

ISBN:9787208171336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置身事内》内容简介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兰小欢,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副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战略与研究总监。主要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经济,在多个国际一流期刊发表文章,著有经济学科普读物《一转念:用经济学思考》,编译《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

作品目录

前言
从了解现状开始
上篇
微观机制
第一章: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第一节
政府治理的特点
第二节
外部性与规模经济
第三节
复杂信息
第四节
激励相容
第五节
招商引资
结语
扩展阅读
第二章:财税与政府行为
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
第二节
土地财政
第三节
纵向不平衡与横向不平衡
结语
扩展阅读
第三章: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第一节
城投公司与土地金融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
第三节
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
结语
扩展阅读
第四章: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第一节
京东方与政府投资
第二节
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
第三节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结语
扩展阅读
下篇
宏观现象
第五章:城市化与不平衡
第一节
房价与居民债务
第二节
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结语
扩展阅读
第六章:债务与风险
第一节
债务与经济衰退
第二节
债台为何高筑:欧美的教训
第三节
中国的债务与风险
第四节
化解债务风险
结语
扩展阅读
第七章:国内国际失衡
第一节
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第二节
中美贸易冲突
第三节
再平衡与国内大循环
结语
扩展阅读
第八章: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地区间竞争
第二节
政府的发展与转型
第三节
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
结语
扩展阅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热门书摘

所谓权力,实质就是在说不清楚的情况下由谁来拍板决策的问题。

对读者来说,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要化解居民债务风险,除了遏制房价上涨势头以外,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提高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鼓励他们到能提供更多机会和更高收入的地方去工作。让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成为低收入人群谋求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变成人口流动的障碍。

《中国语言地图集》

要避免把舶来的理论化成先入为主的判断——看到现实与理论不符,便直斥现实之非,进而把要了解的现象变成了讥讽的对象——否则就丧失了“同情的理解”的机会。

主权基金

这段故事我上课时经常讲,但很多学生不太理解为何谈判如此艰难:只要中央做了决策,地方不就只有照办的份儿吗?“00后”一代有这种观念,不难理解。一方面,经过分税制改革后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央政府确实要比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更加强势;另一方面,公众所接触的信息和看到的现象,大都已经是博弈后的结果,而缺少社会阅历的学生容易把博弈结果错当成博弈过程。其实即使在今天,中央重大政策出台的背后,也要经过很多轮的征求意见、协商、修改,否则很难落地。成功的政策背后是成功的协商和妥协,而不是机械的命令与执行,所以理解利益冲突,理解协调和解决机制,是理解政策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条条”关系是业务关系,“块块”关系才是领导关系,因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可以决定人事任免。

所以上级虽然名义上有最终决定权,拥有“形式权威”,但由于信息复杂、不易处理,下级实际上自主性很大,拥有“实际权威”。维护两类权威的平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关键。若下级有明显信息优势,且承担主要后果,那就该自主决策。若下级虽有信息优势,但决策后果对上级很重要,上级就可能多干预。但上级干预可能会降低下级的工作积极性,结果不一定对上级更有利。

成功的政策背后是成功的协商和妥协,而不是机械的命令与执行,所以理解利益冲突,理解协调和解决机制,是理解政策的基础。

写这样一本书,若想说清观点,作者有时必须装得成竹在胸一点。想让自己的论述站得稳,便不能甫一下笔就顾虑重重。论述这些问题实非易事,我有时轻描淡写,斩钉截铁,但其实心中始终有所疑虑,也许读者能够体谅。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