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录(2021)

清华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录(2021)

作者:史安斌张耀钟

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年:2021年9月

ISBN:9787302589006

所属分类:网络科技

书刊介绍

《清华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录(2021)》内容简介

“新闻与传播前沿讲座”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面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旨在介绍和展示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实务运作的前沿成果,以帮助学生较为集中地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拓展知识面和认知视野。《清华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录(2021)》以“新时代·新媒体·新使命”为主题,收录了2016-2018年间的演讲记录稿27篇。内容包括:“新闻与责任”“传播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理论与范式”“技术与实务”五个部分。本书适合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学生用作入门读物,同时可作为大众读物,让各界读者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思考。
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双聘教授。北京大学英美文学学士(1992)、硕士(1995)、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2001)。现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教育与文明对话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获教育部21世纪优秀人才(2009)、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万人领军人才(2019)、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贡献专家(2020)等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专著)、《中国媒体走向全球》(英文)、《全球新闻的流动与反向流动》(英文)、《全球传播与新闻教育的未来》(主编)、《人类传播理论》(译著)等,并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2003年以来作为主讲教授参与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培训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外宣干部、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国际新闻记者近万人。他还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GTN)的新闻评论员,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半岛电视台等多家中外媒体上接受采访或发表评论。张耀钟,清华大学新闻传学博士(2021),现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

作品目录

编者介绍
代前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
重构中国特色新闻理论体系
重构中国特色新闻实践模式
重构中国新闻教育体系
开篇
弹在时代绷得最紧的弦上
为谁著书,为谁立说
国际化与国际主义
必由之路
路在脚下
复兴新闻学
新闻与责任
第一讲
自觉担当起打造大国传播的历史使命
第二讲
党性·独立性·人民性:
一个新闻学重要命题的历史考察与理论探析
一、党性和独立性的关系
二、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
三、党性和人民性之争
第三讲
假新闻、算法和民粹主义政治动员
假新闻没有明确的定义
算法改变了新闻决策的过程
“新闻气泡”
公众对不同类型媒体的信任度
社交媒体与民粹主义的政治动员
第四讲
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与公信力
第五讲
从新闻实践中看美国媒体的共性和特性
一、美国媒体的共性
二、美国媒体的特性
传播与社会
第六讲
全球化、新全球化和后全球化:全球传播研究面临的挑战
第七讲
从跨文化传播语境谈“文化中华”
“文化中国”的缘起和范畴
从“文化中国”到“文化中华”
从大一统到多元开放
中心和边缘的辩证关系
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混融
第八讲
施拉姆之镜与中国传播学40年
第九讲
科学传播、健康传播与风险传播
一、科学传播、健康传播与风险传播的异同点
二、科学传播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三、风险传播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四、健康传播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中国与世界
第十讲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变迁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二、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
三、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四、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第十一讲
走进共同富裕的新时代
第十二讲
路遥与陕北文化血脉
一、陕北拥有怎样的历史
二、陕北孕育了怎样的文化形态
三、路遥拥有怎样的陕北文化性格
四、敢于讲好“中国故事”
五、余论
第十三讲
新时代的中国全球文化战略
理论与范式
第十四讲
何为问题,如何研究
一、什么是问题
二、怎样提出研究问题
第十五讲
信息生产方式的改变与新闻传播学研究
群体传播时代是历史的合理延续
产能过剩是群体传播凸显的社会土壤
互联网为群体传播提供了新型“物理空间”
人类信息生产方式的改变
资源配置的新路径
第十六讲
悬浮:流动、期望和社会成长
第十七讲
构建国家品牌:关键概念和问题
第十八讲
基层治理:经验问题与理论问题
中国社会治理的历史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
治理机制的变化及其后果
基层治理的理论化探究
第十九讲
协商式公共决策:一种跨学科的视角
一、公共协商的概念
二、公共协商领域的研究议题和方法
三、我的两个研究
技术与实务
第二十讲
网络传播规律漫议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
二、网络传播的规律
三、必须尊重和敬畏网络传播规律
第二十一讲
我演故我在:数字时代的展演与叙事
表演型社会
四种表演理论
两个案例
表演的竞争性特征
第二十二讲
微传播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十三讲
社交媒体时代的全球广告营销
第二十四讲
时间的殖民者:《第三次浪潮》的媒介社会史考察
第二十五讲
追忆金庸先生:报人的“变”与“不变”
终篇
从跨到转:新全球化时代传播研究的理论再造与路径重构
一、关于“新全球化时代”
二、关于“跨文化传播”
三、关于“转文化传播”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