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全球正在成为一个变老的世界,中国正在迎来一个变老的世纪。人口老龄化的强烈冲击,正日益超出年轻社会下人们的理解和想象。 老龄化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是,老龄化到底是什么?来自哪里?冲击有多广?影响有多深?很多人对此仍然毫无认知或知之甚少。本书旨在引导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正确看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全社会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和观念。 本书面向全社会和全龄群体,主要目的是推动大家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积极的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越早准备规划,越早从容安心 人手**人生防坑指南 1.人人都会老,人人需要未老先备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龄化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书是为了引导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正确看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尚未步入老龄期的中年人和年轻人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和观念。本书旨在推动全社会贯彻落实同志提出的“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积极的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2.作者是老龄化问题研究专家,以前瞻性的视角深入浅出带您解读“人口老龄化” 本书作者为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适老化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思路研究咨询专家,曾出版《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现致力于探寻老龄社会下各领域各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追踪人工智能在场景应用上的动态和观察零售业的变化趋势。 3.解读大众关心的社会民生热点问题 养老金出现缺口,退休金不够了怎么办?三孩生育政策出台,你要不要生?马上35岁了,如何化解职场危机?单身浪潮来袭,不结婚到底是社会问题还是社会进步?保险与理财,到底选哪个?等等人生困惑和瓶颈,本书抽丝剥茧,给您提供科学实用的智慧支持。 4.众多行业大咖联袂推荐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前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著名人口学家、中华人口奖获得者、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专家组专家原新,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智慧养老50人论坛发起人左美云,国家民政部养老事务发展专家、国家卫健委老龄问题咨询专家贾云竹等众多行业大咖以专业化地视角为读者诚挚推荐。 5.资料翔实,可读性强书中有全新的政策解读及对老龄行业的展望,观点具有科学性,写作通俗易懂,行文言简意赅,同时穿插有许多有趣的小知识,好懂又好读。 6.装帧精美,绿色印刷本书封面由知名设计师操刀,烫金工艺精美典雅,内文采用环保绿色印刷,是阅读、收藏、馈赠佳品。
引言老龄化——史上*大“灰犀牛”
家家有老人/ 002
人人都会老/ 004
人的变化:影响和决定未来中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 007
扩展阅读1 互联网时代,死亡不能一了百了/ 008
第1章老龄化冲击:从全球到中国
全球:一个变老的世界/ 011
老龄化是一种个体现象吗?/ 011
扩展阅读2 老龄、老龄化与老龄社会的标准/ 012
扩展阅读3 日本2017 年度畅销书《未来年表》:一个悲观的老龄世界/ 014
扩展阅读4 飞虎队:年华易老,觉远行非易/ 017
全球变老,大势所趋/ 018
中国:一个变老的世纪/ 021
贯穿21 世纪的基本国情/ 021
超级老龄化来势凶猛/ 023
2018 :拐点已来/ 025
扩展阅读5 2018 年:全球65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首次超过5 岁以下儿童数量/ 030
《政府工作报告》七谈老龄化/ 032
扩展阅读6 2019 年、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怎么说?/ 036
冲击:无处不在/ 039
英国保守党:得罪老人,从大胜到大败/ 039
拼多多:以前“双十一”闺女教我怎么买,现在“双十一”我教闺女怎么拼/ 041
“三抛世代”“5P 青年”与“十级孤独”/ 042
单身经济/ 043
日本:租来的家人/ 043
第2章老龄化洞察:机遇与挑战
老龄化从哪里来?/ 045
长寿:老龄化“发动机”/ 046
少子:老龄化“加速器”/ 047
扩展阅读7 生育的相关概念:育龄妇女、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 049
迁移:老龄化“变压器”/ 050
老龄化三问/ 051
老龄与老年,是一回事吗?/ 052
老龄化不是问题,是趋势!/ 055
老龄化与老龄社会、养老是什么关系?/ 057
第三人生涌现/ 059
第三人生:新的生命阶段/ 059
新老龄群体,新在哪里?/ 062
中国还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吗?/ 064
世卫组织的倡议: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 067
中国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069
第3章延迟退休板上钉钉,你怎么办?
退休的前世今生/ 073
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 074
信息社会的退休制度/ 075
被延迟的退休/ 076
退休,为什么要延迟?/ 076
扩展阅读8 深圳大学校长抗议银行只招“211”大学学生/ 077
延迟退休,怎么做?/ 078
延迟退休影响的只是个人吗?/ 081
“汉尼拔困局”:越退越晚的魔咒/ 082
日本:从延迟退休到永不退休/ 082
扩展阅读9 日本:父亲刺死在家啃老的儿子/ 083
“汉尼拔困局”/ 084
扩展阅读10 澳大利亚一波三折的延迟退休/ 085
如何避免“汉尼拔困局”?/ 086
老龄群体就业,可能吗?/ 089
“后浪”已来与中年危机下,工作在哪里?/ 089
扩展阅读11 武汉一菜市场规定女摊贩不超过45 岁,男摊贩不超过50 岁/ 090
老龄群体就业,国外什么样?/ 093
扩展阅读12 辽宁鼓励老年人自主创业/ 095
延迟的不是退休,是参与/ 096
第4章养老金入不敷出,谁来为你的养老买单?
扩展阅读13 社科院:2035 年养老金或耗尽累计结余/ 098
老后破产,为何发生?/ 098
养老,需要多少钱?/ 098
日本老龄家庭2000 万日元的养老金缺口从何而来?/ 101
健康:*便宜,也是*贵的/ 104
养老,钱从哪里来?/ 105
公共养老金的由来/ 105
从单支柱到三支柱/ 107
五支柱养老金制度的确立/ 108
你的养老你做主/ 109
保险与理财,到底选哪个?/ 109
行动比选择更重要/ 112
月入万元养老金,可能吗?/ 113
第5章三孩政策来了,你生不生?
从何时起,生孩子成了一个“问题”?/ 118
三任英国女王的生育故事/ 118
**次人口转变:从多生到少生/ 123
扩展阅读14 多生vs 少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两次争辩/ 125
第二次人口转变:从早生到晚生/ 125
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吗?/ 127
西方与东方:生育与婚育/ 128
结婚率下降:是社会问题还是社会进步?/ 132
中国:从单独二孩到放开三孩/ 137
鼓励生育,哪种办法*有效?/ 139
压在生育率上的“三座大山”/ 139
提高生育率的七种武器/ 140
放开三孩:关键是落实好“五个要”的配套支持/ 143
扩展阅读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四个看点/ 147
第6 章家家有老人,你需要做什么?
家庭、日常生活里的沟通/ 150
餐桌上的养老话题,别让李尔王的悲剧发生/ 150
给老人买新手机,你要做的几件事/ 153
谁来教老人学手机?/ 155
关心父母,从脚开始!/ 157
什么是适老化?/ 161
老婆婆的困惑/ 161
摔不起——居家适老化的间接价值与潜在价值/ 163
居家适老化:做什么?怎么做?/ 167
扩展阅读16 居家适老化改造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170
医院,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173
医院,我们能不去吗?/ 173
看病,从接受医院的不足开始/ 175
治病,标准治疗方案不是坏事/ 177
第7章万亿银发经济,机会在哪里?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要素——对老龄化的认知和准备程度/ 182
消费模式的转变/ 182
扩展阅读17 热销的成人纸尿裤/ 183
生产模式的转变/ 184
创新更加重要/ 185
扩展阅读18 日本:与老龄化一起增长的诺贝尔奖得主数量/ 186
结构性竞争加剧/ 186
扩展阅读19 麦肯锡预测:2030 年全球3.75 亿人面临摩擦性失业/ 187
玩转银发经济,需要怎么做?/ 188
康养小镇:养老vs 怀旧/ 189
老龄地产:郊区vs 市区/ 192
老龄玩具:盲点vs 误区/ 195
老龄餐饮:价格vs 价值/ 199
智能养老:软件vs 硬件/ 203
看日本零售业如何玩转老龄经济/ 207
新宿京王百货:对老龄群体再细分/ 207
永旺葛西G.G Mall:针对老龄群体的社群化运营/ 210
超市与便利屋:融入老龄群体生活/ 211
第8章人人都会老,未老先备
幸福老去的方式,你知道吗?/ 215
单身者,如何谋划你的养老生活?/ 218
住进养老院的年轻人/ 218
扩展阅读20 小说《天黑得很慢》里的空巢独居老人/ 219
“我这一年竟没有新朋友”/ 220
豌豆公主与躺平主义/ 221
如何选择一家好的养老机构?/ 223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你分得清吗?/ 223
挑选养老院的三原则/ 226
养老院的星级重要吗?/ 227
结 语安心老去——褚时健的启示/ 229
参考文献/ 233
退休,为什么要延迟? 正是在人退休时还留有余力的前提下,“延迟退休”开始被提出来。所谓延迟退休,从字面上理解很简单,就是延迟退休年龄。 那么,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呢?这个原因可以概括为五个“越来越”。 一是寿命越来越长。正像前两章我们所说的,从全球到中国,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都在不断提高。以中国为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从1949 年的约35 岁提高到2019 年的77.3 岁,增长了一倍有余。 二是就业越来越晚。就业是民生之本。从“六稳”到“六保”,就业始终被置于首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劳动力需求正从“数量”转向“质量”。而这个质量如何衡量呢?许多单位和企业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学历:**学历非“985”“211”不要,非硕士、博士不要……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工资待遇,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报考硕士、博士,结果等到参加工作时往往已近30 岁。 三是工作期越来越短。就业年龄提高了,退休年龄却没有变,必然带来工作期的缩短。特别是对高学历人士来说,学历越高,毕业越晚,工作期就越短。 四是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从2012 年起,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连续7 年双降。到2018 年末,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降至8.97 亿,比原先预计的2023 年提前5 年降至9 亿以下。未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还将进一步减少,预计2042 年不足8 亿,2052 年不足7 亿。 五是养老金压力越来越大。长寿与少子共同推动的老龄化,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老的越来越多、年轻的越来越少。对于现行的养老金制度,这就意味着领钱的越来越多、交钱的越来越少。长此以往,除非经济持续保持大幅增长,否则现行养老金制度必然难以为继。 “后浪”已来与中年危机下,工作在哪里? 2020 年五四青年节前夕,B 站推出的短视频《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迅速传遍全网。视频中,著名演员何冰以“后浪”称呼新一代年轻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认可与赞美。随即,“后浪”一词红极一时,被《青年文摘》评选为“2020 十大网络热词”,被《咬文嚼字》评选为“2020 年度十大流行语。” 恰恰就在“后浪”走红的40 年前,著名作家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发表在《收获》1980 年第1 期上。小说中,中年眼科大夫陆文婷承受着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险些丧生于死神之手。正是这部小说,为当时的人们**次揭开了中年危机的面纱。 2017 年3 月,某知名企业清理34 岁以上员工的消息引发热议。35 岁成为职场的生死线。同年12 月,42 岁的欧建新在被辞退的压力之下,从公司楼上一跃而下,以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将四位老人和一双儿女留给妻子。 就在“后浪”走红的几个月前,《人民日报》于2019 年12 月 20 日发文直指“ 35 岁现象”。网民认为这是年龄歧视,专家指出这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但这些都难以改变用人单位画下的35 岁年龄铁线。人们突然发现,四十确实不惑,因为你得先过了35 岁的人生关口。 那么,“后浪”已来与中年危机下,老龄群体的就业岗位在哪里呢? 大前研一,是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和经济评论家,著有《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M 型社会》等书。他的人生传奇之一,就是52 岁时主动从麦肯锡离职,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在他60 岁后出版的《后五十岁的选择》一书中,大前研一提出,如果你在40 多岁还没有崭露头角,那就必须进行生涯转换,重启你的人生。那么,如何重启你的人生呢?大前研一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舍明星做原野的花朵。如果你不愿意换跑道离开企业,就运用自己的专业成为别人的助力,在职场做一个得力的副手。如此就不会为不能升官而自寻烦恼。 第二,到乡下小公司发展开始第二春,用活大公司的技术。例如,在东京不被重视的才华,到了缺乏技术的山形县却可能成为宝藏,而山形县的物价低廉,城市上班族可以在此过上很棒的生活。唯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摆出在大都市的架子,要能够与地方人士产生“黏力”,你的乡下第二春才能成功。 第三,选择跳槽后要注意自己扮演的角色,才不会失败。他提出A、B 两种角色扮演。A:如果进入的是老牌公司,**年请先保持沉默,一年后再提出改革意见,这样比较稳妥。B:如果进入新公司,*好化身为守护的角色,才不会“让人怨”。 第四,不要排斥转换跑道到社会服务部门,用民营企业养成的专长活化社会资源。 第五,窄而深才是生存关键。范畴广泛的涉猎与学习是年轻人的天地,50 岁以后就该放弃“范畴经济”,追求深度经济。 第六,已习惯上班族生活的50 岁的人,*好不要拿着退休金去创业,否则会把老本赔光。 大前研一还具体讲道,50 岁的人若要换公司,应该选择降两级的公司,才是正确的做法。降级求职比较能够抬高自己的身价。 应该说,大前研一的建议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不过,落实到中国的情况来说,要想重新开启新的生涯,要考虑的东西并不局限于大前研一建议的范围。 具体来讲,中国目前的就业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传统就业,如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央企员工、国企员工等。二是灵活就业,如在民营企业打工、劳务派遣人员等。三是临时就业或自主就业,如快递、外卖、滴滴司机等。 对于中国的老龄群体来说,再就业时要选择的往往不是就业方式内的降级,而是就业方式间的转换。 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如很多专家所指出的,新的岗位在不断被创造出来,但是,这些新创造出的岗位,很少是传统的就业岗位。
李佳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适老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经营报》专栏作家,曾出版《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思路研究咨询专家。曾长期从事信息分析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现致力于探寻老龄社会下各领域各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追踪人工智能在场景应用上的动态和观察零售业的变化趋势。
乡村社会关键词-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乡村素描 本书特色 《乡村社会关键词:进入21世纪的中国乡村素描》:与传统时代不同的是,当前的中国农民面对着极为强大的支出压力...
维吾尔族社会历史调查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
【编辑推荐】◆新中国考古学与埃及学奠基人夏鼐先生博士学位论文中文版首度出版,中国埃及考古学扛鼎之作。◆填补古埃及珠饰研究的空白,从串珠的考古价值、研究方法、制作...
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政治传播学引论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将审视究竟何谓“政治传播”,并且谁是准确意义上的传播者,描述自由民主的标准化原则,思...
作者简介: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
世道梁心-老梁说我们怎样活出安全感 本书特色 铁嘴老梁*重要的民生作品!本书收录了老梁*地道的社会评论,以真实发生的故事和案例为切入点,对雾霾、网购、劳教、欠薪...
季羡林卷-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九秩导师文集 本书特色 弘扬中国文化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时刻要有一个观照全球的眼光,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我们...
《黄秉义日记》内容简介:《黄秉义日记》记于1902—1918年,底本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原稿共六十四册,其中缺第五十二册。黄秉
新中国版本图书藏品集粹 内容简介 《新中国版本图书藏品集粹》是**次以出版物形式对中国版本图书馆建馆55年来馆藏图书版本的综合展示,本书以来大量珍稀的图书藏品在...
《比较的幽灵》内容简介:本书分析了形成民族主义的各种力量,考察各个东南亚国家具体的民族主义表现并加以比较,最后提出为在冷战
饶宗颐著述录:书中书 本书特色 饶宗颐教授,名宗颐,字固庵,号选堂,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饶教授现为中央文史馆研究员、西泠印社社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中国文化...
作品目录序 论【劳格文 科大卫】/001第一章 明清以来绩溪县竹里信仰空间的建构与民众祭祀生活【张小坡】/024第二章 村落空
文明论概略 本书特色 福泽谕吉编著的《文明论概略》是探讨人类精神发展的理论。其目的不在于讨论个人的精神发展,而是讨论广大群众的总的精神发展。“文明论概略”一书共...
信息论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重点介绍由香农理论发展而来的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以及编码理论,联系实际通信系统,用较多的例题和图示展示基本概念的运用方法,尽量减少...
中国瓷粥罐集珍考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京出版社出版★ 所收百余件瓷粥罐,时代从明代晚期,到清代,再到民国,以至建国后,按时间顺序分七个时期分别进行介绍★...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本书特色 西方舆论步步紧逼,国内有心人士层层引导,“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是什么刺痛着我们这个时代?是什么欺骗了我们的思想?这本不同于以往的...
太平天国定鼎金陵,江南社会剧烈震荡。各阶层群体的政治取向发生分化,民众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表现为消极避世、合作或对立等多重面貌。其中,民众与太平天国对立关系的形成、...
去图书馆约会 本书特色 1.本书突出与图书馆相关的人、建筑美学、藏书特色、涉及历史地位及文化传承,是一本包罗图书馆所有人文风景的书。2.本书文字优美清新,图文并...
《漫话大数据》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大数据的幽默科普读物,它使用大量的漫画、故事、笑话、网络流行语、相声小品台词等生动风
郭良鋆,女,1943年5月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语巴利语专业,社科院印度古代梵语巴利语文献研究员。专著:1、《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