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代表作全新译本)

生命是什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代表作全新译本)

作者:[奥地利] 埃尔温·薛定谔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2-10

评分:8.5

ISBN:978754116429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SHENG经”:

•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

•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

•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

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场学科融合带来了20世纪生物学研究的爆发式成长,因此催生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生命是什么》是能让每个人都受益一生的科学启蒙经典之作。薛定谔的语言轻松、简洁、有趣,即使没有相关学科背景也能读懂。

作品目录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
序言
第一章 经典物理学家对生命问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遗传机制
第三章 突变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第五章 对德尔布吕克模型的讨论与检验
第六章 有序、无序和熵
第七章 生命建立在物理学定律之上吗?
后记 论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心灵与物质
第yi章 意识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 认识的未来
第三章 客观性原则
第四章 算术上的悖论:心灵的单一性
第五章 科学与宗教
第六章 感官属性的奥秘
个人小传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奠基人之一,因提出举世闻名的波动力方程而荣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3年,他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讲座中,阐述了对生命本质现象的思考,后来他将这些观点和论断整合,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这部小书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科学著作之一,吸引了许多物理学家转投生物学,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并且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译者简介

梁震宇,广东广州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莱顿大学产业生态学理学硕士。嗜读书,爱写作,偶尔与古典乐同好排练演出。现居荷兰,主要从事笔译工作、跨文化交流与学术会议交替传译,兼职教授中文。

精彩摘录

我们所说的思想(1)本身是一种有序的东西,(2)只能应用于在一定程度上有序的材料,即知觉或经验。这有两个推论。首先,一个身体组织,要想与思想密切对应(比如我的大脑与我的思想密切对应),就必须是一种非常有序的组织,这意味着在它内部发生的事件必须遵循严格的物理定律,至少要达到很高程度的准确性。其次,外界其他物体对那个物理上组织得很好的系统所造成的物理印象(显然对应于相应思想的知觉和经验),构成了我所说的思想材料。因此一般来说,我们的系统与别人的系统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本身具有某种程度的物理秩序,也就是说,它们也必须遵守严格的物理定律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准确性。所有原子每时每刻都在作完全无序的热运动,可以说,这种运动破坏了它们的有序行为,使发生在少量原子之间的事件不能按照任何可认识的定律表现出来。只有在大量原子的合作中,统计学定律才开始影响和控制这些集合体的行为,其准确性随着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诸事件正是以这种方式获得了真正有序的特征。

——引自章节:全文


在原子选定的一组不连续状态当中,或许存在但并不必然存在一个最低能级,它意味着原子核彼此紧密靠拢。这种状态下的原子便构成了一个分子。这里要强调的是,分子必定具有某种稳定性;除非外界至少把提升至下一个较高能级所需的能量差提供给它,否则构型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这种定量的能级差定量地决定了分子的稳定程度。

——引自章节:全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