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错过的云冈

不可错过的云冈

作者:赵昆雨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2-10-1

评分:9.3

ISBN:978755809849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赵昆雨,入职云冈研究院38年,研究员,《云冈石窟全集 (20卷)》副主编。从事石窟艺术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云冈石窟佛教故事雕刻艺术》《云冈石窟之谜》《释俗之间:云冈石窟中的佛经故事》,其中《云冈石窟之谜》获第35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

作品目录

冥想的山 001
北魏人为什么要营凿石窟? 008
为什么选择武州山开窟? 011
谁雕凿了云冈石窟? 015
如何雕凿云冈石窟? 020
云冈品质:一朝凿就,皇家气象 022
云冈早期洞窟:帝佛合一,神性之美 024
云冈中期洞窟:胡风荡荡,华物堂堂 028
云冈晚期洞窟:不拘约束,奇思骋越 030
主要洞窟菁华 037
第 1、2 窟:云深处,听山水清音 037
◎不可错过 第 1 窟窟门顶部 交龙 040
第 3 窟:发现开窟“密码” 041
◎不可错过 东侧窟门前室 考古遗迹 041
第 4 窟:云冈绝唱 044
第 5 窟:云冈第一大佛 046
◎不可错过 窟门有内涵 051
第 6 窟:雕饰奇丽,多元荟萃 051
◎不可错过 东壁 小洞孔背后隐藏的工程事故 100
第 7、8 窟:东风染得千红紫,曾有西风半点香 102
◎不可错过 后室南壁 文殊、维摩诘初相见 112
◎不可错过 明窗西侧 立菩萨永恒的微笑 121
第 9、10 窟:绚烂巧丽,改梵为华 124
◎不可错过 前室西壁 云冈最小佛像 140
◎不可错过 前室西壁 托莲飞天 141
◎不可错过 前室东壁 儒童本生故事图 150
第 11 窟:滴血的莲花 153
◎不可错过 东壁 太和七年造像碑 167
第 12 窟:1500 年前的交响 171
◎不可错过 前室窟顶 世上第一“指挥家” 183
第 13 窟:奇怪的佛头 185
◎不可错过 主像黑石之谜 192
第 14 窟:独一无二的窟形 194
◎不可错过 外崖东侧壁 珍贵的斩山遗迹 197
第 15 窟:千佛洞 198
◎不可错过 西壁 云冈唯一的鱼鸟水藻 199
第 16-1 窟:悲伤的黑洞 202
◎不可错过 东壁中层 “实在很美的造像” 205
第 16 窟:改变计划的雕像 207
◎不可错过 东壁 切断供养人的脚 214
第 17 窟:哀怨的拓跋晃 216
◎不可错过 西壁盝形龛 供养天 220
◎不可错过 南壁窟门东侧下层尖拱龛右胁侍 云冈早期菩萨造像的精品 220
第 18 窟:千佛袈裟,世法所稀 224
◎不可错过 窟门西壁龛基 柔然皇后的行迹 230
◎不可错过 明窗西壁 1500 年前的楔子 233
第 19 窟:冷凝中的温情 235
◎不可错过 南壁窟门东侧 小沙弥 237
第 20 窟:露天大佛——公元 5 世纪的杰作 237
◎不可错过 西壁 永远的西立佛 243
西部诸窟 251
第 21 ~ 31 窟:在佛一方 252
第 32-10 窟:摩崖上的维摩诘 262
第 33 窟:佛教的门槛只是一捧土 265
第 34 窟:飞天的轮回 267
第 35 窟:延昌年间的经典洞窟 269
第 36 窟:纵条形平棊顶 277
第 37 窟:逆向的佛传故事图 278
第 38 窟:父亲的祭奠 282
第 39 窟:神奇之塔 290
第 40 窟:最后的眼泪 292
第 41 窟:云冈观止 294
· · · · · ·

作者简介

赵昆雨,入职云冈研究院38年,研究员,《云冈石窟全集 (20卷)》副主编。从事石窟艺术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云冈石窟佛教故事雕刻艺术》《云冈石窟之谜》《释俗之间:云冈石窟中的佛经故事》,其中《云冈石窟之谜》获第35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

精彩摘录

我们现在仍然可以观察到,有一道东西方向走势的紫红色软松岩层横贯武州山中部,这种岩层结构疏松、硬度低、抗风化能力弱,遇水后容易自行分解,凡其经过之处,不是石崩岩裂,就是佛残像灭,第20窟大佛胸部以下、东立佛颈部以下,就都呈现出深褐色的碎渣状。脆松的泥岩层不足以支撑上方的重量,更无法支撑窟前建筑横梁对前壁造成的负荷,再加上崖壁原生的卸荷裂隙、岸边裂隙、层理裂隙逐渐扩大,最终引起岩体自身重力压迫,顺着裂隙剥离形成坍塌病灶。古人已经认识到软松岩层的危害性,第20窟北壁菩萨身上有两个较大的凿洞,环绕大佛身后挖成隧道,但此隧道非诵经绕行之用,而是为隔离山体渗水实施的破像凿洞舍卒保车的无奈之举,古人已经意识到这样可使洞窟中泥岩酥化的程度大大降低,同时也能减轻山体渗水对大佛造成的侵蚀危害,能对佛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引自章节:第19窟:冷凝中的温情235


作为双窟,第9、10窟保持了结构与布局的一致性和对称性,两窟窟门均列楹柱,面阔3间,柱身雕饰千佛,柱体渐上渐细,柱头刻大斗仰莲,廊柱由大象、狮子承驮。这种样式是在继承汉魏以来中国传统殿堂式建筑“金楹齐列,玉舄承跋”的基础上,兼备了古印度与希腊、罗马外来建筑形式而创造的新体例。窟内四壁分层布龛,两肩前室有类似第7、8窟那样的小洞门相通。后室北壁另有诵经道。第9窟北壁窟门突出表现具有中国建特色的仿木构屋顶,垂脊相间雕刻金翅鸟、三角形火焰纹及鸱尾,瓦垅齐整,檐下一斗三升式斗棋与“人”字式棋相间排列。门楣高浮雕五个莲华门簪,底衬套圭环形忍冬纹,其间点缀化生童子,盘腿开胯,手舞足蹈。两侧盝形龛菱形柱满饰忍冬纹,形体修长、端丽,柱头上装饰一对向下的涡卷,代表女性婀娜、柔美的体态,高贵的气质表现出古希腊爱奥尼柱式的特点(图61)。窟门顶部雕4身胡貌飞天(图62),他们脸型方宽,眼眶深凹,眼珠圆凸,蜷曲的头发向后倒梳,祖上身,下穿短裤,赤足,身体健硕,气势勇猛,他们相共围绕摩尼宝珠,珠光闪烁若焰。摩尼珠又叫如意珠,按佛经讲,此珠有求必应,如人所愿,还能消灾去难。明窗两侧沿缘各雕一梵志,西侧鹿头梵志头束高髻,眉头蜷曲,眼窝深陷,山羊胡,目光深邃。露齿,祖上身,肩搭一条细披巾,也掩不住骨瘦如柴、胸肋毕华现的躯体。他半跏趺坐于束帛座上,精神矍铄,左手扬起,伸食指作说话状:右手把住一骷髅头,骷髅眼眶、牙齿俱见。鹿头梵志明于星宿,又兼医术,能治疗众病,还能通过观察骷髅头知晓人死因缘。他曾为外道,本不信佛教,后出家学道,修得阿罗汉东侧执雀的梵志一般被认为是外道人物婆薮仙,是护持佛法的善神。他的体貌与鹿头梵志大致相同,惟左掌托鸟,右手举起搭额前。

——引自章节:第9、10窟:绚烂巧丽,改梵为华124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