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东京十二面相

平成东京十二面相

作者:[日] 《文艺春秋》编辑部 编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22-11

评分:7.4

ISBN:978753278969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十二位非虚构作家十二幅光影交错的社会拼图

★揭开东京繁华面具下暗流涌动的人生百态

2019年5月,日本结束了平成时代,进入了令和元年,此后,原先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因新冠疫情推迟到2021年。回溯历史,第一次东京奥运会的召开是在1964年,当时的日本借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朝着世界强国的目标高歌猛进。然而,进入平成年代后,昭和的繁荣成为了过去,各类社会问题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而开始显现。但与此同时,在逐步放缓的城市节奏下,沉淀于时代底色中的人生百态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浮出水面,让人重新认识这座大城市中充满温情的一面。

本书是从2016年至2019年于月刊《文艺春秋》上连载的“五十年后的《直击东京》”专栏文章中,精选反映了东京“人”的变化——居民生活状态和个人意识变转——的十二篇文章汇总而成。从被高层建筑引发日常生活感觉失调的都市居民,到在远郊山野和海岛以传统方式营生的猎人、渔师;从因噪声污染而反对建立幼儿园的老人,到为家暴儿童提供保护的公立事务所职员;从深夜广播连接起的播音员和听众,到因心灵孤独而重启神社参拜之旅的青年女性……十二篇有温度的深度报道,带你深度解读东京这座亦新亦旧的国际化大都市多元复杂的真实面貌。

作品目录

序言
哥斯拉和超高层公寓——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上,连哥斯拉都显得矮小(高山文彦)
强烈反对托儿所的人们——待收容儿童不断增加,居民们却不再宽容(森健)
直面儿童虐待问题,儿童咨询所面临的挑战——夹在父母和社会之间的职员们(稻泉连)
女生不愿上东京大学的原因——外地女性考生数量极低(松本博文)
离不开“深夜广播”的生活——东京的夜空下每晚收听广播的人们(樽谷哲也)
精英聚集的“小印度”——21世纪人数迅速增长的印度IT技术人员(佐佐木实)
不断进化的“鸽子巴士”——与时俱进创建新的热门路线(小林百合子)
八丈岛的渔夫和青梅的猎人——东京的南北两端残存的野性时空(服部文祥)
当下年轻女性热衷参拜神社——为什么寄希望于“不可见之物”呢?(野村进)
支持着新型3K职业(家政、护士和护理)的菲律宾人——老龄化社会中的新劳动力(西所正道)
浮沉于将棋圣地的男儿青春——今天这里也诞生了赢家和输家(北野新太)
JR货运“隅田川站”的当下——没有乘客的线路为何还能保留至今?(长田昭二)
· · · · · ·

作者简介

月刊《文艺春秋》是由日本文学家菊池宽创刊于1923年的文学刊物,拥有数十万读者。“五十年后的《直击东京》”是为了迎接2020(2021)年东京奥运会、致敬作家开高健于1964年第一次东京奥运会之前撰写的经典纪实文学《直击东京》而特设的专栏,邀请含多位大宅壮一奖获得者在内 的知名非虚构作家参与创作,从各个侧面捕捉东京这座城市从昭和到平成五十多年来的变化。2019年《文艺春秋》编辑部将专栏文章精选十二篇,汇集为本书出版。

译者

陈瑜

1993年出生于江苏常熟。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学士,九州大学经济地理学硕士。现居上海。译作有池田义博《记忆高手》等。联系邮箱:978597896@qq.com

精彩摘录

……这一专栏是向开高健的《直击东京》的致敬,每二篇都邀请了不同的非虚构作家自行选择主题,走访东京不同的街区,以接力的方式撰写完成。本书的姐妹篇《昭和东京十二面相》则主要收录了该专栏中反映东京街道的变迁的文章。不管哪一本,都是写作者们往返于昭和与平成这两个时代,记录时代变迁的致敬之作。东京从昭和走向了平成,这种时代变迁的气息,贯穿本书始终。在有的地方,昭和的气息被一脉相承地保留下来,而在另一些地方,昭和的味道早已荡然无存。此刻,随着平成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怀着想要记录下东京是如何从昭和走向平成的心愿,编写了本书(原则上,出场人物的年龄和职位以及其他相关数字都以采访时的记录为准)。

——引自章节:序言


沿海地区的超高建筑群绵延不绝,从大瞭望台这个角度看,它们之间几乎没有空隙,像是立起了一面将东京湾包围起来的高墙。这堵墙遮蔽了海风,造成了内陆地区的热岛效应。为此,这些建筑群曾饱受批评,然而现在早已听不见这种负面的声音了。看看埼玉县的熊谷,那里每到夏天,便会向外夸耀他们又夺下了日本当年的“第一高温”。的确,除了一笑了之,人们还能做什么呢?不仅附近的居民们被这些超高建筑群夺走了日照时间,住得更远的人家也深受其害。夏天的时候,这些摩天大楼像煮沸的水壶般,向四周辐射大量热气。这样的城市面貌,便是战后日本发展的结果。文明早已远去,远到使我这样的人无法触及。

——引自章节:哥斯拉和超高层公寓——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上,连哥斯拉都显得矮小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