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从笛卡尔到莱布尼茨

理性主义:从笛卡尔到莱布尼茨

作者: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2022-11

评分:9.5

ISBN:978752251134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一定关注。

◎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读。

★ 内容简介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书各卷为读者研究特定时期的哲学提供观念引导,其中第4 卷论述了从笛卡尔到前康德时代的大陆理性主义伟大传统,详细阐释了在这一伟大传统中,笛卡尔、帕斯卡尔、马勒伯朗士、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及相关作品。

作品目录

出版说明/i
出版总序/iii
前言/vii
◎ 第一章 导论 /001
承继性与创新性: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思想有关的近代哲学早期阶段——大陆理性主义:其实质、其与怀疑论和新斯多葛主义的关系,及其发展——英国经验主义:实质和发展——17 世纪——18 世纪——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的兴起——伊曼纽尔·康德
◎ 第二章 笛卡尔(一)/059
生平与著作——笛卡尔的目标—他的方法论观念——天赋观念理论——普遍怀疑
◎ 第三章 笛卡尔(二)/086
我思,故我在——思想与思想者——真理的标准——上帝的存在——对循环论证的批评——对错误的解释——数学的确定性——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 第四章 笛卡尔(三)/112
身体的存在性——实体及其主要属性——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 第五章 笛卡尔(四)/120
物质之属性——笛卡尔与圣餐变体论——空间与位置——运动——绵延与时间——运动的根源——运动的规律——神在世界中的活动——有生命之物
◎ 第六章 笛卡尔(五)/135
人对自由的意识——自由与上帝——暂时性的伦理学和道德科学——激情及其控制——善的本质——对于笛卡尔之伦理观念的评价——对于笛卡尔的总体评述
◎ 第七章 帕斯卡尔/150
帕斯卡尔的生活和心灵——几何学方法及其范畴与界限——“此心”——帕斯卡尔的护教理论——人的柔弱与伟大——赌博论证——作为哲学家的帕斯卡尔
◎ 第八章 笛卡尔主义/172
笛卡尔主义的传播——赫林克斯和身心交互性
◎ 第九章 马勒伯朗士/179
生平和著作——感觉,想象,理解;避免错误与获得真理——作为唯一的真正动因的上帝——人类的自由——在上帝之中的那个永恒真理之图景——灵魂的经验性知识——关于其他心灵与物质之存在的知识——上帝的存在与属性——马勒伯朗士与斯宾诺莎、笛卡尔、贝克莱之间的关系——马勒伯朗士的影响
◎ 第十章 斯宾诺莎(一)/205
生平——著作——几何学方法——其他哲学对斯宾诺莎思想的影响——对斯宾诺莎哲学的一些说明
◎ 第十一章 斯宾诺莎(二)/215
实体及其属性——无限的样式——有限样式的产物——心灵与肉体——目的因的取消
◎ 第十二章 斯宾诺莎(三)/232
斯宾诺莎对于知识层次或级别的划分——令人困惑的经验;普遍性观念;假象——科学知识——直观知识
◎ 第十三章 斯宾诺莎(四)/240
斯宾诺莎对人类情感与行为的阐释所要达到的目的——那种趋乐避苦的自然倾向——衍生而出的情感——被动与主动的情感——奴役与自由——对于神的理智之爱——人心的“永恒”——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一个不一致
◎ 第十四章 斯宾诺莎(五)/255
自然权利——政治社会的基础——君权与政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自由与宽容——斯宾诺莎的影响以及对其哲学的不同评价
◎ 第十五章 莱布尼茨(一)/267
生平——《论组合的艺术》与和谐观——著作——对莱布尼茨思想的不同诠释
◎ 第十六章 莱布尼茨(二)/277
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之间的区别 ——逻辑真理或必然命题——事实真理或偶然命题——完满性原则——实体——不可分的同一性——连续性法则——莱布尼茨的“泛逻辑主义
◎ 第十七章 莱布尼茨(三)/300
单一实体或单子——隐德莱希与第一物质——广延——现实之物与肉身实体——时间与空间—预定和谐——知觉与欲求——灵魂与肉体——天赋观念
◎ 第十八章 莱布尼茨(四)/327
本体论证明——基于永恒真理的上帝存在证明——基于事实真理的上帝存在证明——基于预定和谐的上帝存在证明——恶的问题——进步与历史
参考文献/343
索引/356
译后记/390
· · · · · ·

作者简介

★ 著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著名哲学史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哲学学会成员、亚里士多德学会成员、伦敦大学海斯洛普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院士。

★ 译者简介

陈焱,2014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明清哲学。著有《几与时——论王船山对传统道学范式的反思与转化》,获2018年第14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主要论文有《玄思死亡:当代哲学分析视角下的<形影神>》《王阳明在“四句教”公案中的思想立场研究》《郭嵩焘洋务思想中的船山哲学影响》等。

精彩摘录

如果我们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看这个问题,就可以给出这样的断言:康德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和笛卡尔所面临的别无二致。康德宣称,对于他来说,有两样事物使自己深深惊异而又为之赞叹——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一方面,他面对着科学观念的世界,这是哥白尼、开普勒与牛顿所发现的物理学字宙,在其中,一切物体的运动都能被经典力学所解释并决定。另一方面,他面对的是一些能够认知物理世界,并以一种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方式使自己置身其外的理性存在者:这些理性存在者可以意识到道德义务和自由,并且能够在这个世界之中发现一个理性的目的。可是,这两个方面怎样才能和谐一致呢?我们怎样才能将处于决定论范畴下的物理学世界与处于自由意志范畴下的道德命令统一起来呢?但这不是将两个世界简单并列在一起的问题,仿佛它们是完全分开且独立的一样。因为它们在人类这里相互交汇。人类既是一个客观自然物理体系内的对象,也是一个道德与自由的行动者。因此,问题是怎样才能将这两种观点——科学的与道德的观点——完全自洽地统一起来。在笔者看来,这是康德的基本问题。同时,这也是认识开始的那个起点。否则,对康德思想中分析与批判方面的重视,几乎完全遮蔽了他哲学中的深刻思辨动机。

——引自章节:◎第一章导论/001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