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类研究中的首部作品,《图写真形》是对分散在整部《道藏》里的诸多道教图像的一次综合性考察,包括绘画、图形、绘图和版画等不同媒介。不独是书中的海量资料令人瞩目,作者梳理视觉材料时所展现的敏锐分辨力使得本书更为可贵。本书为道教图像研究新领域的展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毫无疑问,它将成为一部有关道教图像的性质及其运用的必读作品。
——汪悦进(Eugene Wang),哈佛大学
《图写真形》是对中国宗教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即道教艺术的性质及其文化融摄的一项具有开创性和综合性的研究。黄士珊的解读水平及其对细节所倾注的一丝不苟的关注,可谓史无前例;她从文化史的角度分析道教艺术作品,并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资料,展现出道教艺术异于佛教艺术之处。这本著作不仅仅是对道教视觉艺术的深入研究,也是道教自身的真正历史。
——康豹(Paul Katz),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黄士珊的著作是一部极具价值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值得大力推荐,它将引起人们对庞大的道教视觉资料库的注意。
——利特尔(Stephen Little),洛杉矶郡立美术馆
黄士珊,耶鲁大学艺术史博士,莱斯大学艺术史教授,研究方向集中于十至十四世纪中国道教和佛教的视觉艺术。《道教天地水三官及南宋中国》曾获耶鲁大学Blanshard奖。著有Picturing the True Form,发表论文多篇。
周健良,网名流浪的军刀、最后的游骑兵。青年新锐作家,七十年代生人,著有长篇小说《终身制职业》,其作品屏弃了传统军事小说的协作方法,着重描述特种作战以及超限理念下...
手到病痛消-小儿推拿一本通 本书特色 “小儿不喜药,推拿*相宜”。《小儿推拿一本通》为父母们解析了小儿身体各个生长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
珍妮弗•L•斯科特仅仅依靠读者口口相传,她的首部作品便创下全球销量超100万册的奇迹。《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赫芬顿邮报》专栏作家,美国超人气博客“每日生活鉴...
山东坊子近代建筑与工业遗产 内容简介 本书之文字部分即以上述实地考察活动纪行及已经发表的论文及考察报告为基础,稍作扩展而来,并于书内增加有关胶济铁路以及坊子地区...
槭语暄,晋江言情作家。巨蟹座吃货女一枚,喜欢花花草草和随性安逸的生活。最大的理想是写自己喜欢的故事,最美的愿望是与深爱的人携手相伴一生。著有网络作品《满世界晴雨...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对音乐、绘画、诗歌和歌剧等都有研究,著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等。
想去世界500强工作?想读全球最好的MBA?想成为高薪的国际化的人才?想知道高盛和麦肯锡精英的过人之处?让曾就读哈佛商学院,就职于高盛集团、麦肯锡的作者告诉你职...
《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适合中国小学生的快乐学习法》内容简介:☆首次将自然拼音与阅读巧妙结合。☆超轻松,超生活化的场景故事。
于德志心理服务行业破壁人。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并投身心理服务10多年,成功将东方传统智慧与当代心理科学、脑神经科学等实证研究结合在一起,推...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科学史名著,曾获得1952年荷兰国家文学奖霍夫特奖。它以机械论观念的产生和对自然的数学描述为主线,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从古希...
麦克•莫波格(MichaelMorpurgo)生于1943年,极爱历史,一心渴望迷失在故事里。作品百余部,得奖无数,曾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歌剧。200...
中国中药材及原植(动)物彩色图谱 本书特色 本书以1200幅彩色图片结合文字的方式按来源、生境分布、道地产区、性状特征、品质优劣、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
结构概念和体系 本书特色 《结构概念和体系》构思新颖,叙述深入浅出。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了解建筑空间形式和结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在设计创造性地相互配合,提...
彭针雨,笔名彭彭,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90后的她一个人行走在路上,喜欢写字、画画。已出版《一个人的旅行手册》《走,一个人去旅行》《艺术生那些事儿》《一封写给影子...
(1868~1927)日本小说家。生于熊本县。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曾向往托尔斯泰的创作和生活。1888年在熊本县任教,翌年入民友社任...
《首席产品官》共2册,旨在为产品新人成长为产品行家,产品白领成长为产品金领,最后成长为首席产品官(CPO)提供产品认知、能力体系、成长方法三个维度的全方位指导。...
小到减肥、健身、戒烟,大到考学、升职、创业,人生就是不断升级打怪、实现各种目标的过程。无论目标大小,如果成功实现,人生就能顺利推进;如果失败,人生就会停滞不前甚...
福克斯认为,计算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例如Facebook, Google, YouTube 和Twitter)时代,人类的劳动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表现...
精彩摘录人际关系不在于逻辑,而在于人的感受。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要花时间彼此倾听,尊重彼此的观点,即便你认为对方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