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作者吴琼教授视觉文化研究力作
☆诊断我们所置身的视觉时代的问题,揭示当代主体被幻化的异形
☆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论述,搭配100多幅插图,函套精装呈现
★今天,视觉机器就像幽灵机器,它无所不在,它侵入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捕捉着生命的点点滴滴,让人或生命变成了幽灵般的存在。就是说,所谓“消费社会”、“媒体帝国”、“图像时代”、“后现代主义”等描述在与视觉性相关联的时候,所指涉的绝不只是图像的空前繁殖,还包括现代社会以视觉作为建制模型实施的社会控制。
★……如同根本不存在纯粹的单色或无色一样,在我们日常的观看行为中,纯粹的、不带欲望色彩的看也是不存在的,痴迷和恐惧、罪疚感和欣快感——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总是同时并存于观看的行为中,它们往往构成一种共生性的效果,在并置性的运作中扭结着矛盾的双方,并以此来建构观看——尤其是不合法的或僭越性的看——之于我们的致命诱惑,而观看的故事时常就是在这里展开的。
★我们的观看从来都不是自足的和纯粹的,在个体的观看背后,总有着他人、社会及建制的多重目光交织,我们的主体性正是在他者的看和自我的看的相互叠置中建构出来的,我们在观看中完成的自我或主体确认其实是一次自我抛离的行为,在“我看故我在”的背后,总是伴随有“我不在故我看”和“我看故我不在”的存在论纠缠。
★现如今,图像的审美效能和快感生产被认为更多地充当了“屏幕”的功能,图像作为表征在揭示、显现某些东西的同时,也遮蔽、屏蔽了另一些东西,图像的可见性背后总隐含着不可见性的运作,而可见性本身就是对不可见性的运作,这是一个在不同空间展开的双重运作,图像的政治内涵就是在这个双重运作中被偷偷地嵌入的。
★视觉文化研究发展至今,形态已经极为多样,其对待视觉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或媒介文化的立场也形形色色,但我更倾向于强调它批判性的一面。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如果我们承认今天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那么,对视觉中心主义的批判将直接指证当代社会的“全景敞视主义”,指证包裹在我们的观看中的自恋和恋物癖好,亦指证当代主体已被幻化的异形。我同时也要强调一点:视觉文化研究不是疗伤的机器,它固然想要为我们提供一个走出镜城的策略,但对镜城幻影的痴迷已然成为存在或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充其量只能在“已然”的宿命中寻求一次次的逃逸,因为我们只要活着,就离不开视觉文化提供给我们的镜像。
- 内容简介 -
“视觉文化研究”(Visual Culture Studies)作为专指的一种学术思潮,兴起于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西方,1990年代至21世纪初达至兴盛。如今,其势头已经渐弱,人们对它的新鲜感似乎已不如当初那么强烈,但由它构架的问题意识并未因此失效,而是以更为多样的方式在人文社科领域继续渗透和扩散。
本书则是围绕视觉文化研究所架构的主要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全书由一篇导论和六个章节构成:
导论勾勒了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对象、基本架构和主要论题(比如,视觉中心主义批判,机器研究,建制研究,表征的政治,观看与认同)。在此意义上,它也是一份文献综述。
第一章“观看的故事”所关注的是“视觉性”的构成,也就是结构我们的视觉或观看行为的各层次或要素的功能性运作,并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来考察这一运作,包括对视觉中心主义的检视。所以,在这个“观看的故事”中,并不存在一种连贯的艺术史或视觉史,也不存在一种连贯的艺术理论史或视觉理论史,本章只是挪用了一些历史片断来展开视觉性在历史当中的运作,更确切地说,也只有在历史当中,视觉性的运作才能得到具体的说明。
第二章以摄影、电影和电视为对象来探讨视觉机器的功能。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照相机、摄影机、电视机等现代视觉机器的发明及其在日常生活领域的广泛运用,不仅人与对象的关系,就连人与世界的关系都被重新部署,它们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装置和感官技术,而是一种可与身体进行能量交换的“热力学机器”,是已然被植入身体内部且通过控制视觉来进行身体规训的“拓殖机器”。
第三章围绕视觉文化的建制研究展开。艺术的社会学方面是艺术实践的构成部分,也是视觉“文化研究”的题中之义,“建制的目光”就是对这个主题的一个明示。审美场域的建制绝不只是一套美学或艺术体制,它还是社会建制的一部分,是社会用来建构主体及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装置系统。尤其在今天这个视觉化的时代,在这个因为过度的视觉化而滋生出种种暴露癖和窥视癖的社会中,建制的目光就是一道监视的目光,一道调节的目光,它调节力比多的流动,调节视觉驱力的走向,调节权力的分配和再生产。
第四章主要讨论观看与主体性的关系问题。观看与主体构成之间的关系是悖论性的,观看在结构主体性的同时,也把主体抛向了一种异在性。在视觉文化研究中,观看与主体性的关系一直是热门议题,它关涉主体构成的诸多方面,如主体的认同、幻象和快感的问题,视觉场域的建制、知识和权力的问题,图像编码的诱惑结构与询唤机制的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这一章主要在拉康精神分析学的语境中展开讨论,通过把构成主体性的诸要素嵌入观看的拓扑结构来思考观看的迷局,思考观看主体作为一个欲望主体的原罪和宿命。
第五章从不同的论述语境来厘定“fetishism”的性质及其构成机制,尤其要考察视觉场域中对象的物神化和奇观化运作,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主体的拜物或恋物式观看的构成及其效果。我们所谓的消费主义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新恋物时代”,拜物或恋物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症状,不仅是社会或文化的症状,也是主体的症状、视觉的症状,因为我们的恋物式消费根本上离不开视觉机器的运作,离不开视界场域对于主体、物品及主体对物品的观看方式乃至消费方式的建构。以此言之,此处对拜物教/恋物癖的考察亦是对消费时代的视觉构成的一种反思,是对消费主义的拜物逻辑及其视觉调用的一种逆向运作。
第六章集中探讨视觉文化中的表征问题。不论是生产场域中可见性的构成还是交换场域中可见物的意义实现,图像都绝非单纯的再现物或表现物,亦非完全透明的交流工具,它们总在发挥一定的生产功能,既生产意义,也生产接收意义的主体,既生产所再现或表达的指涉物的“知识”,也生产接收“知识”的主体的欲望及其快感满足。图像表征不仅是一种符号运作,而且是一种与意识形态生产相关的社会文化实践,它不仅要参与建构主体与世界的关系,而且直接生产与之相适应的主体类型。
总之,视觉文化研究发展至今,形态已经极为多样,其对待视觉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或媒介文化的立场也形形色色,但本书更倾向于强调它批判性的一面。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如果我们承认今天的时代是一个视觉时代,那么,对视觉中心主义的批判将直接指证当代社会的“全景敞视主义”,指证包裹在我们的观看中的自恋和恋物癖好,亦指证当代主体已被幻化的异形。本书同时也要强调一点:视觉文化研究不是疗伤的机器,它固然想要为我们提供一个走出镜城的策略,但对镜城幻影的痴迷已然成为存在或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充其量只能在“已然”的宿命中寻求一次次的逃逸,因为我们只要活着,就离不开视觉文化提供给我们的镜像。
吴琼,安徽宿松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领域为西方哲学和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视觉文化研究、艺术史和艺术理论,著有《西方美学史》、《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读画:打开名画的褶层》等,译有《西方的没落》等。
我说,人随着年龄越大梦想也就越小。外婆说,这话不对。我说,那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外婆说,活到八十岁拿高龄补贴。幽默、温暖、让人笑中带泪的小镇老太太和“不学无术”...
作者简介作者:藤まる 輕小說作家,1988出年。 以《我將在明日逝去,而妳將死而復生》一書榮獲第19屆「電撃小說大賞」金賞
轻松玩转微信 本书特色 基于微信5.0:全面介绍其新功能,新玩法,新技巧轻松掌握微信的方方面面:安装、注册与设置微信、找朋友,聊一聊、收藏与分享、趣味微信、快快...
敢于胡乱摄影师,云南美食长期田野调查者,偏好云南特有食材的发掘推介;多家媒体云南饮食专栏作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及多部饮食类纪录片云南美食顾问;专业普洱茶杂...
作品目录上册第一章 神秘男子第二章 阴差阳错第三章 心有灵犀第四章 面带桃花第五章 劫后余生第六章 栽赃陷害第七章 立下字据第
伊北,祖籍安徽,当代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著有长篇小说《六姊妹》《小敏家》《熟年 》等。
一本书带你认识恐惧以及各种情绪,探索内心世界!拟人化的叙述,融合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有趣又有料。捷克知名作者精心创作,已在9个国家出版,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
这是一本关于“欺骗”的短篇故事集,是英国传奇作家罗尔德·达尔为成人而写的童话。在这里,你会读到:被警察吞下的凶器,开孤儿院的赌徒,偷伞换钱的酒鬼,专门帮人复仇的...
隋树森(1906-1989),字育楠,山东招远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
建筑设计手绘表现 本书特色 本书系庐山艺术特训营教研组编著的手绘表现类专业图书,汇集了庐山艺术特训营建营至今10余年众多手绘名家的优秀作品,包括杨健、陈红卫、沙...
●《漫客小说绘》连载以来人气居高不下,每天被问*多“何时出版”的超火热作品!●以段子的形式来完整呈现大学生活!聚集在【415】宿舍的十个臭男人组团搞事,在吐槽、...
法律的道德性 目录 第二版序言**版序言一两种道德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道德尺度伦理学语汇与两种道德边际效用与愿望的道德互惠与义务的道德在道德标尺上确定指针的位...
作品目录陈荣捷朱子学论著丛刊序引言引用书目表近思录目录一卷 道体(道体)二卷 为学大要(为学)三卷 格物穷理(致知)四卷 存
汉语成语词典 本书特色 《汉语成语词典》收词丰富。共收列成语近8000条,连同扩展的成语实际收词1万余条。收词以现代常用的成语为主,包括近些年来广为流行、固定下...
“我们是地球上最沉溺于幻觉的人民。我们不敢破除迷惘,因为幻觉是我们居于其中的房屋,是我们的新闻、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冒险、我们的艺术形式、我们的所有体验。"★流行...
杨跃 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肺癌诊疗规范执笔人,《养生堂》《健康之路》《健康有约》明星嘉宾,从医35年,做过的手术超...
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创业黑马学院常任导师。《财富》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获得者、全球影响力商业奖项“安永企业家奖”获得...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教程 内容简介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教程/成都理工大学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系列教材》是在完成《普通地质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到野外认识、观察...
雷蒙·阿隆(1905-1983),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导论》、《连锁战争》、《工业社会十八讲》、《知识分子的鸦片》、《政治研究》...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生于巴黎一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学者,母亲是富有的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