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无聊

我们为何无聊

作者:[加]詹姆斯·丹克特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22-2

评分:7.4

ISBN:978754478958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我们可能误会无聊太久了——

“人类的优势就在于无聊。”

《卫报》年度新知图书

-

无聊几乎无处不在,但在某些时刻变得尤其危险;没有人能免受其害,只是一些人遭受更多。“无聊的人被一种欲望所折磨,却不知道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是什么。”《我们为何无聊》从心理学出发,解剖无聊,而后解决无聊。

-

无聊是什么?怠惰、茫然,还是焦躁、不安?

是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让我们感到无聊?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无聊倾向和体重超重、抑郁、犯罪之间有没有关系?

-

无聊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坏事吗?

如果说无聊是一个信号,那么它在提醒我们什么?

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反应,才能不掉进恶性循环?

-

从无聊的历史和含义,到无聊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再到无聊的成因与机制、无聊的反义词和流行化,本书为我们提供关于无聊的科学认知,然后给出无聊的解法。

在渐趋短平快的时代,社交媒体的信息流与短视频并非驱散无聊的解药,相反,它们更容易让我们困在一个永不停歇的仓鼠轮中。无聊是对意义、投入感和能动性的召唤,如何回应这一召唤,才是良方所在。

从正确认识外部环境与内部动机,到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创造意义、建立心流,本书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温和而不说教,带我们科学应对无聊。

——————

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什么是无聊,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应对无聊有更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本书告诉我们,与其和无聊做斗争,不如倾听无聊背后的声音。——《华盛顿月刊》

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无聊,引人入胜,而且极具启发性。——《卫报》

一部简洁又充满趣味的无聊小史。——《泰晤士报》

(本书)完成了一个让科学发现和人文思想自由对话的叙述。——《三联生活周刊》

作品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无聊的别名
第二章 “刚刚好”原则
第三章 改变的动力
第四章 人生阶段
第五章 间接经验
第六章 极端环境中的无聊
第七章 找寻意义
第八章 正在形成的流行病
第九章 顺其自然
结 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心理学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曾获选加拿大认知神经科学首席科学家、加拿大滑铁卢地区“四十岁以下四十人”。在大学攻读临床神经心理学时,丹克特观察到,自己的兄长在发生车祸导致脑损伤后,相比之前更容易感到无聊,这激发了他对无聊的研究兴趣。此后,他创办了丹克特实验室,专研无聊及心智模型,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有重大突破。

约翰·D. 伊斯特伍德(John D. Eastwood),临床心理学家,约克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以及情绪与认知科学方面的研究,曾获加拿大安大略心理学协会哈维·布鲁克奖、加拿大总理卓越研究奖。

【译者简介】

袁铭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博士在读。科普组织“神经现实”的成员。

精彩摘录

Soforhumansandanimalsalike,thekeyisthatwemustbeself-determinedandengagetheworldonourterms;wemustbefreetomakechoicesbasedonwhatmatterstous.Varietyandexcitementbythemselvesarenotenough.Infact,excessivevarietyandconstantlyarousingeventsthatareoutofourcontrolwouldnotbecomfortingatall.Thiswouldfeelmorelikeanxietyorevenmania.Choiceiscritical.Tomakeachoice,oneactivitymustbejudgedtobemoreimportantorsatisfyingthananother.

——引自第16页


在我们看来,引起无聊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五种:情绪、即当下的感觉;生理,即对环境的觉察和反应能力;认知,即对周遭世界的专注力和思考力;动机,即投入某事的动力;以及意志力或自控力,即建立并执行计划的能力。这五个内在领域的任何弱点都将把我们推向无聊的边缘。

——引自章节:第二章“刚刚好”原则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