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尔•迪纳斯坦
加拿大技术史与音乐史专家,尤其擅长20世纪文化史和爵士乐史,写过一系列关于酷文化的作品。目前在美国杜兰大学从事英语文学系教授工作。其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American Cool、Coach: A Study of New York Cool, 以及Swinging the Machine等。
乔尔•迪纳斯坦
加拿大技术史与音乐史专家,尤其擅长20世纪文化史和爵士乐史,写过一系列关于酷文化的作品。目前在美国杜兰大学从事英语文学系教授工作。其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American Cool、Coach: A Study of New York Cool, 以及Swinging the Machine等。
1957年,杰克·凯鲁亚克在一首名为《美国新性感三人组:迪恩、白兰度、普雷斯利》(“America’sNewTrinityofLove:Dean,Brando,Presley”)的感伤短诗中,呼吁人们关注好莱坞酷派男性美学内化于心的趋势:迄今为止,美国的英雄一直在……杀戮印第安人与恶棍,他们战胜并嘲讽对手。这类英雄虽然相貌英俊,但从来没有同情心……所以,美国的新英雄们出现了,以詹姆斯·迪恩、马龙·白兰度和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三人组为代表,他们是同情心的化身。迪恩、白兰度和普雷斯利这类组合在当时十分普遍—通常是青少年不法分子,但这是凯鲁亚克创造出的嬉皮士雏形,是在向新的世俗三位一体致敬。在凯鲁亚克看来,白兰度“炽热的同情心”代表了美国文化以世俗形态复兴的前沿趋势。他发现,蛮横(粗暴)、虚张声势的黑帮、侦探和牛仔已转变为年轻的反英雄,后者的心理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仿佛被一个压抑的社会囚禁了起来,只是偶尔会将情绪爆发出来。这种内省和冒险精神需要交替,要求人们时而冷静,时而反思自我,而不是一意孤行。任何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都需要对个体的极限和社会传统进行考验:白兰度和迪恩创造了新的文化回路,他们的矛盾心理、脆弱情感和魅色令观众神魂颠倒。与此同时,埃尔维斯打通了非裔美国人音乐和舞蹈之间的界限,给予欧洲和美国白人青年贯通世俗文化的通行证,让他们得以在种族界限之外寻找自我肯定的源泉。在战后二期,孤独的道德叛逆者之酷发生了转变。年轻人取代了他们,开始向世人揭示内心世界的紧张情绪。这种酷依旧是一个面具,只是被表演者巧妙地打碎了:过分焦虑的情绪不再被抑制,而是被表达出来—这一变化表明精神分析的方法已经深深地渗透到艺术和知识分子群体中。在社会语境中,当现代主义政治贯穿流行文化时,表演者与伦理问题的斗争可能会被解读为:真实的自我与压抑的社会发生了冲突。在垮掉派青年看来,这种冲突可以...
——引自章节:351 第八章 美式反叛酷:白兰度、迪恩与埃尔维斯
1943年至1963年间,“扮酷”(beingcool)这一新理念应运而生,它植根于非裔美国人爵士文化,既折射出这一时代的特征,又饱含浪漫色彩,用以泛指美国反叛者特立独行的态度。对此后的两代人而言,在当时物欲横流且日益走向郊区化的社会,“扮酷”成功地将“放纵”与“理性”合二为一,为他们提供了另一种反抗社会准则的方式。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之日起,短短十年间,各类群体(艺术家、作家、知识分子、波希米亚主义者以及青年文化圈)逐步接纳并不断审视这一晦涩的概念。例如:作家诺曼·梅勒(NormanMailer)与杰克·凯鲁亚克(JackKerouac)曾致力于围绕“扮酷”及其子概念“嬉皮”(hip),构建相关哲学体系;社会学家欧文·高夫曼(ErvingGoffman)也曾发现,囚犯们在面对当局的专政时,会用“酷一些”这类话语来维系仅剩的尊严。1957年,电影《西区故事》(WestSideStory)风靡百老汇,催生了歌曲《酷》(Cool)—该歌曲由一名叫作艾斯(Ice)的歌手演唱,他鼓励同伴们,在情绪爆发时,要抑制情绪,从而平息愤怒。“酷”文化将非裔美国人的文化与白人文化各自崇尚的男子气概合二为一。首先,它从英国那里学来了“处变不惊”—这是自维多利亚时代流传下来的上流社会品质,是一种典型的绅士风范,英国人自嘲为“被上帝冻住的面无表情之人”。艾灵顿公爵一家四代人皆为环球旅行家,他认为伦敦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文明”的人,十分敬仰他们“擅于维系内心平衡”的民族品格,并将该品格的表述方式稍作修改,写入自传中。他这样写道:“自律,实乃一种美德,亦是后天养成的资本,对每个人而言,均是无价的。”然而,一战后,各类艺术和文化变革迭兴,其中包括了艺术领域的现代主义、政治领域的共产主义、工人阶级主导的社会主义与反殖民主义、艺术平民化[爵士乐、交际舞,以及卓别林(Chaplin)、基顿(Keat...
——引自章节:008 引子:“酷”的兴起
米榭勒·芒梭,法国作家、记者,曾任时尚杂志《玛丽·克莱尔》主编。主要作品有小说《美好婚姻》、《为什么不是威尼斯》、《我儿子的儿子》、《暴力生活》等。1972年出...
善用「複利」效應,讓小小的原子習慣利滾利,滾出生命的大不同!天天細微改變,會累積成巨大差異,這就是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本書作者詹姆斯‧克利爾在高二的一場棒球賽中...
作者简介普里特·巴塔:作为一名医生加入英国陆军前,普里特·巴塔一直在牛津和伦敦攻读医学。退役后,他先是在布里斯托尔附近行医,现在则在阿宾顿。他广泛参与到医政事务...
炼铁原料 本书特色 本书重点介绍了铁矿石、焦炭、熔剂等炼铁主要原料的技术要求,铁矿石入炉前的准备处理,煤粉的炼焦生产,铁矿粉的烧结和造球理论,铁矿粉烧结和球团的...
【科学研究证明,少吃一餐更健康】美国名流超爱的生酮饮食专家美国亚马逊营养学与饮食类图书 榜首★做自己身体的主人,掌握进食的话语权,由内而外展现自信美的饮食方式★...
威廉·沃恩(William Vaughan),英国伦敦大学与伯克贝克学院资深艺术史教授。罗斯金艺术学校和考陶尔德研究所毕业后,曾职于伦敦泰特美术馆。著有关于十八...
萧统,南朝梁太子,谥号昭明太子。
《会展工程技术基础》基于会展设计的基本理论,结合相关的展示设计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从艺术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会
黄煌经方沙龙-第三期 本书特色 《黄煌经方沙龙(第3期)》是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煌经方沙龙-第三期 内容简介 在弟子张薛光、刘西强、眭冬蕾等人的努力下,...
80后副主任法医师,一线畅销悬疑作家。著有法医秦明系列、守夜者系列、科普书系列。入行较早,经验颇丰,绰号“老秦”。阅尸无数,明察秋毫。一双鬼手,只为沉冤得雪,满...
我是李一诺。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怎么可以做成那么多事?”人们只看到光鲜亮丽的标签,其实真实生活都是一地鸡毛。我的起点,和大家一样,是从一个个“不敢”、一个...
茅海建,澳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多年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
爱玛·多诺霍(Emma Donoghue)1969年出生于都柏林,父亲是文学评论家,在剑桥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3岁开始写作,擅长写不同题材,有文学、历史、传...
"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
作品目录第1话 回到最初的地方第2话 别扭星人第3话 囧囧有神的第一次约会第4话 两个人的老屋第5话 意外的决定第6话 让人心跳的黄
本书是一部女性励志传奇,讲述了女主角阿麦从一个小兵成长为一国将帅的故事。全文大气磅礴,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口碑极佳。小说讲述了南夏靖国公被杀害后,其女麦穗突逢巨...
1996年11月,许多美国人不再为圣诞节送什么礼物给亲友发愁,因为他们都已经有了目标:那是一本叫做《与神对话》的书,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这本...
岩井宏实1932年生于日本奈良,日本民俗学者。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帝冢山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专攻民俗学与民具研究,曾任大阪市立博物馆主任学艺员、...
鹿人三千,男,1994年生,大四工科在读。喜欢讲故事,不喜欢讲道理。喜欢养大狗,喜欢做手工皮匠艺人。文章广泛流传于自媒体平台,是正处在上升节点的新锐一代作者。文...
王水照,1934年生,浙江余姚人。文学史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