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经济危机何以成为当今世界秩序的起源?
比尔•盖茨盛赞的经济史家马克•莱文森重磅新作
解密繁荣为何不可持续,美国因何不能“再次伟大”
◎ 编辑推荐
★ 本书以1973年为立足点,全景式复盘战后世界经济起落的50年。深度解析战后世界经济空前繁荣,及其未能持续和再现 的原因。对滞胀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政策的分析具有颠覆性。
★ 1973年是一个至关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时刻,那场危机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乃至社会情绪。自此,战后经济奇迹走向终结,经济缓慢增长成为新常态;凭借劳动致富愈发困难,贫富差距扩大;焦虑情绪全社会弥漫,政治走向极端。1973年可谓西方国家发展道路上的转折点,聚焦于此,战后的世界历史将被全面重估。
◎ 名人推荐
“据说,经济史是一门垂死的艺术。好吧,在马克•莱文森手里就不是了。这本关于1948—1973年的光辉时代如何陨落为平庸时代的书,内容全面,巨细靡遗,且极具艺术性和说服力。这是相当大的成就。”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联储前副主席、畅销书《当音乐停止之后》作者
艾伦•布林德
“马克•莱文森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困境以及决策者的反应做出了引人入胜的敏锐描述。在战后的繁荣终结于动荡,美国和其他国家极力应对滞胀和失业时,减税和放松管制成了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他们是如何找到出路的?这本恰逢其时的著作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当前的经济困局。”
——达特茅斯学院教授、美联储经济学家、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
道格拉斯•欧文
◎获奖情况
◆《华盛顿邮报》年度*佳经济学书籍
“莱文森是经济学家,也是记者,他兼有这两种身份的优点——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大局的理解。”
——《华盛顿邮报》,2016年*佳经济学书籍
◆《战略与商业》年度图书
◎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5年,世界见证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然而就在1973年,喧嚣戛然而止,繁华惨淡落幕。西方各国经济大幅下滑,长期在“滞胀”的泥潭中挣扎,此后即便有所回暖,也是短暂和不稳定的。经济停滞不前、贫富差距扩大、工薪阶层陷入困境、社会普遍焦虑、政治极端主义盛行……我们眼前的世界,正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直接遗产。
在本书中,经济史家马克•莱文森以1973年为立足点,抽丝剥茧,全景式复盘战后西方经济起落的50年。经济奇迹由谁缔造又因何破灭?它为何不能持续也不可再现?1973年那场危机如何奠定了当今世界格局?学术和政治精英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经济现实?以事实为据,马克•莱文森将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马克•莱文森,普林斯顿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纽约市立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摩根大通经济学家、《经济学人》编辑、《新闻周刊》高级撰稿人、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商务高级研究员。著有畅销书《集装箱改变世界》。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说,20世纪的后5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却见证了遍及大半个地球的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奇迹。确保汇率稳定的一系列国际协议被制定出来,国际贸易限制得以放松,向贫穷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开辟了国际合作的新领域。经济爆炸式地增长,每个人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水平在提高。新的住宅、汽车和消费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触手可及,一系列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计划和私人劳务合同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安全感。即便是亚拉巴马产棉区的佃农和意大利南部的皮革工也能在这场空前的大繁荣中找到前所未有的致富机会。第二阶段,从1973年开始到20世纪末,与上一阶段完全不同。在日本、北美、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拉丁美洲,热闹的繁荣景象被惨淡经营所取代。国际合作转向了无止境的贸易纠纷、汇率争端和境外投资冲突。各国的白领阶层开始忧心忡忡。蓝领阶层则坐上了经济下滑的过山车。从宾夕法尼亚州希拉河谷的钢城,到日本北部的煤矿区,再到马赛北部的高地,区域经济的崩溃导致了人口的大量流失。循环往复的经济危机侵袭着不同的国家,包括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养老金价值缩水,家庭的积蓄被迅速消耗,单位时间工资的购买能力大幅下降。劳动力短缺变成了失业率高居不下,年轻人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选择做临时的短工。这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很难激发起人们乐观面对的勇气。
——引自章节:引言
人类凭借自身的力量无法将世界经济恢复到其巅峰的状态,这一事实的后果是深远且持久的。人们的心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直至进入21世纪,对于政府的怀疑态度始终笼罩着政治生活。由此,福利国家的道路开始碰壁,国家机构开始萎缩,个人不得不在医疗、教育、养老方面承担更多的开支和风险。
——引自章节:引言
林珮瑜/原著劇本作品包括History BL劇《著魔》、《越界》、《是非》、《獨家保鑣》、《愛上哥們》、《軍官• 情人》CHOCO TV「CHOCO TV追劇瘋...
作者(德)赫尔穆特·伯蒂格,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曾任《法兰克福评论报》编辑。著有《乌托邦之后:当代德语文学史》《海边的策兰》等,作品《四七社》获得2013年莱比...
Anyonewhohasdealtwiththebeaurocratsofthisworldunderstandsredtapeandrules.Withthe...
80后北京土著,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哲学学士。自幼孤僻寡言,常常不由自主的陷入对于“自由”、“爱”等伦理概念的抽象思辨而难以自拔。自2004年第一次翻开霍克海...
著者:陶德民,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湖北武昌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和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博士,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从事博士后。主要...
【导语】 发现,是语言的创造之源,即便幼稚,也不失文学本色。在人的心魂却为人所未察的地方,在人的处境却为人所忽略的时候,当熟练的生活透露出陌生的消息,文学才得...
★20世纪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恐怖小说体★邀请克苏鲁信徒级译者翻译,专有名词规范准确,行文精美流畅★内文加入报纸、书信、传真、速写、笔记……丰富克苏鲁元素,强大代入...
最新马病防治 内容简介 《*新马病防治》一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与中毒病、外科与肢蹄病、产科病等170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龙在宇,资深媒体人,饱览政府要员与商界精英之成败,深感做官、做事、做人,都得讲究政治智慧。为使同道者事业顺遂,少走弯路,便将自己多年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许多真...
本书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作者以浅显流畅的笔触,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
张爱玲,小说家。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中华民国上海公共租界。本名张煐,后因入学需要,母亲黄逸梵以英文名Eileen译音,易名爱玲。 张爱玲的祖父母分别为清朝末年著名...
AcollectionofdisturbingworksbyJ.MichaelFaderincludingpoetry,shortstoriesandartwo...
“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讲述爵士乐的由来与发展伴随诗意语言和澎湃热情一起踏入风靡全球的爵士乐世界了解音乐文化知识,聆听艺术碰撞之声愿读过此书,你也爱音乐◎ 编辑推...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英国第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英国小说得以定型的奠基人,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大师。
药事管理学-(第四版) 本书特色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药事管理学(第4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药事管理学-(第四版) 目录 **章绪论**...
★迄今为止最经典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本,超级畅销书《追风筝的人》《与神对话》译者李继宏倾心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世界文学 史上“完美之书”,村上春树,海...
和脫線到了極點的佐藤開始交往後,所有想不到的災難接連不斷發生,妻夫木滿身瘡痍。似乎是因為佐藤是「經常會遇到災難的體質」,
兰室秘藏 内容简介 本书据明·梅南书屋刊《东垣十书》整理。全书3卷,分述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等21门病证,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临床各科,其...
MeasuringOnly5.5X3.25Inches,ThisQuickAndHandyLaminatedCardTucksNeatlyIntoYourTar...
以赛亚·伯林有着多重身份和传奇的经历:生于俄国,犹太血统,英国学者。作为20世纪重要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与各界的许多名人都有交往。这本根据大量资料和伯林自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