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是英国美食作家、评论家威廉·席特维尔全新力作。这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一个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一个餐馆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英国著名美食作家威廉·席特维尔带领我们吃遍各国著名餐馆,记录不同年代人们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编辑推荐】
1.英国版“蔡澜”,著名美食作家、BBC美食评论家、BBC《厨艺大师》常驻嘉宾,威廉·席特维尔全新力作,全彩四色印刷,米其林三星大厨推荐。
2.记录不同年代人们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3.这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一本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
从古罗马人到奥斯曼帝国到中世纪的英国;
从咖啡馆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到英国工业革命;
从孟买不列颠尼亚餐厅到美国潘尼思之家到伦敦必比登餐厅;
4.考古学家在庞贝古城中发现的一家酒馆揭示出了一座拥有一系列非常精致的酒店、酒吧和餐馆的城市。
5.当人们决定外出用餐,世界和味蕾才开始丰富起来。
6.外出就餐可谓人生一大要事:它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幸福感,抚平我们的悲伤,还能实现商务与娱乐的双赢,甚至悄悄影响着我们的人性。
7.每次点菜都是一次旅行,每个餐馆都是一座文化博物馆,每一次外出用餐都是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是了解不同国家、地方文化融合和时代变迁的途径。
【名家推荐】
1. 席特维尔拥有伟大厨师的味觉、高等法院法官的正直和P.G.伍德豪斯的文笔。
——米其林三星厨师马尔科·皮埃尔·怀特
2.阅读本书宛如跟着席特维尔进行一场精彩绝伦的旅行,增加我们对历史中的美食和待客之道的认识。对于爱好美食的历史读者来说,本书不容错过。不要抢走我的书!
——米其林三星厨师米歇尔·鲁克斯
3.席特维尔用新奇幽默的方式讲述了餐馆的故事,比起过于严肃的餐厅评价,这无疑是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转变。
——《柯克斯书评》
威廉·席特维尔,英国重要的美食作家,《维特罗斯饮食》屡获殊荣的资深编辑,BBC《厨艺大师》常驻评委,以尖刻的美食评论著称。他发表过三本关于食物的著作:《100份食谱串成的美食历史》《蛋与无秩序社会》《那些宝贵的英国食谱》。
当今的餐厅将“共同进餐”视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吸引顾客上门的手段。而对白图泰来说,这只是一种惯例。他只会在极端情况下单独进食。例如,在躲避匪徒时他不得不匆忙抓起食物塞进嘴巴;他曾在中国被四十名骑着马的人抓捕,又被窃贼夺走了所有随身物并拘禁,但他还是成功逃脱,“我藏在树木茂密、荆棘遍布的森林里…以水果与树叶为食”。在印度,他又遭到“异教徒”的袭击,被迫逃匿至竹林中。饥不可堪的他在灌木丛中艰难前行,“荆棘扎破了我的前臂,某些伤痕一直留存至今”,也正是在这些灌木丛中,他发现了浆果。此时,庭院里的白图泰可能已停止说话并卷起袖子,向朱扎伊露出手臂上的伤痕。白图泰还记得一次令人闻风丧胆的“不好客”事件一他拜访一位苏丹时,苏丹让他警惕某一部落的举动。这位苏丹事先就听说过这个部落里都是一些危险的人,但还是大胆决定邀请他们共进晚餐。他派遣了一名黑奴前去正式邀请这个部落的人与自己同桌(或者与他一同坐在地毯或坐垫上)进餐。不幸的是,这名送信黑奴的下场十分惨烈:部落的人不仅把他杀了,还把他吃了。但苏丹又说,这事也可以换个角度看:白图泰也不用太担心这个部落,因为“虽然异教徒吃人,但他们只吃黑人。因为他们将白人视为发育不良、有害健康的食物”。不过这种有惊无险的情况并不多。白图泰在波斯山区的经历才是他旅程的常态:“我在旅途的每一段都发现了供旅者与其他到访者借宿的寺院小室,里面还放着面包、肉类与甜食。”
——引自章节:3.伊本·白图泰的遗产28
早至11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人就已经在喝咖啡了,只不过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咽下去的液体(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浑厚、粗质又苦涩的口感)之中,有一种能够刺激人体神经元并导致肾上腺素分泌的物质—咖啡因,但过后他们的确感到提神。当地人还开发出了某种工艺,将咖啡果做成咖啡豆,然后再制成饮料。就这样,人们喜爱的咖啡诞生了。它仿佛有一种魔力,令人兴奋又着迷。我们人类与动物之间有着许多区别,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不仅在口渴或饥俄时进食,还会从吃喝中获得乐趣,例如令人满意的食物口味、质地与其他感官享受。没错,关于外出就餐的许多故事都基于这个板上钉钉的事实:一种压根儿没必要的消遣。也许会有人反驳这一点,但无论如何,我们确实没必要为了生存而去餐厅吃饭,只不过,餐厅让生存这件事变得更加愉快。咖啡的故事就能很好地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当这种非必需的豆子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人们对咖啡的明显“需求”也就变得无可非议。如果说,同样身为非必需品的桌布标志着1410年左右中世纪人类文明的进步,那么18世纪初伦敦咖啡馆的盛行,就代表了血腥内战向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的转变。
——引自章节:5.咖啡馆革命55
本书《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共3册)》是医学博士朱晓平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女人烦恼的经典老偏方;是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是一本唯美的爱情疗愈书。爱上一个人你会长大,失去一个人你会成熟。这里有60个帮你提升爱情运的唯美故事,让心灵清透立现,光彩绽放。《我也曾如你...
米歇尔・科恩法国著名建筑学家曾获巴黎第四大学建筑学博士现为巴黎第四建筑学院教授。他担任过许多世界著名建筑的设计工作以设计风格独特在建筑学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业余...
爱与怜悯之书!感动全球50亿人的励志畅销书登陆中国!打破沉默,特蕾莎修女的随身牧师35年以来首次讲述跟随当代圣人灵修的心路历程让你离世上最伟大的爱更近一步---...
马伯庸:著名作家。银河奖、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将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誉。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谱系”,“文字风格充满奇趣。”代表作《古董局中局...
彼得斯著作的力量就在于他强迫你关注最基本的东西——他会使管理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容易。你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放在枕头下,
走向法治:广东法制建设30年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改革与变法——30年来的广东地方立法;依法行政,构建法治政府——30年来的广东行政法制;通过司法改革实...
安东尼·沙迪德(1968-2012),黎巴嫩裔美国记者,曾任职美联社、《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和《华盛顿邮报》,长期驻派中东,2004和2010年凭伊拉克战...
王立铭浙江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家。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菠...
E.B.怀特(E. B. White,1899—1985),“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作为《纽约客》主要撰稿人的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
常用中药临床应用与鉴别 本书特色 《常用中药临床应用与鉴别》按中药功效分为20章。载入360味常用中药。每一味中药均按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常用量、使用注意、临...
中国:传统与变革 【美】费正清、赖肖尔著本书是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探索中国文化源流的一部力作,全书贯通古今,包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演变、近代西方势力的渗入后传...
★日本累計暢銷突破13萬冊!日本知名書評網站「讀書Meter」千名讀者好評!★原來,妖怪是這麼回事!?充滿考據的全新鬼怪推理,邀你一同探究淵博的妖怪世界!★黏踢...
神奈川历史文化学者,现居日本。于东京繁华地探访历史遗迹,满眼看的不是现代风物,而是江户时代的风光街景。除了实地探访,也埋首日本故纸堆中觅趣,并着手撰写历史故事。...
犯罪的一般理论 本书特色 本书重新审视了犯罪学科产生之前流行的犯罪观点,审视了把犯罪看成是人类那种不受约束的求乐避苦货币的自然后果的观点,分12个章节,对犯罪的...
【编辑推荐】◆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就会被命运掌控。◆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比尔·盖茨年度推荐。◆都柏林文学奖入围作品。《泰晤士报》...
吉尔莫·德尔·托罗策划、写作,首次公开大量手记、手绘图、藏品,展现自己奇思妙想的大部头收藏本!詹姆斯·卡梅隆作序,汤姆·克鲁斯作后记!尼尔·盖曼、约翰·兰迪斯、...
李剑鸣,湖南常德人,曾执教于湘潭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
李文儒,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总编辑,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100份完美对称早餐食谱,365个心动的早晨,送给你亲爱的人】每座城市,每一分钟,都有人正在享受心爱的人所做的早餐,知道自己确确实实被爱着。2013年,住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