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未尽的晚景

燃烧未尽的晚景

作者:[日] 斋藤茂男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2-3-1

评分:8.0

ISBN:978721310411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 她们走向生命终场,却如火焰般熊熊燃烧

◎ 豆瓣口碑之作《妻子们的思秋期》续篇

◎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真实记录

◎ 著名记者笔下的世纪末图景

◎ 日本新闻协会奖获奖作品

◎ 影响日本战后一代的非虚构系列代表作

——————

曾经的一代代日本女性,生养过很多孩子,照顾年迈而痴呆的父母,努力战胜贫穷,很快地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谁说女性生来就要依附于丈夫、为家庭奉献?

时过境迁,主妇们越来越坚定了要开拓自我的决心。背负沉重照护压力的她们、迸发出旺盛生命力的她们、无处诉说苦闷只得自行了断的她们……共同描绘出日本现代女性的老后群像。

如何更有尊严地老去?妻子、母亲、儿媳们的“革命”成功了吗?

——————

在《妻子们的思秋期》中,中年妻子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无尽等待、寂寞和忍耐。

作为续篇,本书继续探索了现代社会里中年、晚年女性的生存实态。令人意外的是,现代日本女性不同于她们的前辈,越发坚定了要活出自我、度过精彩余生的决心。妻子们喷涌的生命热情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老年观”,原来,她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体验性与生命的悲欢……

而另一方面,眼下的现实仍然是,挑起照护老人重任的人往往是女性而非男性。妻子们在照护老人的沉重生活里难以喘息,也为自己仅有一次的美好年华的逝去而无限惋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仅仅依赖妻子们来承担赡养老人这一重任,已无法满足越发庞大的需求。如何照护老人,由谁来照护他们,不仅是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紧迫课题……

作品目录

◆ 关于《日本世相》
◆ 前言
◆ I 老去之路,女性之路
(1)夫妇的晚景
凄凉地、惨烈地…… / 漫长苦难的旅程 / 离婚后破镜重圆 / 用窗帘隔开的“分居” / 带着关系不好的父母赴任 / 迷失在痴呆的黑暗中 / 淡定地只穿着和服衬衣、贴身裙 / 纠结后送到老人医院 / 暮色一点点笼罩了一切
(2)没有尽头
一个屋檐下有两个痴呆老妇人…… / 捡垃圾放进衣柜里 / 生母和养母 / 熬过严寒风雪 / 被拉回到主妇的位置上 / 我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3)阿修罗之家
为东大毕业的儿子而自豪 / 哪怕把红色的百合花说成白色的…… / 母子相依为命 / 与新社员的邂逅 / 一夜之间变为“进步派” / 监视着有没有对她儿子好 / “这是个只看金钱和地位的世界” / 深夜,警察打来电话…… / 孙女离开奶奶, 痴呆变得更严重 / 另一块重石 / 因为爱,所以分开? / 发现了先生的男女关系 / 失去母亲这个支柱 / 崩溃的幸福神话 / 再也不要奉献和隐忍
(4)和X先生的对话
妻子们也有“发展权” / 何为更有质量晚年的土壤? / 为了让晚年生活更美更多彩 (5)读者来函
死神在家门口等着 / 同行的人生路,很抱歉 / 不做“从军慰安妇”
◆ II 燃烧未尽的晚景
(1)春水
“我喜欢你……” / 在寂寞的人生路上相互拥抱 / 自由恋爱不被允许的年代 / 寡淡婚姻的辛酸之情 / 虽然有幸福的家庭 / 人生谢幕的生之悲哀
(2)余生的梦想
伤了掌上明珠的心 / 温柔中的冷漠 / 人生的最后一幕 / 度过了潦草一生 / 从孤独地狱爬出来的两个人 / 往昔渐渐走远 / 短暂的夜里燃烧着生命的热情 / 被祝福的老去之路
(3)黑色的锁
明治女性激荡的一生 / 禁止接触男性的少女时代 / 深夜, 突然闯入房间的男性…… / 像捉住一只小鸟一样 / 女人们的深深仇恨
(4)和X先生的对话
夕阳红的性被束缚了 / 如何活得更有尊严?
(5)读者来函
日渐衰老的我寂寞难耐 / 想活得更炽烈
◆ III 现代弃老传说
(1)日暮山河
去山沟沟的村里 / 漫长的冬天终于结束了 / 热闹的宴会之后 / 村里的生活很快乐 / 失去了心灵寄托 / 老人的内心无法得到满足
(2)望乡之歌
不愿顺从时代 / 追上离开的老人们 / 荒废的农田越来越多 / 在大城市的监狱里 (3)采访笔记
对普通人来说,过于清闲不可取 / 两个人都倒下的那一天还是来了…… / 老人是负担吗?
◆ 后记
◆ 追踪采访:走向生命最后舞台的男男女女们……
面壁哭泣的男人 / 想到一个场景 / 你死了我就开心了 / 深夜的病房回荡着女人的叫喊 / 心意不通的悲剧 / 老年女性之间的相互伤害 / 老年人啊,独立吧! / 有血缘关系的家人的现实 / 双方同意的离世 / 把死亡变成捉迷藏
◆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斋藤茂男(1928—1999),日本著名记者。东京出生,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部。1952年进入共同通信社,历任社会部记者、次长、编委,1988年退休。1958年获第一届日本记者会议奖。1974年因系列报道《啊,繁荣》再次获奖。1983年,因长年的新闻报道活动和作为新闻记者的高声望,获得日本记者俱乐部奖。1984年《日本的幸福》系列获日本新闻协会奖。1993年岩波书店出版其12卷著作集。

斋藤1958年因“菅生事件”的报道一举成名。他终身关心弱势群体,敢于暴露社会黑暗面。斋藤认为,“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现实,光用所谓冷静客观的观察是无法准确捕捉的。记者必须越境进入弱者的状况中,只有彻底站在弱者的立场和视角上来观察世界,我们才能接近情况的本质。必须自觉‘中立、公正、客观’等常识的虚构性”。

有人曾用“生涯一记者”来形容斋藤茂男,认为他是全日本最符合新...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我开门见山地问,为何村里的老人会选择自我结束生命。他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向我讲述了老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这种变化里,老人们又如何失去了他们的安身之处。他说:“以前大家都住茅草屋房子,进门的地方都会养牛啊马啊,只要有人走进来打招呼,牛就会伸出脖子瞅一瞅。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可以养鸡还有兔子等小动物,给动物们喂食也是老年人和孩子们的活儿。但后来城市里的小洋房取代了茅草屋,大家也不怎么养动物了,老人们能做的事情突然减少了一项。我认为,生活状态发生剧烈变化的同时,老人们能发挥作用的舞台也在渐渐消失。”老师还举了一个类似的例子,说抽丝这种工艺也失传了。据说这一带山区盛产一种叫青苎的植物,老奶奶用嘴和手指尖把青苎皮和茎里的纤维撕得细细的,再缝起来做成丝,抽丝是这里非常出色的传统工艺。然而,就在最近的十三四年间,这种工艺基本看不到了。村里的老人们还擅长一种手工活儿,就是用稻草制作生活工具,这也是山里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编草绳、做草鞋,还有编的茅草长靴冬天在雪地里走路非常好用。秋天收获时背的背篓、戴的草帽,还有装粮食用的草袋子,也是干农活少不了的工具。这些东西一直以来都是老人们亲手制作的,也只有他们会做。“还有很多料理也是奶奶们一代代传下来的,但好多也在餐桌上消失了……”比如,朴树会开出很大的白色花朵,它的叶子也很大。插秧季奶奶们会摘下大片的朴树叶子,在上面撒一层黄豆粉,再把刚蒸好的糯米小豆饭放上去,最后再撒一层黄豆粉,用叶子包裹好后拿稻草绑个十字形,等到插秧快结束的时候,直接拿到田里去。“大家坐在田地边儿,大口大口吃起来。刚出炉、热乎乎的米饭和朴树叶散发出来的淡淡香气融合在一起,别提有多好吃了。我问过奶奶们,她们说,黄豆粉啊,就是稻田里的花粉,是为了祈祷丰收。大家吃的时候会想:啊,今年的插秧也结束了……心里有股期待的喜悦。对农民来说,老人们做的这个料理是最...

——引自章节:(1)日暮山河


等收割的季节结束,村里就要下雪了。这时,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招待田人。田人是来家里帮着干农活儿的人。以前的习俗是大家族里的人相互帮忙,互相提供劳力,共同完成农业活动,也叫“换工协作”,在这一带叫“好事”。招待这些来帮忙做“好事”的人或他们的孩子,就是“招待田人”,这是非常丰盛的宴席。“每个人都有一套精致的食物,是家里的奶奶辈还有妈妈做的拿手蔬菜料理,用深一点的大碗、浅一点的平碗,还有像小壶一样的碗分开装着。醋拌萝卜丝、白芝麻酱拌豆腐块、蔬菜魔芋、芥末酱拌蔷薇草……看起来很朴实的家常菜,但味道真的特别好。要是今晚在这家吃,那明晚就会在另一家,后天还有。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美食,特别开心。而且,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期待,像生活里的节目,大家相互招呼着吃吃喝喝,乐趣特别多。做小豆粥、打年糕……这些活动的主角永远是老人们,他们忙着准备食材,迫不及待地给子孙们展示自己的绝活儿。”

——引自章节:(1)日暮山河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