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扇窗

十扇窗

作者:[美]简•赫斯菲尔德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2-4

评分:9.0

ISBN:978755984123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一个真正的诗人,向真正的读者讲述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如何打动我们。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古根海姆奖获奖者简•赫斯菲尔德最新诗学散文集,解读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大学问出品

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校译并作序推荐;著名诗人西渡、雷平阳、蓝蓝、张定浩、胡桑联袂推荐!

1.本书作者简•赫斯菲尔德获美国唐纳德•霍尔-简•肯庸诗歌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古根海姆奖、洛克菲勒基金奖和美国诗人学会奖金,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领域均获得较高成就,在美国文学界声誉较高。

2.本书作者备受诗人米沃什和辛波斯卡推崇,米沃什评价她是“加州诗人同盟中最杰出的一位”,辛波斯卡评价她是“最贴近我心灵的诗人”,罗伯特•品斯基称她为“一个仍然令人惊讶的大师”。

3.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简•赫斯菲尔德亲为中国读者撰写新序言,对国内读者有很好的引导和普及作用。

4.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校译并作序推荐;华语诗界西渡、雷平阳、蓝蓝、张定浩、胡桑等联袂推荐!

5.十位诗人,了解伟大诗歌的十扇窗户。书中通过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毕肖普等成就卓著的诗人的创作,展示了世界上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为读者开启一场“释读诗歌”的盛宴。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的一本诗学散文集,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诗歌是如何运作和改变世界的。书中通过十章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等诗人的创作,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并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这些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对每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作的特点,作者都有独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本书就是一张导航图,跟随它的指引,我们既能细细品味好诗所蕴藏的变革之力,也能见证如何通过阅读诗歌和创作诗歌,来认识自己并实现我们生命的可能性。

【名家推荐】

在《十扇窗》中,简•赫斯菲尔德带领我们走进许多异彩纷呈的诗歌,在这里她不是一个给学生讲课的学者,而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向真正的读者讲述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如何打动我们。她的结论——诗歌里潜藏着最丰富的人类多元性——异常简单,但她的论证——诗人对事物的言说究竟如何指涉那些事物和其他事物——如此复杂、令人惊奇、范围广泛,完全没有理论上的老生常谈,能让人们感到并确信诗歌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而且诗歌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你会发现放下这本书的唯一原因是想去重读更多你所喜爱的诗歌。

——美国《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 亚当•戈普尼克

《十扇窗》是闲暇时可以细细品味和欣赏的宝藏,才华横溢的简•赫斯菲尔德像导游一样,带领我们游览那些或闻名遐迩或鲜为人知的诗歌,而十周将会是最理想的游览时间。强烈推荐!

——美国著名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简•赫斯菲尔德是一个开窗者(然后她会隐去自身,不会让她自己挡住那些珍贵的光线),是一个“伟大诗歌”的领受者、翻译者、转化者、赞颂者。这都是她身上最重要的品质。她永远是谦卑的、满怀敬畏的。她把一个艺术学徒永远带在自己身上。

——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王家新

【编辑推荐】

这本书通过十章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谢默斯•希尼、松尾芭蕉、辛波斯卡、卡瓦菲斯、毕肖普等成就卓著的诗人的创作,展示了世界上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对每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作的特点,作者都有独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作者知识渊博,经常触类旁通,加上她身兼诗人和诗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既有专业研究的学理性,也有艺术思维的感性思考和体会,行文具有感染力和引导性,正如诗人王家新所说,简•赫斯菲尔德“是一个开窗者,是伟大诗歌的领受者、翻译者、转化者”。

作品目录

推荐序 简•赫斯菲尔德:一个优异的诗歌心灵(王家新)
中文版序(简•赫斯菲尔德)
写在前面
第一章 着火的翠鸟:以诗的眼光看
第二章 语言在清晨醒来:论诗的言说
第三章 通过语言观看:论松尾芭蕉、俳句及意象之柔韧
第四章 梭罗的猎犬:诗与隐藏
第五章 除不尽的余数:诗歌与不确定性
第六章 文本细读:诗的视窗
第七章 诗与惊奇
第八章 何谓美国现代诗歌中的美国性:简要的诗歌入门
第九章 诗歌、变形与泪柱
第十章 奇异的延伸、不可能性和隐秘的巨大抽屉:诗歌与悖论
致 谢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美国当代女诗人、散文家、翻译家。1953年出生于纽约,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已出版《之后》《美》等九本诗集,并著有诗歌研究类散文集《九重门:进入诗的心灵》《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两本,另有多部日本诗歌集的编选和翻译作品。

译者简介

杨东伟,1989年生于湖北兴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兼事诗歌和诗论作品翻译。

校译者简介

王家新,诗人、翻译家、诗歌批评家。著有诗集和诗论随笔集多种,翻译集《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等多种。王家新被视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批评和翻译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精彩摘录

语言会发生转变。宣传是一种操纵、强化和愚弄的语言。引诱的语言善于窄化和强化,激发单一的欲望。事实性语言为了心灵的进一步聚合,向我们确证和告知,提供我们所期望的值得信赖的组件。方向性语言能引导我们;祈使性语言会发号施令;解释性语言是为了令人满意,或者不让人满足。诗歌当然可以转向上述每一种结局。但当这一切真的全都发生时,诗歌就会变成一个发育不良的侏儒,就像植物被限制在花盆里。正如我们所见,甚至在《暴风雨》的这几行诗中我们也会发现:如果“诗的根茎”拥有广阔的生长空间,它就能将我们和它自己从所有可知的结局中解放出来。事实上,从日常语言的角度看,诗的结局尤为奇特。但正是这种特异性,才让诗歌如此不可或缺——真正的诗歌就像真爱,可以解救我们,让我们远离孤岛。相反,耽于感官与颠覆性的诗歌则避开了我们对表层现实、意图和意志的习惯性忠诚。一首好诗既具综合之能,无所不包,又充满渴求。它将我们拉向那些看不见的事物,拉向变幻无常的、不稳定的、不受保护的、多面性的事物。诗歌在抽屉里翻寻着那些尚未存在但可能存在于这个世界和我们心灵中的事物。诗歌的无穷无尽就是存在本身的无穷无尽,它无时无刻不在从一个新的世界跃向另一个新的世界。一首好诗既像化学试剂,也像穿过石灰岩的水或满怀好奇心的小孩,能揭示真相,进入和离开它所遇到的一切,并让它们发生改变。当人们深感困惑时(如同中年但丁迷失在黑暗的森林中),或被一些外部事件——无论是爱欲、时间、疾病或死亡的个性化和个人化引导,地震、火灾和洪水肆虐的危机,还是非正义、剥削、战争等人为的文化失败——猛然拉离常轨时,这些变形的力量是人们转向诗歌的原因之一。

——引自章节:第九章诗歌、变形与泪柱


连歌聚会中的大师诗人通常会写出开篇诗句,被称为“开场诗”或“呈现诗句”,这些“开场诗”最终演变成了三行俳句。

——引自章节:第三章通过语言观看:论松尾芭蕉、俳句及意象之柔韧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