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之前我是谁

创伤之前我是谁

作者:[德] 路易丝·雷德曼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22-4-1

评分:8.0

ISBN:978711558036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德国心理学经典畅销作品第6版,整合想象力疗法与资源取向,激活应对创伤的自愈力,建立内在的安全岛。

29幅彩色绘画作品,展示陷入悲伤的人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境。

要一直大胆往前走,就像不曾受伤。

◆ 内容简介 ◆

从心理学上来说,多数人在幼年时期都是自恋的——有随时满足自己需求的看护者,有一帮大人围着自己转。

只有当遭遇了挫折和创伤时,我们才能逐渐打破内在的“全能感”,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和无力感。

有的人在遭遇了重大的创伤后,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中,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心爱自己,孤独感、自卑感、无力感如洪水般涌来。

许多心理和身心疾病往往是创伤性事件的副产品。许多受影响的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拥有惊人的自愈力。

根据国际创伤压力研究学会发布的创伤三阶段治疗指南,作者将想象力疗法植入创伤的心理抗衡前期、中期和后期。首先,我们可以重新想象过去的自己,利用被遗忘的力量源泉;其次,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创造一个个人的积极的形象,以避开闪回和消极的想法。最后,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创伤建立了一个“内在安全岛”——活出内在安稳、自信、强大的自己。

作品目录

再版前言 7
第六版前言 9
引言 关于创伤与创伤治疗的基本思想 11
1. 建立内心的稳定 28
1.1 心理治疗的关系 30
1.2 建立工作联盟 33
1.3 欣赏并运用已有资源 34
1.4 找到可怕画面的平衡画面 37
1.5 练习正念 42
1.6 认识内心的观察者 46
1.7 找到可怕画面的平衡力量 47
1.7.1 内在安全之所 52
1.7.2 灵魂协助者 54
1.7.3 内在的团队 54
1.7.4 大树冥想 56
1.7.5 放下行李 58
1.7.6 保险柜练习 58
1.7.7 内心花园 59
1.7.8 幸福练习 60
1.7.9 找寻内心的和平 63
1.7.10 对自己的同情心 64
1.8 学会与可怕的画面保持距离 67
1.9 认识情绪以及学会掌控问题情绪 75
1.10 给不安的画面一个形象 76
1.11 遇见年轻的自己 80
1.12 让问题形象登上内心的舞台 90
2. 学习与身体和谐相处 98
2.1 自我疗愈、身体记忆与正念原则 100
2.2 Breema身体练习 103
2.2.1 摩挲山峦 103
2.2.2 敞开心扉 104
2.3 其他身体练习 106
2.4 气功 107
3. 面对惊恐 110
3.1 准备阶段 110
3.2 直面创伤 115
3.3 直面创伤之后 130
4. 创伤疗愈中的艺术治疗 133
4.1 导言 133
4.2 艺术治疗的练习和干预 137
4.2.1 与资源建立联系:资源导向的闪光灯 137
4.2.2 拾起内在的宝藏:被保护的海滩 141
4.2.3 自我镇定与自我安慰:寻觅安全之所 145
4.2.4 获得距离感:赋予内在观察者形象 150
4.2.5 调整强烈的情感:坚固的框架 152
4.2.6 与沉重保持距离:可开可闭的柜子(保险柜) 154
4.3 艺术心理治疗工作中的内在舞台 160
4.3.1 与年轻的自我建立亲切的联系 160
4.3.2 拯救受伤的自我部分 170
4.3.3 改变人格部分 174
5. 接受自己的过去并融入自我 178
5.1 给悲伤一个形象和空间 179
5.2 香笺小字寄行云 180
5.3 遇见未来年迈的自己 180
5.4 仪式 182
5.5 创造故事 182
5.6 过错与和解 183
5.7 意义问题 184
5.8 感激与和好 185
5.9 重新开始 186
6. 心理动力学的想象创伤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应用 190
6.1 未消化创伤的后果 190
6.2心理动力学的想象创伤治疗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91
6.3治疗 196
6.3.1稳定阶段 196
6.3.2 直面创伤阶段 212
6.3.3 融入阶段 219
6.4展望 221
附录: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步骤 223
练习一览表 227
· · · · · ·

作者简介

[德] 路易丝·雷德曼(Luise Reddemann)是神经科医生、心理治疗医学的专科医生、精神分析师、克拉根福大学创伤心理学和心理医学名誉教授,深入研究创伤和创伤后遗症30余年。1985至2003年担任比勒菲尔德基督教医院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科主任,为治疗复杂性创伤后遗症发展出“心理动力学的想象创伤治疗”(PITT)理念。此外,她还就精神创伤以及正念、同情心等相近领域开展培训活动。

[德] 柯尔内利娅·阿佩尔—拉姆布(Cornelia Appel-Ramb)是医学科学博士、心理治疗师、明斯特大学医院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师。

[德] 苏珊·吕克(Susanne Lücke)是比勒菲尔德基督教医院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科艺术心理治疗师,同时常年出诊多家心理治疗诊所,领导比勒菲尔德艺术心理治疗研究所提供艺术治疗方法在创伤治疗中的运用方面的专业培训。

精彩摘录

其一,苦难是生活的常态,如果一个人不接受苦难,会苦上加苦。我认为这一点反映到受创者的疗愈过程中,意味着我们绝不能否认或低估他们遭受的痛苦,而是要坦然承认。这需要同情心,疗愈的过程也需要同情心,不论是对自己的同情心还是对他人的同情心。同情心不是“独行者”,而应该和专注力、友好、快乐一起出现。其二,没有通往幸福的路,幸福本身就是一条路。这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所有人,至少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幸福、快乐、满足。但是大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清除阻挡你获得幸福的障碍上,他们应付障碍的时间远远大于享受幸福的时间。人们把精力放在处理不幸上,只会越来越觉得不幸,我们注意力的安放之处决定了我们在意什么、拥有什么。所以与感受不幸和不快一样,哪怕幸福的感觉只有一炷香、一盏茶的工夫,甚至只有一瞬间、一刹那,我们也要认真感受每个满足、舒适、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我们在心理咨询中要不断强调这一点。

——引自章节:引言关于创伤与创伤治疗的基本思想 11


机体在应对创伤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关闭”和“尘封”所发生的事情,另一种是对其进行深刻思索和探究。在应对急性创伤时,心理咨询师会不断交替使用这两种做法(Reddemann&Sachsse,1997)。受创者一些看似很奇怪的行为,比如冷漠地自我封闭或不断地找人诉说,其实都是其在尝试自救。并且很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对很多人是有用的。也就是说,如果受创者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听任他们自我封闭,也可以听任他们找人倾诉;如果能判断噩梦是消化创伤的必经之路,而不是病态的表现,就不需要让他们通过吃镇定剂来避免做噩梦,因为受创者可能会通过这个过程很好地处理并消化一些可怕的经历。当然,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环境也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受创者身边的每个人都愿意帮助他,但又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

——引自章节:引言关于创伤与创伤治疗的基本思想 11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