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带领我们逆时光长河而上,走进敦煌这一艺术宝库。敦煌艺术历经一千多年连绵不断的发展,特别在唐宋时期,其圆融、飞跃的状态,奠定了汉民族艺术审美体系的成熟自信、博大包容。
敦煌壁画之中,线与色交融,流光溢彩;敦煌雕塑与建筑,乃空中妙有的艺术塑造。透过它们的璀璨光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中国各个朝代艺术的传承和演变的脉络。特别是散落海外的艺术明珠——敦煌藏经洞绢画,更是让我们理清了中国卷轴画、唐卡艺术发展的源头。
在有“石窟艺术奇葩”之称的莫高窟第290窟,我们更是可以看到敦煌相当精美的佛传故事连环画。那种同声同气、同频同振的心声,让我们能直接感受到远古人们对艺术、对信仰的真诚。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凭借上苍赋予的灵性觑见了艺术的神韵,将毛笔书写象形文字的情感线条用于造型艺术,那是传递物体形神的非凡超越,让我们的心灵直接与先祖神灵产生艺术对话。
看见敦煌,同时也看见了自己。
谢成水
1950年生于福建省长汀县,197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 1982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4年前往敦煌莫高窟从事敦煌艺术研究,曾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其临摹的敦煌壁画临本被敦煌研究院收藏,并多次作为国家文化的交流之作,先后在日本、韩国、印度、美国、法国等国家展出。他参加过11次敦煌学及国际学术研讨会。30多年来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有《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290窟》、《谢成水敦煌壁画线描集》、《敦煌壁画线描精品集》、《中国石窟壁画修复与保护》(合著)等。
2006年6月任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被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兼任杭州佛学院艺术学院教务主任。
海 滨
本名李斌,祖籍滁州,现居广州,工程硕士,“守藏史BOOK”主理人,中国书画及古典诗词...
(展开全部)
【摘录】中国传统绘画取景于“高远”,古人把自己置身于“高空”俯视,眼睛除了能看清视圈内的景物外,余光还能看到视圈外许多景物在无限地延伸,视线下方的景物从脚下向背后延伸。根据广角镜原理,这些视圈外的景物的透视是近小远大的“反透视”。由此可见,中国绘画的画面下方出现近小远大的“反透视”现象,是“高远”取景的正常现象,也就是说,中国绘画的“高远”取景法必然产生这种反透视,否则就没有“高远”的意义了。我们欣赏这幅画时,觉得自己是从另一个天体遨游到这个佛国极乐世界的上空,一排排亭台楼阁,金碧辉煌,香烟缭绕,鸟语花香鼓笙齐鸣,一派极乐景象,尽收眼底。画者为了体现正中至高无上的阿弥陀佛形象,采用了“走近看”的移位透视法,把佛顶上方的华盖和房檐变成走近仰看的角度。如果不这样处理,华盖和房檐的透视将会挡住正中佛的头或脸部。这种处理既无损于大局,又表现了中间佛的完美形象。众所周知的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者取景于视平线之下,即视平线在画外,并把画幅定在视圈内和视圈外之间,这种手法十分高超。画者把画面下方的房屋顶都作了反透视处理,而且采用传统的长卷轴画幅,使观者如在空中步步漫游,俯览当时东京汴梁城的繁荣景象。这种向两边移位仍作同一视圈内透视的长卷轴画法,在郭熙的“平远”法中也有所体现,与西洋绘画中的三度空间的宽度同论,并与宋代韩拙提出的“阔远”同意。在古代传统中国画中出现了少数作品,将视圈外左右两侧景物画成向外倒的透视现象,也是正确的,符合现代广角镜的成像原理,但不普遍。
——引自章节:第三节·从敦煌壁画看中国绘画中的反透视
【摘录】我反复参照比对同时期的相似洞窟,琢磨了很久才明白,线为什么能表现空间。古人作壁画时,先勾线,再用白粉刷一遍把它盖住,使之变成浅色线,然后用同样的颜色再次勾线,这样就产生了线条的色彩阶梯,即通过“线加线”的方式来塑造空间。在中国绘画里,线可以描绘一切。于是我从第296窟出发,将多年来关于线和线条变化的心得整理出来。在中国绘画中,线表现一切,线的表现应该排在首位。为了用线来表现空间,画者在勾完第一遍土红线后,刷上一层白底色,然后再用土红线勾画。后一次勾的土红线是根据整体需要来画的,有的交错进行,有的保留底层线不重勾。刷过白粉底色的土红线与后勾的土红线自然形成了浓淡两个层次,从而巧妙地塑造了体积空间,这种“线加线”表现空间的方法实在令人叫绝。特别是用这种方法表现的树木丛林,线条远近交错有致,无限的空间层次铺展。线在这里演奏着“二重唱”。
——引自章节:第一节·敦煌壁画中的线歌笔舞
TheStoriesWeTellisthefirstevercollectionoforiginalstoriesandpoemswrittenexclusiv...
作品目录童言无忌自己的文章烬余录到底是上海人道路以目更衣记爱谈女人走!走到楼上去洋人看京戏及其他说胡萝卜炎樱语录……·
Amothertwistedbyfear.NaomihasprayedforGodtosendherdaughterhometorestoretherelati...
精彩摘录将投资组合中的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所需的证券数量不会很多,通常只要10-15只证券就能做到这一点。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投
家庭法 本书特色 “美国法律文库”是“中美元首法治计划”(PresidentialRule of law Initiative)项目之一,该项目计划翻译百余种图...
医生、专栏作家,著旅行笔记《一个人走》,平生无它喜好,感性理性微妙平衡。而后,一口饭、一口菜、一口酒。因为喜爱,所以记得,有了这些文字。
民法债权法案例重述 目录 案例与法--兼论两大法系的法律方法论之异同(代绪论)**章 债的一般原理**节 债的概念与本质第二节 债的三要素第三节 债的特征第二章...
"Iwenttothekitchen,tookoffmycoat.Youllfindvatyouneedinthefreezer,saidthevoice.Se...
基辛格于1923年出生于德国,其童年和少年阶段在纳粹的迫害中度过。1938年,15岁的基辛格作为难民随家人迁往美国定居。1943年获得美国国籍并应征入伍,再次回...
朱志慧,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壹心理平台专家委员会顾问、咨询师面试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EMDR创伤心理治疗学组成员,北京心...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leu,1930-2002),著名社会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主要著作有《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学术人》、《实践理论...
Yuki(筱洁)典型80后女生。热爱生活,热爱手工。从小就喜欢画画和手工制作,旅行时总是带着相机、画笔和纸。服装设计毕业,毕业后从事纺织品设计、礼品包装设计多年...
徐凌霄(1882-1961),原名仁锦,字云甫,号简斋。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祖籍江苏宜兴。京师大学堂土木工程科毕业,后因身体原因从文。曾任农林部主事、北平大学...
作品目录辑一 唐人故事1 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2 红线盗盒3 红拂夜奔4.夜行记5.舅舅情人辑二 似水柔情1 地久天长2 南瓜豆腐3 夜里
作品目录译本序昂朵马格勃里塔尼古斯费德尔· · · · · ·精彩摘录厄诺娜:您在爱?费德尔:我经受着爱情的狂风暴雨。——引
RepresentativeofthequalityofthefourteenthandfifteenthcenturyItalianpaintingsinth...
顾西爵暖萌青春代言人。处女作《最美遇见你》温馨轻松,一经推出便赢得千万读者好评。其后出版的《我站在桥上看风景》获辛夷坞首次作序力荐,并高居各大书店青春文学畅销榜...
作品目录故乡我的第一个师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风波《呐喊》自序药孔乙已阿Q正传祝福编后记· · · · · ·精彩摘录“黄伞
大卫·科兹(David M.Kotz),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苏联问题专家。现为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发表过一系列关于苏联和俄罗斯经济的论著。...
吉竹伸介(Shinsuke Yoshitake)绘本作家、插画家,1973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吉竹伸介小时候是个怕生、内向的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