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自我

分裂的自我

作者:[英]R.D.莱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2-5

评分:9.5

ISBN:978755965867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分裂的自我》首版于1960年,是一部精神病学专著,作者莱恩是一位精神病学家。

本书关切类精神分裂和精神分裂个体,研究探索临床疯狂现象,理解其发生和发展机制。并借助日常语言,对这些疯狂现象展开生存论哲学的讨论,这在当时是一项开创性的努力。

这部作品让疯狂变得可以被理解,并由此改变了我们对精神病的认知方式,给在社会框架中被定义为正常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了解“精神病人”的可能。莱恩通过对他治疗过的病人的案例研究认为,精神病或许不是一种医学疾病,而是“分裂的自我”的结果,或者说是我们体内两种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种是真实的、私人的身份,另一种是呈现给世界的虚假的、理智的自我。

作者区别于急切地将人纳入“正常与否”的传统治疗,他毫无保留地同情现代人的存在处境。自我在外界重压之下无法表达真实,然后一步步走向了精神崩溃。莱恩带着深切的理解与爱,使埋藏着的希望露出了引线,指引人们走向真正的健全。

《分裂的自我》也是一部充满爱的慈悲之书,以悲悯之心抚慰了万千孤独的心灵。

作品目录

初版序言
鹈鹕版序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人学的生存现象学基础
第二章 从生存现象学理解精神病
第三章 存在性不安
第二部分
第四章 身体化的自己和非身体化的自己
第五章 类精神分裂的内自己
第六章 假自己系统
第七章 自身意识
第八章 彼得个案
第三部分
第九章 精神病的发生和发展
第十章 一位精神分裂患者的自己和假自己
第十一章 荒园之魂:对一位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研究
译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

R.D.菜恩

Ronald David Laing (1927-1989)

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

英国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

融合弗洛伊德理论与存在主义哲学的精神分析专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领袖人物

他在临床和作品中深切关怀人类命运

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当代心理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领域

推动了行业的积极变革和发展

代表著作:

《分裂的自我》

《健全、疯狂和家庭》

《经验的政治·天国之鸟》

「译者」

林和生

当代知名学者、教授、诗人、心理学家、翻译家

研究方向为精神分析及艺术创造心理学

代表著作:

《犹太人质的悲与欣:卡夫卡的旷野漂流》

《孤独的朝圣者:凡·高的流放与回归》

《家园寻踪》

代表译作:

R.D.Laing《分裂的自我》

J.Donne《丧钟为谁而鸣》

E.Becker《死亡否认》

精彩摘录

个体把自己经验为这样的一个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自己,使自己免于被那最恒久、最有力、最绝望的行为淹没。对于当事人来说,吞没是一种危险:被理解的危险、被爱的危险,甚至仅仅是被看见的危险。陷于吞没焦虑的个体,其用以维护自身身份的主要手段是孤立。也就是说,他不是在正常的、以个体自主性为基础的独立与联系之间寻找平衡,而是在存在的完全丧失或彻底孤立之间走极端。

——引自第40页


那些被我们称为“精神分裂性个体”的人,在他人面前会觉得比我们暴露,比我们脆弱,比我们孤独。正因为如此,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说,他是玻璃做的,透明而空虚,苍白面脆弱,无力承受他人的注视。他人的眼光会把他看穿,将他粉碎。可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正是这样体验自身的。我们将指出,正因为这种极度的脆弱,所谓“不真实的人”才变得那么满足于自我隐瞒。哭喊出于高兴,微笑意味着伤心,皱眉头表示同意,鼓掌喝彩却因为不快。他心里在说:“你看到的都不是我。”然而,问题在于,只有通过我们实际看到的一切,他才可能是现实中的人。如果他的行动没有表现他真实的自我,他的确就是不真实的,这时他完全是象征性的、含糊的,是一个纯粹虚空的、潜在的、想象的人,是一个“神秘的”人;这时没有什么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不再假装他本来所不是的人,如果他以其本来面目出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他就会像基督,或者像魔鬼,但不像人。他没有用身体去生存,正因为如此,他是无人(nobody)

——引自章节:第二章从生存论-现象学理解精神病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