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怪才

量子怪才

作者:[英]格雷厄姆· 法梅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22-6-1

评分:9.1

ISBN:978752174075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洛杉矶时报》科技图书奖

★《物理世界》年度图书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林群倾情推荐

★对量子物理学天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狄拉克一生的全面、详实而有趣的讲述

★狄拉克对物理学的贡献比肩玻尔、薛定谔、海森堡等同时代的杰出物理学家,至今仍影响量子力学在计算机晶体管上的应用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风波,狄拉克在风云突变的历史背景中仍坚持着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信仰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量子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性格古怪、沉默寡言的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绝对是一个别树一帜的人物。作为量子物理的创始人之一,狄拉克开创性地将量子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联系起来,用完美的数学方程解释了物质的本质,并预测了反物质,后来的弦论和关于宇宙之初发生什么的预测都是基于他的成果。

他被认为是除了爱因斯坦以外,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27岁,当选应该皇家学会会士;29岁,当选剑桥大学卢卡斯教授;31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物理学领域外,他也在化学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发明了一种分离化学同位素的方法,并在核工业中得到了应用。

这位科学“怪人”一生与人感情疏远。他是如何与同时代的科学巨匠,如费曼、薛定谔、海森堡、朗道交流的?他为什么终其一生不原谅自己父亲,但又对其念念不忘?他是如何在“一战”“二战”以及冷战的裹挟中前进的? 本书都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今日,他提出的概念仍被后人研究和发展,他的思想仍影响着无数研究者和科学家,他提出的曾被视为与日常生活毫无关联的方程式已成为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产业的基础。

作品目录

第一章 扑朔迷离的童年时光001
第二章 战火纷飞的中学时光016
第三章 在工程学中的历练026
第四章 重新回归数学课堂 046
第五章 初入剑桥054
第六章 初露锋芒077
第七章 对量子理论的初步探究 096
第八章 不一样的哥本哈根 110
第九章 与奥本海默的交情 126
第十章 数学在量子力学研究中的角色138
第十一章 寻找描述电子的相对论方程 148
第十二章 首次到访苏联158
第十三章 空穴理论的提出171
第十四章 成为皇家学会会士183
第十五章 反电子预言的提出 198
第十六章 年轻的卢卡斯教授 221
第十七章 对道德和宗教的思考237
第十八章 差点儿拒绝诺贝尔奖 259
第十九章 寻找分离同位素的方法271
第二十章 一生之敌的逝去293
第二十一章 迎娶“反粒子”313
第二十二章 在战火中坚持研究 334
第二十三章 参与核武器的研究 352
第二十四章 与费曼的短暂会晤 366
第二十五章 对弦论的影响381
第二十六章 对相对论的贡献398
第二十七章 在剑桥最后的日子414
第二十八章 重回哥廷根 434
第二十九章 人生落幕 454
第三十章 狄拉克的头脑与人格467
第三十一章 遗产 477
· · · · · ·

作者简介

格雷厄姆·保罗·法米洛,理论物理学家,传记作家和科普作家,伦敦自然博物馆资深研究员,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美国东北大学兼职物理教授。著有《物理世界的数学奇迹》。作品《量子怪才:保罗·狄拉克传》获得《洛杉矶时报》科技书奖,《物理世界》年度图书奖。

译者

邱涛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博士,台湾中原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副教授。长期从事宇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暴胀、反弹宇宙、修改引力理论、原初扰动理论、暗能量等方面。在国际SCI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

精彩摘录

泡利建议:当一个物理学家提出一个新理论时,他应当用自己身体中的原子去验证这个理论。

——引自章节:十四章


使量子力学发展成完整的理论将可能是数年的工作结晶。那个事情,这个进程中大约有50位物理学家在从事这项研究。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就像一群建筑工人在建造一个共同的项目——建立一个关于物质行为的新理论——尽管他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去完成它。这个建筑项目的工地散布在整个欧洲的西北部,建设者都是男性,并且年龄都在30岁以下,它们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每个人的渴望得到同行们的尊重并希望自己名垂青史。没有指定谁是领导者,所有参与工作的人都自由地凭自己的喜好专注于项目的任何部分。在这种类似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下,肯定会有若干人同时在做同样的工作,因此当出现了有用的结果时,就功劳的归属问题肯定会产生争吵。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对解决眼前问题所用的工具和方法有着自己的偏好。有些人采用哲学方法;有些人采用数学方法;有些则相信他们眼中所见的实验结果。有些人专注于项目的整体规划,而有些人则专注于其中的细节。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喜欢合作,这样可以和同事们讨论各自的想法,而有几个人——特别是Dirac——从来就不想与任何人为伍。新的想法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谁的方法最有希望解决问题也不明显。物理学家不会被所使用的方法是否需要完全一致所束缚,他们只想着完成工作,没人理会用什么方法。最后,一个科学新理论,就像一个新建筑的落成,荣誉不会属于那些在施工中侃侃而谈的人,而是那些设计外形并在将其转化为实体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的人。

——引自第89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