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福建纪行

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福建纪行

作者:【日】司马辽太郎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2-8-1

评分:9.1

ISBN:978722413903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1、本书是“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系列中的一本。这一系列是司马辽太郎先生亲历中国时写下的珍贵的中国印象,通过文字带领读者领略他眼中独特的中国之美。

2、司马辽太郎先生在日本被称为“国民作家”,其作品具有塑造日本民众历史观的影响力。这一系列丛书记录了这位日本重量级作家对中日两国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

3、司马辽太郎先生的中国游记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系列中的一本。司马辽太郎先生在日本被称为“国民作家”,其著作具有塑造日本民众历史观的影响力。这一系列是司马辽太郎先生亲历中国时写下的珍贵的中国印象,记录了这位日本重量级作家对中日两国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这本《司马辽太郎中国游记·福建纪行》记述了司马辽太郎先生1984年到访中国福建的所见、所感、所思,包含了大量关于中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和福建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的对照思考。全书夹叙夹议,文采斐然,且颇具幽默感。

作品目录

文明交流的诗意
刻在山上的梯田
俱 乐 部
福州的桥
独 木 舟
翻山越岭
火耕的民族
对对山歌
过 雷 峰
从年糕到铁
天目茶碗
土匪与械斗
华侨的乡野和城镇
异 教 徒
话说《西游记》
陶瓷片和指南针
泉州出土的海船
船锚漫谈
七百年前的山中先生
梦之厦门
厦门两天
· · · · · ·

作者简介

司马辽太郎,日本文学巨匠,因其作品对日本民众历史观的塑造有很大影响,因此也被称为日本国民作家。代表作包括《坂本龙马》《国盗物语》《坂上之云》等。其历年作品先后斩获多项日本文学大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经久不衰。1993年获颁代表日本最高荣誉的文化勋章。在他逝世后日本以他的名字命名“司马辽太郎奖”,并设立司马辽太郎纪念馆,用以纪念他。

精彩摘录

在那之后,NHK(日本放送协会)去西域当地采访,制作播出了叫《シルクロード①》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很高。因为这个电视节目是和中国合作拍摄制作的,当然在中国也播出了,中方给它起名《丝绸之路》。中文中“丝绸之路”这个词语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被创造出来的吧。很早之前日本就把古代中国的西域称为“シルクロード”。这个单词得以家喻户晓也许是出于一种日本人独特的浪漫主义吧。众所周知,这个单词是十九世纪到中国进行地理调查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33一1905)所创造,并在自己的著作中使用。但有趣的是,一个德国学者创造出的单词只有日本对其极其敏感,并作为日式英语广为流传。日本的日语词典里自然收录了这个单词。但是在英国和美国出版的词典里却没有收录这个词。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单词在英文世界中是没有“公民权”的。当然在si业kroad的时代,英语只不过是地球上一小部分地区使用的语言罢了。但从这点对比来看,不得不说其背后蕴藏着日本人的喜好。虽然可能有点啰唆了,但我们日本人希望饱含诗意地感受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的这份情感十分强烈。也许是为了和这样的“情绪”相符,似乎用外语来表记名字更好。关于这种“情绪”,我想再试着深入思考一下。

——引自章节:文明交流的诗意


庭院很大,大到光是走也会令人疲倦。庭院的主角,怎么看都是那高耸入云的大柏树。柏树形成了一片树林,一根根树梢掠过云间,随之飘动。这些巨大的树木外形如同倒立着的恐龙,而它们的缩小版则出现在了凡·高的画里。这些树姿态奇妙,有着旋涡状的外形,高得直插云霄。在不知道柏树为何物的日本人眼里这就是凡·高画中树木的变形。在看到柏树之后,我想起了画家三岸节子①(1905一1999)。1954年,四十九岁的她第一次去欧洲。回国的时候她说:“欧洲仿佛就是一个油画的世界。去荷兰的时候,凡·高画里的柏树,没有任何变形地分散在周围景色之中。”她的海外见闻,让我震惊得张大嘴巴,听得津津有味。虽然那个时候日本还限制日本人带着外汇出国,但当时是出国热刚兴起的阶段。夸张点说,那也可以算是日本文化史上大众对外交往的帷幕刚拉开的时期吧。我很认真地说:“啊!那凡·高笔下的柏树,是真实存在的吗?”三岸也很认真地把她心中的感动传递给了我,说:“实物和凡·高的笔触一样是旋涡状的哟!”

——引自章节:俱乐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