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最初“像猿”的阶段,一步一步演化成“像人”的样子。
六七百万年前,在最早期人类的阶段,我们的祖先刚刚跟黑猩猩的祖先分手时,长得有九分像猿,慢慢学会双足行走,但走得不是太好。
到了三四百万年前,在南猿属的时代,人双脚直立,走得比较好,省力,但样貌手脚等方面还是有七八分像猿。
一直要到约200万年前直立人的人属阶段,人才开始长得像人,有些“人样”了,双脚也走得几乎跟现代人一样好,终于跟猿划清了界限。
如此又经过了大约180万年的演化,到了30万—20万年前,像我们这种现代智人,才终于出现在地球上,并且在过去6万年间征服了整个世界,成了地表上最聪明、最有本领的物种。
这本书依据发表于《科学》《自然》等期刊的前沿成果而写,汇聚截至2022年的研究,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讲故事方式,用一般人看得懂的语言,讲述人类过去600万年的历史。
----------------
看点:
当代地球人都是20万年前的同一个女人的后代?
现代人都来自非洲?
北京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吗?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跟我们是同一个物种吗?
欧洲人的皮肤在6000年前才变成白色?
人类起初的颜色是粉红色?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不是使用工具,而是双足行走?
史上有名的古人类露西,更像猿还是更像人?
--------
原来,地球上存在过这么多种古人类!
乍得撒海尔人、土根原初人、族祖地猿、始祖地猿、南猿、能人、鲁道夫人、直立人、先驱人、海德堡人、纳莱迪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弗洛勒斯人、吕宋人、智人……
特别为中国读者撰写的人类演化史。
避免“欧美中心论”,第七章《中国人从哪里来》,专门为中国读者撰写。
依据《科学》《自然》等前沿成果而写。
汇聚截至2022年的《科学》《自然》等期刊科研成果,每一项结论都有科学文献依据。
作为历史学家的专业能力体现在文本中,一大特点就是有理有据。
一部人类演化小史,半天读完人类起源故事。
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说故事方式,用你我都能看得懂的语言,讲述人类过去600万-2万年前的历史。
一部《人类简史》之前的野蛮史。
《人类简史》讲述了2万年前至今的人类文明史,本书则是从 600万年开始,讲到约2万年前的人类野蛮史。
[马来西亚]赖瑞和,马来西亚著名唐史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
著有三本唐史研究专书——《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和《唐代高层文官》,以及三本通俗散文书——《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男人的育婴史》和《坐火车游中国》。
截至本书完稿日,古人类学家在非洲和其他地方找到大约25种人类物种的化石,并且为它们一一取学名,定它们的“属”和“种”(详见附录一)。这表示类在过去600万年曾经有过约25个物种,但他们都一一灭绝了。现在,地球上只剩下唯一物种一一我们这种智人。每当有一种新的人类化石出土,古人类学家往往喜欢宣称,他们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人类物种。媒体也趁机把它炒作成新的“缺失环节”(themissinglink),以至于人的物种好像越来越多了。实情是否如此呢?人类真的有那么多个物种吗?我们好奇的是:学者为某一出土化石取学名,定物种,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标准?答案是:用的是形态学(morphology)和解剖学的方法。他们往往根据化石的形态和解剖学特征来做判断,而不是用基因学方法或生物种概念。相比之下,生物学家现在要判断两种活的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时,常用基因学方法以及生物种的概念,不再以形态学上的相似度来做判断,因为样貌相似是极不可靠的。例如,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见图21),跟墨西哥、奥地利等国的国鸟金雕(见图22)长得像极了,但它们是不同的物种。这意味着,古人类学家所说的地猿、南猿和直立人等,并不是真正的生物种,而只是化石种(fossilspecies),纯以化石来做物种分类,用的是一种形态学的物种概念,跟迈尔的生物种概念相对。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除了我们这种智人外,早期的人类都已灭绝了,目前还无从得知他们的基因组是否相同,是否曾经互相交配过,是否有生殖隔离,只能用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老方法了。
——引自章节:二、人类的化石种
这三大人体演化,乍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联。但1995年,有两位学者发表了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昂贵器官假说”(Expensivetissuehypothesis)),把这三大人体演化串联在一起。④这个假说指出,从南猿起,人类祖先的肉食就开始增加(见第四章)。到人属的时代,直立人更是大量吃肉。肉食是高质量且容易消化的食品。人类祖先的营养大增,体形增大,肠道也不需要被用于消化大量草本植物的粗纤维,以至于退化,逐渐变小。肠跟脑一样,是人体内的两大“昂贵器官”,需要消耗许多热量来运作。肠变小以后,节省下来的热量正好可以用来养更大的脑。有学者说,人类是因为社交圈子扩大,需要照顾到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才演化出比较大的脑。@但这恐怕是因果颠倒。事实上,人类是因为吃肉,肠变小,可以把剩余的热量用于大脑。有了越来越大的脑,自然也就能应付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认知能力也大大提高,可以更有能力去适应当时非洲干旱的天气,以及不断扩大的热带稀树草原环境。
——引自章节:二、肉食革命和昂贵器官假说
在森林里的木屋,有两个精灵一样的女孩,她们以雨林为家,和雨林里的动物、植物一起长大;她们不用上学,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课堂;她们摘果子喝花蜜在树上盖房子,过着纯天然...
《资源型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内容简介: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是世界难题。本书力图为资源型地区创新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任康磊作家,管理咨询师,曾任大型A股上市公司高管,20年职场管理咨询经验,关注科技发展,擅长运用AI技术解决复杂问题,致力于将AI工具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场景中,为...
李娜网球运动员。出生于武汉。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2014 年9月退役。2019年7月,李娜正式入驻国际网球名...
《服装设计款式图手绘专业教程》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讲解服装设计款式图手绘表现技法的专业教程。全书共6章,第1章讲解了服装设计款
A History of Illuminated Manuscripts(手稿的历史) 内容简介 Medieval manuscripts, with thei...
【名人评价及推荐】巴特勒的这本小书的写作风格有点独特,读来颇为轻松,却又令人印象深刻。该书既有个案性的具体分析,聚焦于艺术家及艺术品,又有历史流变和当代背景的讨...
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乔治·波尔卡新闻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笔会/玛莎·阿尔布兰德奖第一非虚构奖、纽约公共图书馆海伦·伯恩斯坦奖、美国海外新闻俱乐部...
★电影大师是枝裕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入围影片同名小说。是枝裕和导演官方授权改编小说。以克制文字再现经典电影。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日本三大电影奖:报知电...
李劍國,山西靈丘人。1943年1月生。196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79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師從朱一玄、寧宗一先生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中國...
气血津液与头身肢体病分册-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1辑 本书特色本丛书是首批国医大师诊病用方经验的集成之作,收录内容均取材于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
蒋胜男,女,浙江温州人,70后编剧、作家。喜欢自然风光,爱好种花养鱼,享受平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乐趣。喜读史,善于透过史籍文字表象捕捉历史的真实面貌,见解独道深刻...
发展经济学硕士,从事过多年公司财务和金融培训方面的工作。目前热衷于上路做生意。
作品目录芳香疗法简介一 精油二 与精油相关的名词三 化学成分四 精油运用法及其他疗法五 疾病及其症状六 其他附录A 危险的精油附
含胭女,80后,杭州人士,理智的摩羯座,年轻时喜爱幻想,日渐成熟后便选择将心中的故事化成文字,慢慢地讲给大家听。其他作品:《明知故爱》《爸爸驾到(暂定)》等。
作品目录绪论 一、“保守主义”和“右派” 二、研究状况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保守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的起源与联
HowglobalizationhasshapedtheUnitedStatesandtheworldsincePresidentBillClintonimpl...
总想旅行不正常,精神障碍会传染❗现代科学思想巨擘伊恩·哈金精神疾病哲学代表作---走进第一个疯行者的生命世界揭示催生疯癫的社会“生态位”追问困扰现代心灵的深层问...
张光直(1931—2001),当代考古人类学家。生前任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历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及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
卡丽斯·鲍德温(Carliss Y.Baldwin),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william L.White讲席教授。197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