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艺术论

江户艺术论

作者:[日]永井荷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2-8-8

评分:9.1

ISBN:9787559848147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日本文豪永井荷风美学代表作。

梦回江户,在浮世绘中发掘东洋人独具的悲哀之美。

理解浮世绘、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经典。

周作人再三称赏引用。

李长声、刘柠、潘力、苏枕书、止庵诚挚推荐。

* * *

《江户艺术论》一书收录了永井荷风关于浮世绘、歌舞伎和狂歌的十篇文 章,其中尤以对浮世绘的研究最为精深隽永。周作人曾深受其影响,在自己文章里反复引用荷风的文字,共鸣于荷风所谓的“东洋人的悲哀”。

与西方人对浮世绘在形式上的新奇之美的推重不同,荷风对浮世绘的赏鉴有其文化与审美的特别寄托。浮世绘诞生于锁国的江户时代,出自与虫豸同然的町人之手,制作于穷街陋巷的出租屋中,与官家崇尚的艺术相去甚远,却以其暗沉优雅的色调,反映出专制之下庶民生活的悲欢与浮梦。

荷风在本书中勾勒了浮世绘的起源、传承、高潮与衰落,对铃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浮世绘大家及其代表作做了精审、体贴的分析,仿若导览人,带读者通过浮世绘的画面,重回江户时代,领略歌舞伎演出的盛景、吉原不夜城的欢乐,以及郊野与都市风景的闲雅。

荷风构建出的江户世界,映射出他对庶民生活勃发的生机的礼赞,对日本传统风物风俗的追念,对柳巷花街隐藏的悲哀颓废之美的欣赏,由此形成独属于他的唯美世界,而在其中,暗自寄寓着他对当时日本西化的浅薄与政治高压的批判。

* * *

本书收录280多幅精美浮世绘作品,紧贴永井荷风的论述,从欧美博物馆上万作品中精心遴选而出,与文字相互辉映。收录了全套的葛饰北斋《隅田川两岸一览》、铃木春信《坐铺八景》,以及歌麿、广重、国芳、北斋等人的代表作。并以浮世绘作品和图说,解说浮世绘工艺的发展。

内文采用日本进口高档纸张,追摹印制浮世绘原作的奉书纸的质感,精心印制而成,色调优雅沉着,力争还原出永井荷风所谓的:“俨然褪去一层色彩,浅淡而无有光泽……望之暗淡有若行灯般影绰……我俨若听闻到了娼妇隐忍的啜泣,而无法忘怀这背后的悲哀而孤苦的色调。”

圆脊精装,180度打开,方便阅读及图片展示,具有收藏价值。

* * *

荷风从当时日本人无限崇仰的欧洲回来,重新审视日本的文学艺术,发现东方之美。日本当今所谓传统,大都成型于锁国的江户时代。当你觉得现在太多书不值一读,就该读这本书了。——李长声

现代日本的性格,相当程度上是江户时代的遗留,文化上,形塑痕迹尤为明显。这不仅指涉“和”的要素,也包括“洋”的面向——和洋混搭,交互辐射,非自明治维新始。而能把这种文化淬炼过程追根溯源、条分缕析捯清楚者,百年来寥寥数人而已。其中之集大成者,非荷风莫属。《江户艺术论》作为扛鼎之作,实在是太醒目了。——刘柠

江户艺术与江户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浮世绘是江户艺术的最好载体。永井荷风的《江户艺术论》以他特有¬的文字风格,对浮世绘作了独到的解读。尤其是对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的比较,为我们生动展示出日本文化的本质。——潘力

浮世绘原是庶民的艺术,其价值得以认识与评价,最初离不开西方人的东方趣味。而深切领悟浮世绘“嘉孺子而哀妇人”之精神的,非永井荷风莫属。荷风出身学者之家,精通和汉传统学问;青年时代远游美欧,归国后跻身文坛,见过无数繁华盛景。学贯东西的素养与天才的敏感,加之游荡市井的放浪形骸,使他具备剖解浮世绘的多重视角。他将爱与挽歌藏在笔底远逝的风景与人情中。——苏枕书

在二十世纪日本的大作家中,永井荷风是少有的集“新”与“旧”于一身,且两方面造诣均极高者,他既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又对日本文化,尤其是其中民间的那一部分颇有理解,加之特具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他来谈论江户艺术,每每能道及一般学者所忽视或无感之处,其深入与微妙实在令人叹服。——止庵

作品目录

浮世绘的鉴赏
铃木春信的锦绘
浮世绘的山水画与江户名胜
泰西人所见之葛饰北斋
龚古尔的歌麿及北斋传
欧美的浮世绘研究
浮世绘与江户戏剧
衰颓期的浮世绘
论狂歌
江户戏剧的特征
附录:本书所涉日本纪年一览
译后小记
· · · · · ·

作者简介

永井荷风(1879—1959)

日本小说家,散文家。本名永井壮吉。号断肠亭主人、金阜山人、石南居士。出身书香世家。汉学教育启蒙于其父,后从岩溪裳川学习三体诗,又从广津柳浪学习小说创作。热爱戏剧的母亲则让荷风很早就熟悉了歌舞伎和日本音乐。

1902年,受左拉影响,创作小说《地狱之花》,得到森鸥外推崇。1903年,游学美国、法国,深受法国唯美主义浸染。1908年归国,发表《美利坚物语》《法兰西物语》,轰动文坛。1910年成为庆应大学教授,主办《三田文学》,该杂志成为唯美主义文学的阵地。

幸德秋水事件后,荷风转向江户文化寻求慰藉。他以小说和散文追寻瓦舍勾栏间的江户遗迹,于游女的身姿、娼妇的隐泣中发现悲哀之美,在庶民感性放浪的生活里寄托对专制的抗议,在江户的平民艺术中发掘东洋独具的美学。1920年出版的《江户艺术论》,集中体现了永井荷风念兹在兹的江户趣味。

...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面对倚身井栏之男女图,我毫无来由地,径直便联想起了梅特林克的剧作《佩莱亚斯与梅丽桑德》(PelleasetMelisand)中的一幕。古今所制作的浮世绘,描绘男女相爱场景的虽不遑枚举,然而,以美妙而歆动观者之想象而有如春信之版画者,却是凤毛麟角。春信的版画,构图、设色都极为单纯,其人物则随着制作的年代、头发梳绾的款式,看上去虽多少有些差异,但出现在所有画面中的容貌却常常显得雷同,不止是年龄、身份等差别吧,有时就连男女性别,也不过是借助其服饰与发髻才有所辨识而已。于是乎,诸如这幅因黑白两色对比强烈而著名的《雪中相合伞图》,便因为两个人物都戴着头巾,以致孰男孰女都全然难以分辨。春信所画男子皆为留一头刘海的美少年,女子则必在妙龄,绾一头插着硕大木梳的岛田髻或笄髻,发髻长长突出在脑后,而这些人物的姿势与容貌则如出一辙,不唯常常使其陷于固定的模式,更与写生相距甚为遥远。【1】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剧作家。1908年发表的六幕梦幻剧《青鸟》,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主要作品还有《佩莱亚斯与梅丽桑德》《圣安东的奇迹》等。19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日语“相合伞”,意为合打一把伞。【3】岛田髻,日本发式之一,一种以江户前期男子发髻为基础形成的女子发譬。一般认为最早见于东海道岛田旅馆的艺妓,故得名。起初发髻呈扁平,后根据身份阶层不同,形成不同种类。大致上层女性所绾的是厚而高的“高岛田”发髻,艺妓等则平而低。如今结婚仪式上新娘所戴假发,即属高岛田。【4】日本女性发式之一,一种用发簪固定住绾起的秀发的发型。

——引自章节:铃木春信的锦绘


我国固有的旧文化遭到破坏,新文化的基础尚未奠定,整个世代的人心浮躁,同时走向骄傲、玩世不恭的方向.....至于我们现代文化的状况,目前它的方向仍然一片混沌,难以捉摸。如今,文坛的趋势已经不喜《万叶集》或《古今集》等传统诗歌固有的音律,也排除枕词、挂言叶等日语特有的巧妙之处,取而代之的是乡土的方言与英语翻译的口气。话说回来,俳谐、狂歌之类,乃是利用江户的太平之时,将汉学及和学两者合而为一、融会贯通之后,偶然出现的结果,可以视为我国古文化圆熟的巅峰。然而,它们却无法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产生丝毫爱情、丝毫尊敬,更别说是丝毫感动了,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倒是不足为奇了。

——引自章节:论狂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