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的警告

淮河的警告

作者:陈桂棣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5-05-01

评分:5分

ISBN:7020050468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淮河的警告 内容简介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古老的歌谣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
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顶的淮河,起初不过是轻浅如线的一股细流,涓涓湲湲于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危岭野谷,它不停息地集聚着,流淌着。来到浩瀚的大平原时,便以博大的胸怀汇流纳川,先后将泉河、颍河、涡河、奎河、沂河、沭河等数百条河流,拥入自己的怀抱。于是,它迅速地变得洪洪泱泱,终于成了匍匐在祖国心腹地带的一条大河。
在中国的版图上,没有任何一条河流像它那样密如蛛网般地纵横交错了。一级支流120多条,二级支流460多条,全流域主要跨省河流就有100余条,养育着两岸一亿五千多万人口,其人口密度雄居全国各大流域之首!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大部、安徽和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以及湖北少部。拥有名播海内外的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阜阳、蚌埠、淮南、淮北、徐州、扬州、淮阴、盐城、临听、济宁、枣庄、连云港等36个地市;毫州、宿州、充州、膝州、项城、淮安、兰考、曲阜、盰眙等182个县以上城镇,星罗棋布。
淮河古称淮水。它和我们这个民族一样的古老。
相传,伏羲氏和女蜗的氏族部落就活动卞这流域上游的颖河岸边和今天的河南省淮阳一带。三王之首的夏禹不仅娶了淮河岸边的涂山氏为妻,而且,为疏导淮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使这一片天地变得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我国历史上**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就建都于此。而夏、商王朝的兴起,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列强常以淮河相毗邻;其后,但凡历史上出现南北分治,也多以淮水为界,仅南北朝,南方的宋、齐、梁、陈,北方的北魏、北齐、北周诸国对峙170多年之久,就是划淮而治的。到了统一时期,淮河又常是州、郡、府、道的边界。因此,大河两岸,战事纷坛,曾多少次刀光剑影,鼓角齐鸣,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淝水之战、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曹操吕布的彭城交兵……漫卷战火狼烟的风云。
淮河自古多豪杰。许多人的名字,至今仍像耀眼的星辰,闪烁在我们的上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庄子、老子;杰出的政治家管仲、刘邦、曹操、诸葛亮、朱元璋;民族英雄关天培,巾帼英雄梁红玉,神医华伦,书圣王羲之和颜真卿,史学家司马光,文学家施耐庵和吴承恩;更有少林名僧,梁山好汉,扬州八怪……文才武略,风靡云蒸,真是人杰地灵。
然而,淮河又是一条极不幸的河流。它的遭际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
据载:裹挟着大量泥沙的黄河,从汉武帝时代就开始侵入淮河。*严重的一次,是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决口,占据那里的金统治者,希望以水代兵,借黄河的洪水侵扰南宋,致使暴虐的黄河在无遮无挡的淮北大平原,一泻千里,抢去淮河入海的水道,自此,黄河开始了长达七百多年的夺淮历史。
挟带一万多亿吨泥沙的黄水,使鲁南的沂、沐、泅河不能入淮;苏北淮阴以下入海河道被夷为平地,逼淮从洪泽湖南决入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
黄河使淮河环境的变迁,成了世界河道史上罕见的变化*激烈的河道之一。
昔日那美丽的歌谣,被强悍的黄河击碎了;历史上的丰饶富足,也恍惚成了遥远的童话。淮河两岸民不聊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有雨无雨都成灾。
淮河成为举世闻名的害河。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淮河又一次发了大水。受灾的百姓衣食无着。毛泽东看着淮河灾情的电报,特别是读到“人民群众在汪洋大水中挣扎,遭毒蛇噬咬而毙命”时,嘴里不住念道:“解放了,老百姓还受这么大罪?”遂喊来秘书田家英,顿足首:“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当时,国家经济十分困难,而帝国主义又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值此内忧外患之际,毛泽东却毅然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把治理淮河和抗美援朝看得同样重要,调百万之众,在数千里的治淮工地上摆开了“人定胜天”的战场。
这是中国共产党坐了天下之后,进行的**项伟大的建设工程。这工程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四十多年里总投资400多亿元。先后建成各类水库5300多座,大中小型水闸4364座,加高加固支流堤防15000多公里,尤其是苏北灌溉总渠的竣工,打通了一条新的入海河道;而且,基本理顺了豫、皖、苏、鲁四省的水系,将整个流域置于有限的控制之内。淮河终于由水害走向了水利,那古老的歌谣也正一天天变成了现实。
然而,有谁会想到,在治理淮河走过了40多年艰辛历程的今天,水患既隐,污患又出。1993年国家环保局发表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淮河流域水污染较重。枯水期水质污染严重,超标河段占82%。”淮河成为中国水污染*严重的一条河流。这种危害,比黄河带给它的更为深重。它直接危害到了两岸人民的生存环境,祸及子孙。

淮河的警告 本书特色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古老的歌谣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 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顶的淮河,起初不过是轻浅如线的一股细流,涓涓湲湲于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危岭野谷,它不停息地集聚着,流淌着。来到浩瀚的大平原时,便以博大的胸怀汇流纳川,先后将泉河、颍河、涡河、奎河、沂河、沭河等数百条河流,拥入自己的怀抱。于是,它迅速地变得洪洪泱泱,终于成了匍匐在祖国心腹地带的一条大河。 淮河是一条极不幸的河流。它的遭际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 据载:裹挟着大量泥沙的黄河,从汉武帝时代就开始侵入淮河。*严重的一次,是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决口,占据那里的金统治者,希望以水代兵,借黄河的洪水侵扰南宋,致使暴虐的黄河在无遮无挡的淮北大平原,一泻千里,抢去淮河入海的水道,自此,黄河开始了长达七百多年的夺淮历史。 在治理淮河走过了40多年艰辛历程的今天,水患既隐,污患又出。1993年国家环保局发表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淮河流域水污染较重。枯水期水质污染严重,超标河段占82%。”淮河成为中国水污染*严重的一条河流。这种危害,比黄河带给它的更为深重。它直接危害到了两岸人民的生存环境,祸及子孙。

淮河的警告 目录

主人
不死的土地
悲剧的诞生
焦裕禄怎样走出兰考
淮河的警告
民间包公
……

淮河的警告 作者简介

陈桂棣 1942年生,安徽省怀远县人,当过教师、工人、记者和编辑。1986年从事专业创作。1990年任合肥作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有长篇小说、电影、电视、广播剧和歌剧等;长篇报告文学有《主人》(与张锲合作)、《不死的土地》、《悲剧的诞生》、《一起诈骗的背后》、《焦裕禄怎样走出兰考》、《淮河的警告》、《民间包公》(与春桃台作)等。其中《主人》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淮河的警告》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和首届鲁迅文学奖。作品译介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