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作者:[美国] 索尔·贝娄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年:2022-9-1

评分:8.1

ISBN:978754963787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在欲望社会里低欲望地活着,反而活得更舒展、更快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代表作01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心神不定,在公共问题上我们备受折磨……(而小说)是当代的一舍棚屋,一个遮风挡雨的精神庇护所。——索尔·贝娄诺奖获奖演说

这是一个人与欲望时代保持距离,反而过得充实的美妙故事。

·

我追随我的舅舅,不仅因为他是植物学天才,还因为他有一种不合时宜的怪。

他沉浸在科研的世界里,无心攀权附贵。

他更渴望幸福,却在情爱的追逐、算计和骗局中吃尽苦头。

他不敢忍受,更不会沉沦,而是感叹: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

干脆逃去北极地带,和植物待一会儿吧!

我真正想阐述的是以欲望为形式的苦难。——本书第309页

·

在抵达生命的尽头前,你有一张关于痛苦的清单得填满……首先是肉体上的痛苦——比如关节炎、胆结石、痛经什么的。下一类是丢面子、遭背叛、上当受骗、遭受不公正对待。但所有项目中让人最难熬的必然与爱情有关。——本书第6页

贝娄的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诺奖授奖词

·

贝娄的主人公在物质主义盛行、高楼林立和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为勇气、智慧、自我身份和人类的伟大感而战斗。——《纽约时报》

·

阅读贝娄,就是找回被现代生活驱逐的本真。

这个时代的心碎同样和欲望有关,心碎的时候,人更敏感,更复杂,也更容易打开自己。借由此时,我们得以调整生活的重心。

·

翻开本书,在欲望社会中,找回生活的快乐。

作者简介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6.10—2005.4.5)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获普利策奖、美国国家艺术勋章,三次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他用文学思考重要的问题,意图“在现代思想的废墟下重新发现世界的神奇”。

贝娄是文学大家,也是20世纪重要的知识分子。他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的犹太移民家庭,少时就在俄语、法语、英语、意第绪语和希伯来语多语种环境下长大,九岁时举家迁往美国。他于芝加哥大学攻读人类学,后转入西北大学。长期于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执教。1998年,成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初版于1987年,小说以“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不是核辐射”口口相传,成为时代的注脚,被无数读者反复阅读。

精彩摘录

人的眼睛分为两类,一类为接受型;另一类为意志散发型。有的眼睛瞪大以反射光线,有的眼睛则打量着一切事物,以捕捉猎物;对于第一类眼睛,世界是伊甸园,是永恒的现在;从第二类眼睛里则不断的倾泻出使人兴奋的意识洪流。

——引自第59页


整个社会充斥着残忍和被逼,丑恶和犯罪,因此,当领导的必须保护广大人民群众,不让他们接触肮脏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事情要被“封锁”起来的原因。而那些对老百姓“公开”的事情,则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在慈爱的幻觉中,就像森尼布鲁克农场里的那个吕贝卡。官僚机构所作的牺牲就是承担神父般严守秘密的重任。这么一来,人民大众收到了“保护”,对事实真相一无所知,因而显得十分天真,快活。其实,所有的政府或多或少都是这般模样,充当的是保护脆弱子民的宗教法庭庭长的角色。。。。。。对本国人民这种多愁善感的残忍,是各种政客惯用的伎俩。

——引自第24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