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散文》优中选优,精选了冯骥才散文创作中*有影响的名篇结集而成。包括《秋天的音乐》、《往事如“烟”》、《鼻子的轶事》、《无书的日子》、《我的书法生活》、《天一阁观画记》、《永恒的震撼》、《留下长江的人》、《拉丁区,我们那条小街》、《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等五十七篇。
《冯骥才散文》几乎囊括了冯骥才的经典散文创 作。冯骥才散文就像一首闲适诗,娓娓而谈,很少有 情感的大波大澜,平缓而舒畅,像溪流涓涓流入读者 心田,同时这首诗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这种哲理 的获得却是在不经意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同时 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美风格,作家细腻的笔触、 自然美的呈现、情趣盎然的文风、情景理交融的说理 方式都显示了其深厚的功底。
为了全面展示20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成就,我社于2005年4月编辑出版了《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系列。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四辑五十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散文集,其目的是要将“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近百年间的中华散文做一次全方位的展现和总结。为此,该系列书也成了“人文版”散文的标志性出版物,在作家、读者和图书市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套《中华散文珍藏版》是在此基础上的精选,宗旨是进一步扩大散文的社会影响力,优中选优,精益求精,为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提供一套散文阅读范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秉承读者至上、质量**的出版原则,但愿这套书的编辑出版,能为多元思潮中的人们洒下一捧甘霖。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苦夏
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是我逃遁似的一步跳出了夏天,还是它就像七六年的“文革”那样——在一夜之间崩溃?
身居北方的人*大的福分,便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我特别能理解一位新加坡朋友,每年冬天要到中国北方住上十天半个月,否则会一年里周身不适。好像不经过一次冷处理,他的身体就会发酵。他生在新加坡,祖籍中国河北;虽然人在“终年都是夏”的新加坡长大,血液里肯定还执著地潜在着大自然四季的节奏。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壮美和*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进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
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初为画家。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近十多年来,冯骥才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
旧版书系苍洱之间 本书特色 《苍洱之间》为语言学家罗常培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云南“登山临水,访古寻幽”的散文集。独具慧眼的作者,既陶醉于山...
徐陵《玉台新詠序》考订姓氏目录卷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原书序跋附录补序跋二十八篇
《草叶集》内容简介:《草叶集》是一部奇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颠覆了在它之前美国诗人们遵循的欧洲诗歌的创作模式,而且是有意识的颠
《当幸福来敲门》内容简介:幸福瞬间的确存在。每天,它们在我们身边徘徊,像银光闪闪的游鱼,等待我们去捕捉。即使你没有找到幸福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
我与我的对话 本书特色 《我与我的对话》收录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具有代表性的4部长篇小说节录、25篇短篇小说及微型小说、13篇散文,一册在手,即可了解刘以鬯百年创...
《名著系列·幽默三国:臭皮匠与诸葛亮》内容简介:周瑜问鲁肃:“天上掉馅饼了吗?”“没掉馅饼,”鲁肃说,“天上下雪了!好久没
摇着轮椅上北大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北京大学建校百年来**位残疾女博士生郭晖的故事,全书以写实的手法,全景式地向读者展示了郭晖从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到遭遇突如其...
迷(长篇小说) 本书特色 英国*著名图书奖惠特布莱德奖小说奖得奖作品。2005年英国曼布克奖提名,2006年英国布莱克纪念小说奖提名,2006年英国柑橘文学奖提...
真实与幻影-近世文人之心灵画像 本书特色 《真实与幻影:近世文人之心灵画像》对胡适、何廉、蒋廷黻、翁文灏、张东荪、张君劢、梁漱溟、朱自清、吴恩裕等人的遭际和心态...
周国平散文系列-另一种存在 本书特色 文字的确不能替我们留住生活中*好的东西,它又不愿退而去记叙其次好的东西,于是便奋力创造出另一种*好的东西,这就有了文学。—...
清文观止 本书特色 《清文观止》收录了两汉时期脍炙人口、代表性的众多名作,曾荣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清文观止 内容简介 新版前言《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学林出版...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家朱光潜的代表作。朱光潜偏爱诗艺,同时对西方文艺心理学有很深的研究。1931年他在欧洲留学时便开始本书
楚辞新注 本书特色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其出现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领域,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后人往往“风”“...
多多的诗 本书特色 多多,原名票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
甘雨胡同六号 内容简介 南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翻译温源宁的《一知半解》而声名鹊起,其实,他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有文名。他首先是位诗人,其次是散文家,然后才是...
王蒙文集:新版:青春万岁 本书特色 《青春万岁》是王蒙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王蒙文集(新版)》之一种,写于1953年,1979年正式出版。这部小说用激情洋溢的笔触...
《大规模Linux集群架构最佳实践》内容简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大概300多种Linux发行版,选择什么样的Linux发行版成为安装
《老南开》内容简介:本书“民国趣读”系列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为普及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宣传政协文史工作而精心打造的丛书。此为丛书
《转型人:移动互联时代媒体人的迁徙式生存》内容简介:该书稿以东部地区N市的J报为例,从媒体人类学的视角切入,分析互联网时代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