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刺绣图像学

羌族刺绣图像学

作者:郑姣李明耿兆辉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22年11月

ISBN:9787101154276

所属分类:科普读物

书刊介绍

《羌族刺绣图像学》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田野调研工作,对羌族各村寨进行走访与图像收集,归纳出羌绣区域性艺术特征与风格,运用图像学原理,综合考古学、文献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重学科知识,将羌绣的研究突破了仅仅从图案、工艺、寓意等方面的浅层研究,而深入到每个图形图案、物件在羌民族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语境、精神信仰等方面的深层内核之中,透过母题自然题材,找到图像背后的原型,揭示图像象征世界的内在意义。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针对羌绣如此深入、系统的理论专著。同类书籍也缺乏将田野调查的大量珍贵图像资料、博物馆典藏的重要文献、史料等进行实证的研究方法。本书是研究羌绣的科研工作者、设计者、高校教师等深入了解羌绣的较好途径。
郑姣,女,1980年生。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251”工程重点人才,第一届狮山学者“杰出青年学者”,四川省平面设计师协会会员,西南文化遗产与艺术创意科研团队成员,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企业形象设计、民族民间艺术研究与艺术创新。
李明,女,1972年生,羌族。茂县羌族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阿坝州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12篇,其中CSSCI、CDSD来源刊8篇。
耿兆辉,男,1981年生,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四川省平面设计师协会会员。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CSSCI来源刊5篇。

作品目录


绪论
一、羌绣图像学的概念界定
(一)图像学基本概念
(二)羌绣图像学概念内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专著
(二)学术论文
三、羌绣图像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羌族历史简述及羌绣源起之说
一、羌族历史简述
二、羌绣源起之说
(一)观点一:源于古羌文化
(二)观点二:源于蜀绣
(三)观点三:源于明清时期
(四)观点四:源于现代再造
第二章:羌绣区域特色图像学研究
一、茂县地区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文化分析
(四)羌绣区域划分及区域艺术特征描述
二、汶川地区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文化分析
(四)羌绣区域划分及区域艺术特征描述
三、理县地区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文化分析
(四)羌绣区域划分及区域艺术特征描述
四、北川地区
(一)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
(三)文化分析
(四)羌绣区域划分及区域艺术特征描述
第三章:羌绣典型图形图案图像学分析
一、战争文化图形图案
(一)战争对羌人生活的影响
(二)五彩丝线上的战争记忆
二、宗教文化图形图案
(一)羌族与自然的关系
(二)羌族与动物的关系
(三)羌族与释比的关系
(四)与宗教文化有关的图案
三、农耕文化图形图案
(一)农作物崇拜
(二)与农耕有关的祭祀
(三)与农耕有关的羌绣图案
四、习俗文化图形图案
(一)汉传佛教对羌族习俗的影响
(二)汉文化教育对羌族习俗的影响
第四章:羌绣典型个案图像学解析
一、历史与文化
(一)远古记忆:羌绣中的八角星纹
(二)政权印记:“一颗印”半襟围腰
(三)经济互通:马耳朵通带
二、交融与互动
(一)叠溪游绣:商贸古道上的清雅之风
(二)三龙头帕:羌、汉、藏文化交织的艺术
(三)沟口渭门永和围腰:历史变迁与文化交融中的多重风格
(四)蒲溪针线包:茶马古道上的民族交融
三、习俗与禁忌
(一)诞生礼与典型羌绣
(二)婚礼与典型羌绣
(三)老人礼与典型羌绣
(四)葬礼与典型羌绣——以阿坝州汶川县阿尔村黄伞为例
四、信仰与崇拜——以星辰飘带为例
(一)星辰飘带概述
(二)星辰飘带纹样分析
(三)星辰飘带的信仰民俗价值
五、亲情与爱情
(一)羌绣中的亲情:羌族儿童“尾巴帽”研究
(二)羌绣中的爱情:偏耳子凉鞋与袜船子
第五章:羌绣图像学研究启示
一、羌绣的现实处境
(一)审美的变革:传统羌绣与现代羌绣
(二)羌绣区域性特征的逐渐消失
(三)羌绣产业的现实状况
二、羌绣艺术传承内容
(一)羌绣核心技艺传承
(二)羌绣形式美学传承
(三)羌绣图像文化传承
(四)羌族历史记忆传承
三、羌绣基于图像学基础开发的前瞻性思考
(一)羌绣发展的基本形式:母题重构
(二)羌绣发展的重要助力:服务设计
(三)羌绣发展的当下途径:数字化开发3P3S模型
(四)羌绣发展的重要根基:羌文化内涵的持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