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庐史地论稿

椿庐史地论稿

作者:邹逸麟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05-05-01

评分:4.7分

ISBN:7806962026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椿庐史地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以往学术论文的精粹,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治学的方向和水平。因为由天津古籍出版,恐不易为学界所知,而至少就历史地理学界而言,又相当重要,特帖告于此。作者邹逸麟教授,1935年8月3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同年秋分配至中国科学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57年初,随谭其骧教授来上海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纂工作。1962年转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任助教,1978任讲师。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2年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国家教委特批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96年辞去研究所所长职务,同年被复旦大学聘为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首席教授。1998年继聘为首席教授。

椿庐史地论稿 本书特色

学术大厦本来是一代人一代人累积起来的。我们这代人研究的内容、水平和一些观点、想法,不论其价值如何,客观上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学术背景。因而留给后人作为学术史来读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椿庐史地论稿 目录

自序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
金明昌五年河决算不上一次大改道
北宋黄河下游横陇北流诸道考
东汉以后黄河下游出现长期安流局面问题的再认识
元代河患与贾鲁治河
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隋唐汴河考
唐宋汴河淤塞的原因及其过程
从含嘉仓的发掘谈隋唐时期的漕运与粮仓
试论定陶的兴衰与古代水运交通的变迁
宋代惠民河考
山东运河历史地理问题初探
淮河下游南北运口的变迁和城镇兴衰
江南运河镇江、常州段历史地理问题之研究
从地理环境考察我国运河的历史作用
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
“灾害与社会”研究刍议——以中国为例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与环境制约
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
我国古代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以先秦两汉时期为例
关于加强人地关系历史研究的思考
我国环境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初探
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的历史过程及今后发展
江淮平原与人生
试论邺都兴起的历史地理背景及其在古都史上的地位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从我国历史上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看地方和中央权力的转化
先秦两汉时期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
有关我国历史上蚕桑业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
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
我国早期经济区的形成——春秋战国至汉武帝时期
淞浦二江变迁与上海港的发展
从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轨迹看21世纪的中国经济
《舆地纪胜》的流传及其价值
万恭和《治水荃蹄》
胡渭和他的《禹贡锥指》
追念恩师谭季龙教授
我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椿庐史地论稿 节选

学术大厦本来是一代人一代人累积起来的。我们这代人研究的内容、水平和一些观点、想法,不论其价值如何,客观上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学术背景。因而留给后人作为学术史来读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