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书简

审美教育书简

作者:[德] 席勒

出版社:人民文学

出版年:2022年1月

ISBN:9787020157495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审美教育书简》内容简介

本书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人的感性与理性同审美与艺术的关系,认为人类发展的道路是从被感性支配的自然人走向精神能控制物质的理性人,只有当两种冲动同时发展,人才有自由,而美能将二者连结、统一起来。席勒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完善和社会改良的途径,照见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
席勒十分重视本书,称其为“一生中所做的最好的事情”。本书是德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发人深省,历久弥新。
席勒希望审美教育通过既有生活又有形象的艺术培养人的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然后才能克服社会的腐朽与粗野,以及现代人的分裂现象,为将来全人类的和谐作准备。
席勒,(1759—1805),德国诗人、戏剧家、思想家。狂飙突进运动与魏玛古典文学的代表,他青年时创作的剧本《强盗》(1781)和《阴谋与爱情》(1784),声讨强暴,抨击封建制度,在当时空气沉闷的德国吹起革命的号角。他的诗歌《欢乐颂》(1785)被贝多芬谱曲后,被全世界人民传唱。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今河北涿州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入浅草社。1925年和同仁成立沉钟社。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起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学贯中西,文化学术上颇多建树。以诗集《昨日之歌》《北游》享誉一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其《十四行集》在中国新诗写作中开创新体,独步文坛,影响深远。《杜甫传》《论歌德》在中国学术史上均具开创意义。他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攻的外国文学,尤其是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人才,对中国外国文学学科的发展和整体规划由筚路蓝缕之功。译作有《哈尔茨山游记》、《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审美教育书简》(合译)和《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合译)等。其德诗汉译成就尤高,清新俊朗、音籁天然、风骨独标。
范大灿,(1934年3月-2022年2月21日),山西祁县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历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助教,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员,北京大学西语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大灿发表了《梅林文艺思想评述》《对卢卡契文艺思想评价的质疑》《卢卡契对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论述》《德国启蒙运动过渡期(1687—1720/30)的小说和诗歌》《歌德对实现人道主义理想的道路的探索》《异化·对象化·人道主义──卢卡契的异化论》等一系列影响甚大的学术论文;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的编写工作,撰写了“德国文学”“魏玛古典文学”“德国文学报刊”等重要词条;翻译了《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歌德:论文学艺术》《黑格尔的<美学>》《艺术与客观真理》等多部文艺论著,主持过《联邦德国文学史》和《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的翻译工作,2007年获得中国译协授予的资深翻译家表彰证书;主编了五卷本《德国文学史》(国家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并撰写其中的第二卷,该文学史于2011年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是国内学界公认的扛鼎之作。

作品目录

出版说明
译本序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第八封信
第九封信
第十封信
第十一封信
第十二封信
第十三封信
第十四封信
第十五封信
第十六封信
第十七封信
第十八封信
第十九封信
第二十封信
第二十一封信
第二十二封信
第二十三封信
第二十四封信
第二十五封信
第二十六封信
第二十七封信
附录
论崇高
人的最高目标是自由
获得自由的两种方式
美与崇高
崇高的内涵
崇高的作用
感受崇高的能力
量的崇高
自然中以及道德世界中的混乱
可怕的和破坏性的自然
崇高对审美教育的意义
“外国文艺理论丛书”书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