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无聊

我们为何无聊

作者:[加] 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加] 约翰·D.伊斯特伍德(John D. Eastwood)

出版社:译林

出版年:2022年2月

ISBN:9787544789585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我们为何无聊》内容简介

怪趣心理学实验,闻所未闻的数据,颠覆认知的发现,给无聊以解药,给生活以指南。
本书是一部突破之作,它开创性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解剖无聊这种定义模糊的感觉。无聊是什么?怠惰、茫然,还是焦躁、不安?是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让我们感到无聊?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无聊已变成新时代的流行病了吗?无聊倾向和体重超重、抑郁、犯罪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说无聊是一个信号,那么它在提醒我们什么?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反应,才能不掉进恶性循环?从无聊的历史和含义,到无聊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再到无聊的成因与机制、无聊的反义词和流行化,本书为我们提供关于无聊的科学认知,然后给出无聊的解法。
在渐趋短平快的时代,社交媒体的信息流与短视频并非驱散无聊的解药,相反,它们更容易让我们困在一个永不停歇、没有目的的仓鼠轮中。无聊是对意义、投入感和能动性的召唤,如何回应这一召唤,才是良方所在。从正确认识外部环境与内部动机,到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创造意义、建立心流,本书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温和而不说教,带领我们科学应对无聊。
詹姆斯·丹克特(James Danckert),心理学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曾获选加拿大认知神经科学首席科学家、加拿大滑铁卢地区“四十岁以下四十人”。在大学攻读临床神经心理学时,丹克特观察到,自己的兄长在发生车祸导致脑损伤后,相比之前更容易感到无聊,这激发了他对无聊的研究兴趣。此后,他创办了丹克特实验室,专研无聊及心智模型,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有重大突破。
约翰·D.伊斯特伍德(John D.Eastwood),临床心理学家,约克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学以及情绪与认知科学方面的研究,曾获加拿大安大略心理学协会哈维·布鲁克奖、加拿大总理卓越研究奖。
译者:袁铭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博士在读。科普组织“神经现实”的成员。

作品目录

序言
第一章:无聊的别名
第二章:“刚刚好”原则
第三章:改变的动力
第四章:人生阶段
第五章:间接经验
第六章:极端环境中的无聊
第七章:找寻意义
第八章:正在形成的流行病
第九章:顺其自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热门书摘

无聊是一种想要——却无法——参与到令人满足的活动中的不适感。

作为人类,我们需要与世界建立自主的、有效的联结。我们需要投入,需要从精神上投入,表达自己的渴望,将我们的技能和天赋付诸实践。简而言之,我们需要能动性。若这个需求被满足,我们会感到满足和幸福。若这个需求受阻,我们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漫无目的。

当我们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当我们想要做点什么,但又不想去做手头正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时,无聊就会找上门来。

利普斯则认为,无聊的产生源于一种冲突,即我们渴望“强烈的心理活动”,却又无法受到刺激。

有四大外部因素会引起无聊:单调、没有目的、约束,以及我们的技能与当下的任务不匹配。

如果我们所处的环境阻止我们充分表达我们是谁(或我们能做什么),无聊便产生了,动物和人类都是如此。

欲望未了的痛苦,或是无欲无求的无聊。

这样过日子有多久了?当然了,我会困,会睡,会吃,会渴,会冷,会热。这样的日子是否没有尽头?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轮回。日夜交替,四季更迭。过去的会再次到来。我没有做什么新的事,也没有看见什么新的东西。有时,这让我感到恶心。在很多人眼中,生活并不痛苦,但很空虚。

无聊揭示了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有一种强烈的需要,想要跟周遭世界建立密切的联结。

对詹姆斯来说,这种乏味和随之而来的无聊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信息在数量上增长,却以质量为代价。

根据叔本华的说法,我们注定要长久地受苦,因为心中的欲望如流水般永不停歇。两个悲惨的选项摆在我们面前:欲望未了的痛苦,或是无欲无求的无聊。

既无精打采,又焦躁不安

第三个迹象是,当我们感到无聊时,手上做的任何事都变得没有意义。

无聊的人知道他们有好多事可以做,但他们就是不能投入其中。

“无聊根植于虚无,虚无贯穿于存在;它带来无限的眩晕,就像凝视无限的深渊一般。”

这就是无聊的讽刺之处。一方面,它凸显了存在本身的无意义;另一方面,它促使我们永不停歇地追求新鲜和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希望能够满足我们的东西。

无聊是一种功能性、适应性的信号。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生活是欲望、奋斗和期盼。

存在主义者把无聊视作缺乏意义引发的一种问题,精神分析学家则把无聊看作应对焦虑的一种解药。

人类也会通过吃来弥补无聊的空虚。

当我们想要投入精力却无法做到时那种头脑空空的感觉,就是无聊。

无聊的第二个迹象是难以集中精力

第四个迹象是,无聊是没精打采和焦躁不安的结合体。

无聊带来一个棘手的困境。我们想要做些什么,我们想要沉浸在一件事情里,但是目之所及,并没有什么能够满足这个愿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欲望迷局。

所以,当我们无聊时,我们收到的信息并不仅仅是要我们尽快摆脱这种不适感,而是要我们找到一个与世界连接的更好的方式,以表达我们的愿望,施展我们的能力。

事实上,仅仅是告诉极易产生无聊的人放轻松,就能减少他们当下的无聊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